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運冠軍謝思埸:有計劃繼續參賽 将結合身體情況作評估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廣州10月16日電 (蔡敏婕 張陽)“1996年出生的我看着年輕,但其實我工齡不‘年輕’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跳水男子三米闆冠軍、男子雙人三米闆冠軍謝思埸16日在廣州舉行的首屆逸仙運動醫學高峰論壇上接受采訪時稱,從7歲開始訓練跳水到現在,身體累積的傷病多于平常人,“有計劃繼續參賽,但還是要尊重身體的情況,慢慢評估”。

奧運冠軍謝思埸:有計劃繼續參賽 将結合身體情況作評估

李衛平教授與謝思埸及其教練何威儀合影 張陽 攝

謝思埸是廣東汕頭人,7歲開始訓練跳水。2007年1月,謝思埸被送到廣東省跳水隊集訓,師從何威儀。2012年進入中國跳水隊集訓。

2016年初,謝思埸因腳傷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接受治療,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李衛平為他實施手術并提供術後康複指導,助他重返賽場實作夢想。

何威儀出席首屆逸仙運動醫學高峰論壇并接受采訪時表示,跳水運動員從頭到腳受到的沖擊比較大,“包括視網膜、頸椎、腰椎、踝關節、膝關節等,都容易受傷,我們運動醫學要‘治未病’,保護運動員不要受傷”。

奧運冠軍謝思埸:有計劃繼續參賽 将結合身體情況作評估

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正式成立 張陽 攝

此前,運動員受傷後,可能會前往德國、美國等國家接受運動康複的治療。謝思埸表示,相對海外,他更傾向在中國接受治療,“我相信中國的醫學,而且在中國接受治療,能促進中國運動醫學技術的進步”。

據何威儀介紹,在跳水運動員訓練期間,會有科學系統的康複保障模式,包括西醫方面的冰敷療法,中醫方面的針灸、刮痧、拔罐等,此外還包括心理治療。

李衛平稱,作為一個新興學科,運動醫學學科目前的發展面臨着尴尬境地。“體育界的人進不了醫生的圈子,醫學學科之間也有籬笆。”他表示,在醫學領域,除了運動醫學醫生、運動康複師,還需要更多的内科醫生、康複科醫生和基層醫生等一起推動。

李衛平表示,港澳地區在運動醫學方面與國際接軌,在高新技術上有優勢,尤其是運動康複方面,港澳有很正規的運動康複教育訓練機制,又有優秀的治療師,這正是内地目前最欠缺的。希望三地今後圍繞互相學習和規範化的議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讓更多運動損傷病人得到更好的康複治療。(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