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城市人養寵物的越來越多,他們把養寵物當成一種精神寄托和生活伴侶,卻也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遺棄它們。城市的胡同裡、小區的住宅樓下、垃圾桶旁随之也漸漸多了一個新群體——流浪動物。還有一群人,他們在身體力行地幫助着這些流浪動物,可能是它們生前,也可能是死後。

領養是互相選擇

“貓賊”是紀錄片《離不開你》中的一個人物,她是一名寵物攝影師,在給寵物拍照之餘,還會為流浪貓拍照,尋找能照顧它們餘生的主人。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貓賊”正在拍一隻流浪貓。

“貓賊”家中養了3隻貓,有2隻曾是流浪貓。她發現流浪動物與日俱增,其中以流浪貓居多。一隻成年貓一年生育兩次,一次平均生5隻小貓,每年能以十幾倍的速度繁殖。一對成年貓及其後代在7年内能産崽42萬隻。到目前為止,流浪的動物已增長到難以想象的程度。

流浪動物不僅僅數量龐大,它們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有一部分被民間組織或機構收留,并找到了合适的主人。還有一部分被居民救助或進行定點喂食,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了保障。

更多的流浪動物依然居無定所,靠吃垃圾、喝污水艱難度日,它們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随處便溺。因為長期漂泊,在髒亂差環境下生活的流浪動物身上很可能會沾染許多疾病,變成了病毒的攜帶體。

“貓賊”生活在北京胡同,經常跟胡同貓打交道,漸漸地成了自發的民間救助人之一。她說:“一張好看的照片對于流浪動物的領養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次成功救助流浪貓後,“貓賊”決定幫流浪動物拍照。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貓賊”正在拍寵物寫真。

她會選擇适合“進家”的流浪貓拍照,随後将資訊釋出在社交媒體尋找領養人,至今她已經為四五十隻流浪貓找到了新家。

釋出照片隻是找領養人的第一步,還要經曆更複雜的稽核過程。

“領養是無償的,但不代表沒有價值。這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你選擇這隻流浪貓适合不适合你,我要選擇你是否能照顧它餘生。”“貓賊”說。

在經曆了照片選貓後,“貓賊”會要求領養人來到現場看貓,确定有沒有貓緣,順便考察領養人。如果這步順利,她再去領養人家家訪,結合這隻貓的生活習性和性格,判斷家中環境是否真正适合它。一切通過後,才會通知領養人準備貓糧等用品。

整個周期快則一個月,最慢長達一年半。

“所有的貓進家後都會有一段時間過渡,但很快會忘記和我在一起的那幾個月。”“貓賊”為流浪貓找到新家後,還會繼續關心它們的生活,甚至有的領養人還會專門備一把鑰匙給她,“我有哪個領養人家的鑰匙,說明哪隻貓讓我最費心”。在主人不在家時,常常會請“貓賊”上門喂藥、鏟屎,或者短期照顧一下。

也有領養人願意保持一些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非常了解。但後續的随訪必不可少。”盡管她不去打擾屬于貓的新生活,但會定期詢問它們過得怎麼樣。

貓了解不了被人抛棄的原因

盡管尋找救助人的過程要嚴格稽核,但還會遇到各種中途棄養的情況。

“貓賊”曾遇到一對情侶領養人,他們家中已養一隻寵物貓,對貓的習性非常了解,情況稽核過程很順利,但變故就在兩人分手後出現了。

加拿大籍男友分手後回國,把貓留給了女生,女生受不了分手打擊,表示不想再養。于是把兩隻貓獨自放上計程車,送還給了“貓賊”。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變故,但貓了解不了,它隻是覺得自己被抛棄了。如果當初決定養寵物,就要對它負責,随意遺棄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我絕不能容忍。”“貓賊”說,現在很多人一時興起想養寵物,稍有困難就遺棄,這是流浪動物越來越多的最主要原因。

更有嚴重的情況是直接丢棄。前年,“貓賊”救助過一隻在寺廟中的流浪貓,一個在稽核中表現得很有愛心的女生收養了它。沒過多久,在随訪中,這個女生表示這隻貓丢了。“貓賊”當時很為她着急,提出要幫忙一起尋找,可女生百般推托。“這讓我覺得很詭異,所有的主人遺失寵物後都會着急尋找。在詢問中,她謊話連篇,既不知道怎麼丢的,也不知道在哪丢的。本想蒙混過關,但發現我始終沒有放棄。”就在“貓賊”刨根問底的詢問中,丢了20多天的貓突然回來了。

“貓賊”說:“現在我已經為這隻貓找到新的寄養家庭。這個女生本以為寺廟中的貓有靈氣,會給她帶來好運,但實際并沒有什麼神奇的事情發生,她就丢棄了。”

救助應該讓生活更好

“貓賊”并不是所有的流浪動物都會救助,她會為它們拍照,但是否為它們尋找新家還要進一步判斷。

“我每天會遇到十幾隻流浪貓狗,但有一些我沒有辦法救它們。比如患貓口炎必須全部拔牙,可是拔牙之後呢?我沒有辦法為它找到新家。如果我自己養,1隻可以養,10隻能養嗎?救好救,養不好養。我常常想:救助是為了什麼?隻是讓它常年在籠子裡生活嗎?”很多情況讓“貓賊”心有餘而力不足,救助隻是一個方法,減少遺棄、減少虐待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貓賊”和一隻流浪貓。

