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劉潤”公号,訂閱“劉潤”公号,和20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和“人”打交道最多,想和“人”打好交道卻最難。
怎麼辦?
同期共赢、跨期感激。
— 1 —
同期共赢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交易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
價值交換的原則,是共赢。
共赢,是合作的時候,一定要雙方都獲得價值。如果隻有一方賺錢,那就是建立在另一方損失的基礎上,那就不幹。
是以,我平常說最多的話就是:對不起。
因為,我盡量要求自己準備最好的内容,提前到達會場,以最好的狀态,給我的合作夥伴咨詢、教育訓練、演講。盡管如此,還是會有人最終沒有和我合作。
如果是我的水準不夠,我會說,對不起。
這當然是我的錯,沒有給你帶去價值。請允許我繼續努力,等到有一天能滿足你的需求時,我們再合作。
但如果……我也會說,對不起。我們暫時也不能合作。
就像一些商業機構舉辦“公益活動”,邀請我免費去做一場演講。
我說:你是一個商業機構,這場活動你向使用者賣票,還不便宜,還有贊助商,明明是一場“商業活動”,為什麼要叫做“公益”呢?
他說:我們雖然收費有贊助,但是并不賺錢。
這是一種對公益的誤解,甚至故意的扭曲。
如果說一場商業活動不賺錢就是公益的話,那麼蘋果的産品會就是公益演講;寶潔的電視廣告就是公益短片;所有倒閉的創業公司都是公益組織。
是不是公益,關鍵看是否捐獻自己的資源,幫助與自己利益無關的大衆。
他甚至會說:這場活動那個誰誰誰也會來,會與你同台演講,你就來免費講一次。
我說:對不起。我對公益活動不是這樣定義的。我也不(與你)做免費的事情。
這不是交換價值,這是想免費索取價值。這不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我覺得,共赢有三種境界:
第一,雞的境界: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要輸。
第二,雀的境界:我要赢。如果是以你輸了,别怪我。
第三,鷹的境界:我要赢。但你也要赢。否則就别幹了。
鷹有時候會飛得比雞要低,但雞卻永遠不可能飛得比鷹更高。
要麼共赢,要麼不幹。
— 2 —
跨期感激
同期、同階段的事情,要合作共赢。
跨期、跨階段的事情,要回報感激。
當自己處于每一個新階段的時候,都要感激上一個階段幫助過自己的人。
回想自己剛剛創業的時候,一開始是在上海市徐彙區圖書館辦公。後來實在沒辦法,跑到朋友辦公室,借用了一張桌子。當時什麼都沒有,也不知道怎麼做。
是以我一直特别感激我的助理(現在已經升任為業務負責人),潤米咨詢的1号員工,在一開始願意冒着巨大的風險加入公司。
稍微多說一句,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當時有兩個候選人,為什麼我最後選擇了她。
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在她講完之後,旁邊另一個候選人,輕輕笑了一下。于是我決定不招那個人了。
可能那個人很厲害,但是聽完别人發言之後,眼神移到别處,笑了一下。那個笑裡面,有一絲輕蔑和不尊重。
而她很真誠。真的如那句話所講:真誠,是通往真誠的唯一道路。
說回來。是以我最後選擇了她,也感謝她願意冒着公司解散、随時失業的風險與我一起共事。
在當時那個階段,我們隻能“共赢”,但我還沒有什麼能夠報答和感激的,隻能暫時記在心裡。
到了今天,當時可能随時要倒的業務已經成熟和穩定,這是我們共同耕耘的結果,這裡面有她一半的功勞。
是以我也和她承諾:
如果你願意的話,隻要我還在創業,你就永遠不會失業。假如有一天我生病或者退休不能創業了,我也會争取把你推薦到另一家特别好的公司。
這是整個公司裡,目前我唯一的一份承諾。這是我對她的跨期感激。
至少我是這樣想,要感激那些在自己最開始最艱難的時候,就願意信任和幫助自己的人。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要難得多。
每個階段,都要感激上個階段的合作夥伴。下個階段,也要感激這個階段的合作夥伴。
最後的話
人與人的相處之道是什麼?
有的人一輩子都隻在乎眼前的那點東西,我一定要多拿一點,你一定要少拿一點。甚至去騙,去偷,去搶。
這是零和遊戲的心态,我必須赢,你必須輸。
這樣的人永遠是雞,是雀,不是鷹。
有的人一輩子都隻關心自己的那點利益,誰曾經慷慨幫助過我?不曉得,不清楚,不知道。
這是非常自私的做法,沒有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
這樣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懂,學到就要教人,賺到就要給人。
我告訴自己,千萬不要這樣。
人與人的相處,彼此尊重,互相成就。同期共赢,跨期感激。
我告訴自己,要努力這樣做。
做得還不好,繼續努力。
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