天天看點

凝聚家族心血,台灣“螃蟹王子”到大陸夢想成真

作者:華夏經緯網
凝聚家族心血,台灣“螃蟹王子”到大陸夢想成真

台灣青年柳政鴻在福建莆田湄洲島開設“世界螃蟹館”。圖為遊客在館内參觀。圖檔來源于大公報

1500平方米的藏館模拟出陸地及海洋環境,外表似人臉的“人面蟹”、會“跳舞”的招潮蟹、背部帶“海綿”的綿蟹……逾三百種、上千件甲殼類生物标本“栖息”其間。這是福建目前甲殼類生物展示完整度最高的螃蟹博物館。

而“館主”是被稱為“螃蟹王子”的台灣青年柳政鴻。有别于在大陸從事食品、餐飲、制造、服裝等行業的台胞,柳政鴻選擇了較為“冷門”的行業──開設博物館,把科普、文創、旅遊融為一體,實作長久以來的夢想。

來自台灣澎湖縣的“90後”柳政鴻,目前是福建莆田湄洲島“神奇的盔甲武士──世界螃蟹館”的掌門人。柳政鴻表示,館内千件展品中超過90%的螃蟹是相當少見的種類,其中數十種是瀕危品種。

凝聚全家40年心血

柳政鴻說,台灣從事遠洋捕撈的業者以澎湖人居多,他們在漁獲中發現奇特少見的螃蟹、龍蝦等甲殼動物,會通過高價出售這些物種。在澎湖,柳政鴻祖孫三代花費了近40年時間捕撈、收集和制作1000多種甲殼類生物标本。爺爺和奶奶那一代把收集來的螃蟹簡單風幹,父親和叔叔那輩則專門去學習了制作标本的技術,而到了他這一代,遠赴東南亞、澳洲、美國等世界各地,向當地漁民收購各類珍貴奇趣的螃蟹,并學習将其處理成标本。這些标本到福建湄洲島“定居”,凝聚了柳政鴻一家近40年的心血,也展現了兩岸之間的海洋奇緣。

把愛好發展為職業是柳政鴻一直以來的夢想。今年他選擇在湄洲島創業,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湄洲跟澎湖很像,都是四面環海的島嶼,發展海洋生态文化再合适不過。澎湖有全台最早分靈的天後宮,我也是媽祖的虔誠信徒。”柳政鴻2016年從台灣政治大學畢業後回到澎湖,積累了不少海島文創旅遊經驗。在他看來,湄洲島可開展媽祖信俗的修行活動、遍布全島的單車驿站串聯起來友善環島遊、無人機控制海上煙花表演等。對于這一系列活動,澎湖文創旅遊經驗可供借鑒。

優惠政策有助創業

“台灣市場有局限性,即便有才能也沒有用武之地,但在大陸隻要肯努力,就會有很好的發展。”來到湄洲島後,柳政鴻發現湄洲島除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文創市場外,一系列已落地的惠台措施讓他能更踏實、更安心地做好兩岸文創。“不管是就業創業補助,還是租金減免等,都能讓我們的螃蟹館更順利在這裡落地。”柳政鴻如是表示。

據柳政鴻介紹,螃蟹館開設初期以“觀賞+科普”的形式,融合湄洲島旅遊度假的概念,讓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提高海洋生态環境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環境。談及未來發展,柳政鴻透露,他将繼續深化科普教育,計劃把螃蟹館作為大陸青少年學生海洋科普體驗實踐基地對外推廣,加強兩岸海洋學術交流與合作。

引進台灣文創人才

“現在館内有貝殼做的藝術品,遊客在現場可以成為創作者,動手創作把貝殼變成新的藝術品。”柳政鴻說,他打算聯合台灣的青年文創人才,着力開發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産品。他認為,台灣有“溫度”,大陸有速度;台灣有深度,大陸有廣度,兩岸文創可以在“和而不同”中追尋速度和“溫度”,也相信未來将有更多的青年力量共同助推兩岸文創事業進步。

福建與台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商緣極厚、文緣極深。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柳政鴻表示,在大陸越來越開放、吸引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台灣當局阻止不了台灣人才往大陸流動、發展的大勢。作為衆多登陸福建發展的台青之一,他願作為實踐者和推動者,透過螃蟹館項目的成功,鼓勵更多台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隻要堅持去做,會達成所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