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阻塞性黃疸的健康小知識

作者:介入科吳剛主任醫師

大家好,我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科主任醫師吳剛,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阻塞性黃疸的健康小知識!

阻塞性黃疸的健康小知識

一、術前

1. 術前禁食、禁水4小時。

2.由于膽汁中膽鹽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膚瘙癢,患者應剪短指甲,切記勿撓抓,用溫水清洗擦拭局部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忌用肥皂水等堿性刺激皮膚,對皮膚破潰者可清洗皮膚後塗抹抗生素軟育預防皮膚感染。

二、術後

1.術後平卧6-8 小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血壓變化,同時注意引流管内是否有血性液體引流。

2.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年老體弱者可在床上勤翻身,勤做雙腿伸屈活動,防止下肢深靜脈din栓及壓瘡的形成。

3.飲食護理:早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低脂流質為主,術後第1天先進食米湯、菜汁等,若無不适,第2天起可進食魚湯、肉湯、稀飯、新鮮果汁等,觀察2-3天,若無腹脹、腹痛等不适,可逐漸進食低脂軟食,3周以後可逐漸恢複每日三餐,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維生素及優質蛋白食物,避免高脂飲食。

三、攜帶引流管注意事項

阻塞性黃疸的健康小知識

1.妥善固定:引流管由彈力繃帶妥善固定于腹壁,必要時可用腹帶輔助固定。

2.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引流管扭曲、折疊、受壓和滑脫,定期從引流管的近端向遠端擠捏,起床活動時用别針别在衣褲上,防止滑脫。應用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換一次。

3. 防止感染:引流袋不能放置過低,特别不能放于地上,以免污染。引流管應始終低于穿刺處,以免膽汁逆流引起感染。

4.注意觀察膽汁量和色澤:正常膽汁色澤為金黃色,較稠厚、清亮而無渣。如出現膽汁色淡、稀薄、混濁或有泥沙樣物,提示異常。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膽汁量約為800-1200毫升,突然減少或增加,提示有異常,應告知醫生。若引流管為内外雙向引流,三餐前半小時開始夾閉引流管,飯後兩小時再打開引流管。

5.注意全身情況:如出現體溫下降、黃疸消退、糞便色澤加深、食欲增進,說明部分膽汁已進入腸道,提示膽管下端發炎消退,反之則說明膽管下端不暢。

6.保護穿刺處周圍皮膚:每日消毒穿刺處周圍皮膚,保持穿刺處清潔幹燥,注意皮膚對膠布有無過敏,及時更換敷料,局部可塗氧化鋅軟膏,減少膽鹽對皮膚的刺激,防止皮炎。

四、出院健康指導

1.戒煙、酒,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不食或盡量少食肥肉,動物内髒、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進食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烹調

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應以清蒸、炖煮、涼拌為主,少食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2.逐漸增強營養。可适當增加蛋白質攝入,進食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水産品、豆類食品,如能飲-杯牛奶更好。如不習慣食奶類或魚肉類者,可多食大豆制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切忌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

3.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

4.教會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講解脫管危害性,保持引流管通暢,穿刺處保持清潔幹燥,每日觀察膽汁量、顔色及性狀,并做好記錄。

5.若引流管不慎脫出或腹痛、發熱、黃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