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丹軍方發起政變,軟禁過渡政府總理,使這個“黃金之國”的情況再度變得複雜。
|作者:鄭敖天
本刊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編輯:阿晔
|編審:勞靈格
蘇丹又一次因政變被推上了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
當地時間10月25日,蘇丹軍隊突然軟禁過渡政府總理阿蔔杜拉·哈姆杜克。軍方上司人、國家權力機構主權委員會主席阿蔔杜勒·法塔赫·布爾漢随即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态,解散主權委員會和過渡政府,解除各州州長職務,将另成立政府。
布爾漢稱,軍方是為了避免内戰而推翻了哈姆杜克總理的政府,哈姆杜克沒有受到傷害。“哈姆杜克原本在他自己家中。不過,我們擔心他會面臨危險,是以他被安排住進了我的家裡。”
哈姆杜克的支援者對此并不買賬,紛紛走上蘇丹首都喀土穆的街頭進行抗議。在蘇丹武裝部隊司令部門前,軍人與抗議者發生沖突,并開槍射擊。目前,沖突已導緻7人死亡,150人受傷。
幾個月前,蘇丹還憧憬着和平與和解,如今卻再次陷入了沖突的旋渦之中。
“黃金之國”飽受動蕩之苦
政變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内,軍方拘捕了多名過渡政府内閣成員及喀土穆州州長,控制了蘇丹國家電視台等重要新聞機構。全國網絡和手機信号中斷,喀土穆國際機場停飛,一些對外交通要道也受到軍方控制。
·10月25日,蘇丹喀土穆濃煙滾滾。圖檔來源:新華社。
10月26日,布爾漢召開新聞釋出會稱:“過渡政府的政治分裂狀态威脅到蘇丹國家安全。蘇丹正處于危險關頭,唯一出路是團結和統一立場。”他表示,哈姆杜克的意見遭某個團體“挾持”,出于安全考慮,就将哈姆杜克安置在自己家中。
不過,哈姆杜克在最後一次對外釋出的聲明中稱,拒絕和政變方合作,指責“軍方聯合部隊是政變策劃者”,呼籲群眾“以和平方式捍衛革命”。哈姆杜克的支援者走上喀土穆街頭進行抗議,要求軍方恢複過渡政府。還有群眾從外地趕往首都參與抗議,蘇丹醫師學會、銀行協會等宣布罷工。
據美聯社報道,蘇丹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說,哈姆杜克和他妻子已獲準于當地時間26日傳回家中,其他政府官員仍在拘留中。
·2019年9月8日,蘇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前排左五)在首都喀土穆與内閣成員合影。圖檔來源:新華社。
要了解這場政變,就需要看一看蘇丹的曆史。
蘇丹古稱努比亞,意為黃金。早在公元前1500年,努比亞王國就以富足和擅長商貿著稱。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它先後受到古埃及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影響,成為非洲曆史文化最為璀璨的地區之一。
19世紀,蘇丹淪為英國殖民地。面對蘇丹人民此起彼伏的反抗,英國殖民者不得不結束殖民統治,但又拿出慣用的伎倆,對原為一體的南北蘇丹采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在蘇丹獨立前完成了對南北蘇丹在文化、經濟、語言和宗教上的分割,給蘇丹社會埋下定時炸彈。
自1955年獨立到2005年第二次蘇丹内戰結束,50年裡蘇丹有39年在打仗,兩次大規模的内戰導緻了超過200萬人死亡,400多萬人流離失所,也讓蘇丹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1989年,蘇丹軍人巴希爾發動軍事政變,1993年任蘇丹總統。他當政期間,蘇丹發現并開采了大量油田,石油出口的利潤令蘇丹經濟增長速度在非洲領先。但蘇丹的南北沖突依舊激烈。2011年,擁有蘇丹大部分石油儲備的南蘇丹宣布獨立,失去大量石油資源的蘇丹在經濟上陷入困難。
·2019年,巴希爾在國民議會上發言。
2019年4月,在經濟困境和政治分裂的雙重作用下,蘇丹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巴希爾。當年8月,在經過數個月的談判和妥協後,蘇丹宣布成立由文職人員和軍方代表共同組成的主權委員會,作為“集體國家元首”。随後,該委員會任命曾在多個國際組織任職的哈姆杜克為總理。
在哈姆杜克的上司下,蘇丹和平程序取得進展。2020年10月,在非洲聯盟支援下,蘇丹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簽署和平協定,宣布結束長達17年的敵對狀态。蘇丹離群眾期望的持久和平似乎又近了一步。
然而,10月25日發生的政變,使情況再度變得複雜。
文官與軍人的沖突
在這場政變中,蘇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和蘇丹軍方上司人布爾漢無疑最引人注目。
自蘇丹獨立以來,文官和軍人間就多有沖突。從曆史上看,蘇丹總統多為軍人出身,而總理多為文官。有分析稱,雙方在理念和利益上存在沖突,影響了蘇丹政局的穩定。
被軟禁的哈姆杜克是蘇丹文官精英。
他從蘇丹頂尖大學喀土穆大學畢業,随後又前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并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81年歸國後,他開始在蘇丹财政和經濟計劃部任職。
從1990年開始,哈姆杜克陸續在國際勞工組織、非洲發展銀行和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擔任要職。他堪稱蘇丹人在國際上的一張名片。
·蘇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圖檔來源:新華社。