“貓賊”并不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很厲害的事,她覺得自己隻是接力的中間一棒,最終能讓流浪動物安度餘生的是領養人,他們比救助人的責任更重。

“貓賊”談到她的救助理念時說:“我認為救助應該讓生活更好,而不是成為生活的負擔。很多救助人并不是以救助為職業,而是花費自己的金錢、時間、精力在超負荷運作,把自己的整個生活搭進去,嚴重影響人際關系。我國流浪動物數量龐大,靠少數人根本難以改變,若有針對虐待、遺棄寵物行為的法律就更好了。”

2014年,北京市農業局印發了《北京市動物收容管理辦法》,規定認養人應當簽署《動物認養保證書》,承諾不遺棄、不虐待、不轉售所認養的動物,并按要求回報認養動物的狀況。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準許成立了北京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這也是國内唯一一家政府準許的非營利性民間動物收容及保護機構。

體面的告别

莫莫是一位寵物殡葬師,為去世的寵物火化是她的主要工作,之餘還會為流浪的去世小動物集中火化。

莫莫曾經在殡儀館工作,年輕時從南闖蕩到北,紮根在沈陽,後來轉行開始為寵物料理後事。“我覺得人和寵物是平等的,對于逝者家屬或寵物主人,離開的生命都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持有同理心。”

為寵物火葬的價格不算高,10斤以内400元,根據體重增加價格遞增。莫莫很重視家長向寵物告别時的體驗,每個時間段隻預約一位顧客。她先為每隻到店的去世寵物清潔身體,有的需要處理因失禁殘留的大小便,有的口腔内有嘔吐物,還有的身體記憶體有滞留針。清潔後,莫莫将家長和寵物帶到告别室,她常跟家長說:不要着急,再陪一陪寵物,等做好準備再進行火化。這段時間,莫莫從不打擾,用時最長的一位客人曾與寵物告别了7個小時。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莫莫正在為一隻死去的狗做火化前準備。

火化前,莫莫還會詢問家長是否留存一些毛發留作紀念。結束後,莫莫和家長一起收拾骨灰,最後交由顧客帶回家,她的服務到此結束。

在做寵物殡葬這個行業後,莫莫也會為路邊意外死亡的寵物善後。

“我覺得它們不應該就在路上這麼躺着,如果不去救助它們,很可能被過路過的車輛多次碾壓。最終結局若沒人管,大機率會被環衛勞工打掃或直接扔進垃圾桶,最好的情況是有好心人将它們埋在路邊。”

最讓莫莫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救的一隻小貓。當時,莫莫前方的車輛突然刹車,又繞開前面的物體左拐加大油門開走了。莫莫的同僚剛要啟動車輛,又停了下來,說:“貓,前面是貓。”

莫莫和同僚趕緊下車,一隻貓抽搐着躺在地上,隻抽了幾下就吐血咽氣了。現場很多人圍觀,但沒人知道該怎麼處理。出于職業敏感,他們明白已經救不回來。于是從車裡拿出一套專門處理流浪貓狗的屍袋、手套和鏟子,裝好後拿到店内火化。

救助流浪動物:生前拍照片為它們再找一個家,死後火化是一種體面告别

莫莫正在為一隻死去的狗火化。

對環境生态最優的方式

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但寵物最多隻有十幾年的壽命,當它的生命結束,如何與它告别是很多人沒有考慮過的問題。大多數人會選擇一塊空地掩埋,甚至小型寵物會扔到垃圾桶丢棄,他們可能都沒想到要為寵物火葬。火化不僅是給寵物一個體面的告别,對環境生态來說更是最優的方式。

“大多數人傾向于就地掩埋,這與經濟收入和觀念有很大關系,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火化。”莫莫說,盡管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有大大小小幾十家寵物殡葬服務門店,但選擇火化的人還是少數。

根據《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對于直接掩埋法要求,掩埋坑底應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坑底灑一層厚度為2-5cm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藥。将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産品投入坑内,最上層距離地表1.5m以上,覆寫距地表20-30cm,厚度不少于1-1.2m的覆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藥連續消毒三周以上。

實際上,鮮有人掩埋寵物後能做到以上要求。很多寵物死亡的原因都是生病,草草掩埋會導緻遺體很快腐敗,腐敗後會招來其他小動物啃食屍體,造成病毒傳播。

“現行的《動物防疫法》涉及動物屍體如何處理的問題時,隻規定不能随意處置,但怎麼處置沒有作具體規定;而《殡葬管理條例》主要針對人體,動物殡葬沒有法律依據。”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鄭洪濤律師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主管寵物殡葬的部門。

“貓賊”和莫莫的故事都被拍成了紀錄片《離不開你》。策劃和推動這個項目的愛奇藝副總裁楊海濤說:“做這部片子改變了我以往的認知。它關注着這個社會中已經非常普遍的人與寵物之間的親密關系,透視這份親密背後所隐藏的,關于人自身的愛的複雜話題。”

在紀錄片播出前,莫莫火化送走了她養了多年的哈士奇“洋芋”。她說:“我想到我用心地送走了那麼多貓貓狗狗,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欄目主編:宰飛 文字編輯:宰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餘晨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