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溫雨果傳世佳作

作者:中國科技新聞網
重溫雨果傳世佳作

根據經典名著改編的影片往往更受青睐。不久前,由英國導演湯姆·霍珀執導的影片《悲慘世界》榮獲第八十五屆奧斯卡三項大獎,不禁令人再次想起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和他的傳世佳作《悲慘世界》。

雨果是法國民族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論家和文藝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作活動長達60餘年,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産生了巨大影響。用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的話來說,雨果是法國“極少數的真正受到群眾歡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悲慘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代表作,1862年分别由巴黎書商帕涅爾和比利時出版商拉克魯瓦出版。作品主人公冉阿讓由于偷了一片面包而在牢裡被關了19年,出獄後在寬大為懷的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改過自新,改名為馬德蘭。他緻富後樂善好施,當了市長,并且拯救了淪為妓女的女工芳汀。這時警方斷定一個小偷就是冉阿讓。為了不連累别人,馬德蘭挺身而出,在承認真實身份後被捕,芳汀是以驚吓而死。後來冉阿讓利用搶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假裝墜海死去,在經曆了無數苦難之後,他終于把芳汀的私生女柯塞特撫養成人。

在《悲慘世界》中,雨果通過對窮人苦難的真實描繪,對社會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宣揚了仁慈博愛可以杜絕罪惡和拯救人類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是雨果根據一個真實的事件,曆時30餘年構思和創作的巨著,其中有些故事可以獨立成篇,也有滑鐵盧戰役和1832年共和黨人起義等曆史場景,它們都是為宣揚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和藝術觀念服務的。

1841年1月9日,正值嚴寒的冬季,雨果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剛剛兩天,在街上看到一個無賴把一大團雪塞進一個衣着單薄的姑娘的背心裡,争吵之下,警察反而把姑娘抓了起來。見此情景,雨果不顧自己有受到牽連、給敵人提供話柄的危險,毅然挺身而出,作證簽字,使這個素不相識的姑娘獲得了自由。姑娘感動得一再說這位先生多麼善良,因為雨果和她素不相識。他當然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後來把她的形象作為《悲慘世界》中女工芳汀的原型,為千千萬萬受苦的人主持了正義。

為了描寫滑鐵盧戰場,雨果4次前去考察。1861年6月30日,在面向滑鐵盧戰場的聖約翰山的小旅館裡,他完成了《悲慘世界》的寫作,而這個月正是進行滑鐵盧戰役的月份,這一巧合使這部作品更具有紀念意義。

小說出版後在巴黎引起轟動,人們争相購買和閱讀,勞工們尤其顯示出巨大的熱情,在他們眼中,這是第一部專門描寫窮人苦難且對他們給予深刻同情的傑作。1862年5月11日,雨果夫人阿黛爾在給雨果的信中這樣描繪道:“勞工們每人湊20蘇(約一法郎),口袋裡有了12個法郎的時候,就抽簽去買《悲慘世界》,抽中的人等大家都讀完之後就擁有這本書……它在所有的階層裡都産生了前所未有的感動。書在所有人的手裡傳閱,其中的人物已經成為被人們在談話中随時引用的典型。這些人物的形象展示在所有版畫商的櫥窗裡。《悲慘世界》的巨大廣告牌豎立在街道的各個角落。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和名字是使巴黎為之激奮和動蕩的火箭”。

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說過,“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慈善的書,也就是說,是為了引起、激起慈善精神而寫的一本書;這是一本發問的書,提出了複雜的社會問題……至于書的形式,與其說是小說,還不如說是詩”……雨果抱着濟世救民的崇高理想,以詩人的目光去觀察世界,充滿了向非正義宣戰的浪漫主義激情。他以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情感,在《悲慘世界》裡生動地描繪了冉阿讓等窮苦人民的悲慘遭遇,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宣揚了靠仁慈博愛來杜絕罪惡、使人類得到拯救的人道主義精神,因而使小說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悲慘世界》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堪稱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範。它的巨大影響,使雨果的名字幾乎成了人道主義的同義詞。正如雨果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樣:“隻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饑餓而生活堕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羸弱——還不能全部解決,隻要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愚昧和窮困,那麼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無用的”。

100多年過去了,雨果當年筆下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當今世界,千千萬萬的人還在為争取生存權和發展權等最基本的人權而鬥争,雨果畢生倡導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仍然有着進步的現實意義,依然值得發揚光大。

(文/ 吳嶽添,馬秀山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4月7日第7版)

連結:央視“懷舊劇場”法國電影《悲慘世界》(根據雨果同名小說改編)台詞

“隻要世界上還有貧困和愚昧,那麼這本書的故事就不是沒用的”(電影片頭旁白)。法律對窮人是殘酷的。這些罪犯因貧困而絕望,由絕望而走向犯罪。如果你拒絕我的邀請,就是看不起我,您知道我很自尊。那您請便吧,我們是同行而不同路。社會分為兩部分人,一部分是規矩人,他們有錢;另一部分人一無所有;第一部分人守法,第二部分人反對一切。我的職責是維護第一部分人。比大海更浩瀚的是藍天,而比藍天更浩瀚的是人心。就因為我沒結婚生了孩子,是以被工廠趕出來,我把家俱賣了,頭發賣了,牙齒也賣了,人家說你把這最後的玩意也賣了吧!對這些不幸的人,我們都沒有盡到責任。你還記得他用漆和樹枝制成項鍊賺了不少錢,我就是用他的發明(制作黑瑪瑙首飾)改變了蒙特易(海濱小城市)。法蘭西就是自由!我們要自由還是死亡?你可以走了,冉維警長。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放我?你什麼時候明白過呢!一個人在這兒,不難過嗎?生活的洪流還在繼續。冉阿讓,你今天早上為什麼放了我?你還不明白?我不明白。那我很遺憾。“公正執法”的冉維警長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在冉阿讓的感召下,他這個銀行家和資本家财主的走狗,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原以為她有了愛情後,他(自己)就會消失。我明天就要去英國了。又是英國,它總是要把我們(父女)倆分開。我恨英國。你去那裡呆多久?一直在那裡。你會寂寞的,那裡總是下雨。巴黎的地下水道猶如迷宮。你在下水道裡?是的,有時候君子也不得不屈就。一個人失去了心愛的人就無法生存。冉阿讓以德報怨的美德,把一個人從悲慘世界拯救出來,當她步入幸福生活後,他就消失了。就像白天過去,夜晚來臨。冉阿讓幸福地睡去了,他看到了自己帶大的孩子柯塞特及其幸福。

法國電影《悲慘世界》中破落财主女兒的台詞:啊,鏡子,你這屋裡有鏡子。大學生,你不認識我嗎?你租住在我們家裡,我在你隔壁。你真漂亮,你的手可真美呀。你不該住在這樣的地方。(指着桌上的面包),可以(吃)嗎?啊,謝謝!有點硬,但可以練練牙齒。我今天吃飽了,這是富裕下來的,給你吧。啊,五個法郎,我們這下有吃的了。可真好吃呀,還有紅酒。小姐,你的新衣服送來了。你喜歡嗎?送給你,咱倆的身材差不多。啊,太謝謝了!富人一般不這麼大方,央求他們半天,才給些舊的(衣服)。大學生,你看見我穿新衣服了?是你的那位小姐送給我的。我今天上他們家了。你為什麼迎着士兵的槍膛上去?因為那個士兵在瞄準你開槍。大學生,這是那位小姐留給你的信,我還是把它還給你吧。我說過,要是我告訴你那位小姐的位址,你就吻我一下。現在,你不要放開我!吻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