2019年巴希爾被政變推翻後,哈姆杜克被主權委員會任命為過渡政府總理,前提是他不得參加計劃于2022年舉行的蘇丹大選。
作為經濟學家,哈姆杜克計劃将農業作為蘇丹未來的經濟支柱,希望通過在蘇丹推廣經濟作物,減少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他也支援蘇丹的女性權利發展,推動蘇丹國會立法禁止殘忍的女性割禮。
在政治上,哈姆杜克一直緻力于推動蘇丹的民族和解,2020年10月簽訂的“朱巴和平協定”便是他的主要政績之一。他在任内也改善了蘇丹與美國的關系。1993年,美國政府指責巴希爾政府支援“恐怖組織”,并将蘇丹列入“恐怖主義支援國”名單。哈姆杜克2019年訪美後,兩國決定重新互派大使。
當時,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要蘇丹賠償3.35億美元,作為1998年美駐非洲國家使館遭襲的賠償金(美國聲稱巴希爾政府與極端組織發起的這些襲擊有關)。雖然國家債台高築,哈姆杜克還是答應了。他認為,如能換來國家被移出“支恐名單”,有利于争取減免外債。
不過,哈姆杜克執政期間,蘇丹經濟狀況仍很嚴峻,蘇丹通貨膨脹率已連續數月高位運作,9月份通脹率達到360%,失業率攀升,貧困率上升,這些社會問題都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活動。
此外,蘇丹東部和西部長期存在的族群沖突問題也沒有得到緩和,去年1月初至今年6月多次爆發暴力沖突。最近,蘇丹東北部最大部落之一的貝賈部落發生大規模抗議,批評軍方攬權、政府無能。還有示威者封鎖蘇丹港,關閉輸油管道,阻止民生物資從港口運入,造成經濟形勢更加惡化。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拉賈表示,蘇丹政府對貝賈部落的抗議活動反應遲緩,是引發軍人集團不滿的原因之一。
由于此前長期在國際組織任職,哈姆杜克在蘇丹的政治根基較淺。這與軍方上司人布爾漢恰成對比。
·蘇丹軍方上司人布爾汗。
與名校畢業的哈姆杜克不同,布爾漢出身草根。1960年,他出生于北蘇丹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鄉村家庭,入伍後曾在蘇丹軍事學院學習,參加過内戰,直面過戰場的殘酷。巴希爾掌權後,布爾漢從低級軍官逐漸升至陸軍總參謀長,成為軍官集團中的核心人物。
在2019年4月的政變中,布爾漢曾與另外兩名進階軍官面見巴希爾,要求其辭職并接受調查。在巴希爾宣布辭職後不久,布爾漢出任蘇丹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蘇丹事實上的國家上司人。主權委員會成立後,布爾漢代表軍方擔任該委員會主席。
布爾漢曾多次表示,蘇丹需要一個文官政府,承諾政治過渡期不會超過2年。10月25日政變發生後,布爾漢仍表示蘇丹的民主過渡程序會繼續,計劃于2023年7月選舉後将權力移交給民選的文官政府。但很多蘇丹人依然擔心布爾漢會成為“軍人獨裁者”。
美國角色受到關注
截至目前,蘇丹軍方仍控制着首都喀土穆。但是,一些政府官員依然忠于哈姆杜克。蘇丹資訊部在其臉書網頁上說,過渡憲法規定隻有總理有權宣布緊急狀态,哈姆杜克仍然是合法的過渡政府總理。
國際社會表達了反對通過政變實作政權更疊的立場。10月25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必須立即釋放包括蘇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員,以尊重艱難達成的政治過渡方案。
在回答俄新社記者有關蘇丹政變的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關注蘇丹局勢最新發展,呼籲蘇丹有關各方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維護國家和平與穩定。”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在蘇丹政變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釋出緊急安全提醒,要求在蘇丹的中資機構立即啟動安全應急機制,将本機構從業人員集中到駐地,暫時停工停産。使館提醒在蘇中國公民做好安全防範和應急物資儲備,避免外出或到公共場所活動,并與使館保持暢通聯系。
·蘇丹首都群眾街頭縱火抗議。圖檔來源:海外網。
在蘇丹政變局勢變化的背後,美國影響的影子若隐若現。
蘇丹政變發生當天,美國非洲之角問題特使費爾特曼剛剛離開蘇丹。在此前兩天,他先後會見蘇丹軍方和文職上司人,稱此行是為了“解決該國軍方和文職上司人之間日益嚴重的争端”。
美國駐蘇丹大使館在政變前一天稱,費爾德曼向蘇丹官員表示,美國的支援将取決于他們對《憲法宣言》和“朱巴和平協定”中規定的過渡制度的遵守程度。布爾漢當時承諾将與哈姆杜克共同研究這些問題。
蘇丹政變發生後,費爾特曼在推文中表示,美國對“軍方接管過渡政府的報道深感震驚”“完全不能接受”。他還說,“任何以武力改變過渡政府的做法,都将使美國的援助面臨風險”。美國外交部發言人普萊斯在新聞釋出會上說,美國并未預知蘇丹會發生政變,已經要求蘇丹軍方立刻釋放所有被拘押的政府官員。他還說,美國已經扣押了本應運往蘇丹的7億美元援助物資。
美國的動作引起了外界的各種議論。國際危機組織專家哈納表示,這些政變發生的時機——尤其是在這些會晤之後,引出了大量的質問,并促使部分人質疑美國在蘇丹的作用。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分析,美國因素的存在“一方面加深了蘇丹軍方在國内政治博弈中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會對政變後的蘇丹軍方造成明顯的掣肘”。蘇丹固然很難長期處于軍人統治之下,但建立成熟的文官政府也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