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非遺過大年,味濃情更濃

非遺過大年,味濃情更濃

嘉峪關日報記者 楊亮

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涉及傳統技藝、民俗、曲藝、民間文學等方方面面,是世代相傳的智慧、經驗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藝、技藝和藝術,深受人民群衆的喜愛。作為一抹鄉愁,一座城市的根,一個民族的魂,近幾年,學剪紙、剪窗花也漸次成為我市市民的新追求、新愛好。

在峪苑社群,每到春節前夕,社群都會邀請剪紙老師前來教授居民剪紙。在社群文化活動室,今年隻有六歲的高子骞,像模像樣地拿着剪刀,剪着自己心愛的藝術品。“我很喜歡剪紙,我很想把今天剪的紙貼到我們家窗戶上,我很開心。”高子骞說。

談及剪紙,不得不提到經常在各社群教授剪紙的王萍。王萍從小就酷愛剪紙藝術,退休後,有了更多閑暇時間,她便在各社群活動室教大家剪紙,而她和學員共同創作的剪紙作品也多次在全市各個地方展出,并獲得大獎。

“通過剪紙這樣的形式,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王萍說,今年牛年,她設計了一個牛氣沖天的剪紙作品,寓意着日子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讓更多的人了解剪紙藝術,傳承傳統文化,這也是王萍孜孜不倦教授剪紙藝術的初衷。

在王萍的衆多剪紙作品中,一幅幅抗疫作品最是引人注目。王萍告訴記者,她設計的這幅作品初衷就是要用剪紙的方式,表達一下對抗疫一線的最美抗疫志願者以及抗疫英雄們最深沉的敬意。

一把剪刀、一沓紅紙、一雙巧手,剪出了喜慶,也剪出了幸福平安,像王萍一樣的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以刀代筆,通過剪刻,以虛實相生、黑白分明的形式展現了精美的剪紙藝術必将為這個不平凡的春節增添濃濃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