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孤獨傳》:探究孤獨的曆史和意涵孤獨的發展史人物傳記與時俱進:社交媒體與老年孤獨

作者:AlexandraXy
《孤獨傳》:探究孤獨的曆史和意涵孤獨的發展史人物傳記與時俱進:社交媒體與老年孤獨

孤獨這個詞,讓我聯想到今年看的一些影視作品:《無依之地》(Nomadland,2020)、《旺達幻視》(WandaVision,2021)、《馬爾科姆與瑪麗》(Malcolm & Marie,2021)……我感覺這些電影或多或少展現出了“孤獨”這個詞的一部分面目。

書的話,最近讀的《山之四季》、《浪漫之魂:讓-雅克·盧梭》都讓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孤獨,這些孤獨,或淡泊、或凄涼……

總體而言,孤獨這個詞給我最直覺的感受是偏消極的,是一種無人問津的悲傷,但我也很清楚,孤獨遠不止于此。這本《孤獨傳》展現了孤獨的不同形态,多角度地探究了孤獨的曆史和意涵。

這本書講的不僅僅是“孤獨”這個詞的前世今生,還研究了名人傳記、文學著作、時事熱點……内容很豐富,但也不至于讓人眼花缭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反複聯想到書本外的一些關于孤獨的作品,并将其與《孤獨傳》中的思想進行比對,得到了很多新的感悟,甚是有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孤獨的發展史</h1>

《孤獨傳》從多方面探究了孤獨的曆史和意涵,其中的一些觀點讓人耳目一新,比如電影和文學之間的對比:

《荒島餘生》(Cast Away,2000)改編自文學著作《魯賓遜漂流記》,講述了一個現代版流落荒島的故事。與《魯賓遜漂流記》不同,《荒島餘生》強調了人類對陪伴的内在需求,而《魯賓遜漂流記》隻字不提主人公感到“孤獨”,哪怕他常常“獨處”。《孤獨傳》進一步探讨了“獨處”與“孤獨”之間的差別和聯系:

從19世紀中期開始,“獨處”(solitude)一詞在出版物中出現得越來越少了。我認為,這種使用頻次的減少,與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孤獨”(loneliness)作為獨自一人的狀态及孤獨體驗的簡稱相對應。是以,“獨處”一詞使用的減少與“孤獨”的語言更加普遍是同時發生的。——《孤獨傳》第28頁

除此之外,孤獨的發展還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人口變化、城市化等因素,非常複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人物傳記</h1>

《孤獨傳》不僅僅是為孤獨所作的傳記,還涉及到名人傳記。本書有許多新穎的視角,比如對西爾維娅·普拉斯的孤獨的探讨:

雖然有關普拉斯的作品、她的精神疾病,以及她嫁給約克郡桂冠詩人泰德·休斯等已有不少人寫過,但少有人談論她的孤獨,而這種孤獨幾乎伴随了她的一生。——《孤獨傳》第46頁

《孤獨傳》将普拉斯的孤獨展現在讀者面前,她的傳奇經曆與苦痛讓我想到《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2019)和《愛在午夜降臨前》(Before Midnight,2013),才華橫溢的女子的婚姻竟如此相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與時俱進:社交媒體與老年孤獨</h1>

21世紀的社交媒體就像一把雙刃劍,“過度使用社交媒體究竟是千禧一代孤獨的成因,還是孤獨的結果呢?”,《孤獨傳》的第五章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讨,這一章開篇就舉了一個2014年的車禍悲劇,罪魁禍首竟是社交媒體(司機一邊開車一邊使用手機更新社交動态),印象裡《黑鏡》系列有一集專門以此為題材警示世人,可見現今人們對社交媒體質疑的呼聲越來越響亮。

另外,社交媒體的發展對老年孤獨也有一定的影響,而老年孤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每一位背負着不足為外人道的生命和故事的老年人,都與周圍人互相隔絕,并且愈發意識不到這種隔絕。——《孤獨傳》第167頁

關于老年孤獨,我想到《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中格蕾的父母,又想到《無依之地》(Nomadland,2020)中刻畫出的老年人群像,這個話題屢見不鮮,是當代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孤獨傳》從多角度探索了老年孤獨的曆史和意涵,讓人深思。

《孤獨傳》:探究孤獨的曆史和意涵孤獨的發展史人物傳記與時俱進:社交媒體與老年孤獨

後面幾章還探讨了“家”與“孤獨”,以及“物質”與“孤獨”,視角新穎,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