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缪靜 張才 攝影 宋姿熠

色澤紅潤、味鮮回甜、鹹淡适度、肉質肥嫩、香氣濃郁、肥而不膩……
這些讓人食指大動的字詞
背後可能都有一道與之對應的美食
但當這些形容詞單單為一道菜傾倒時,我們便能求解出自貢最解饞的硬菜——牛佛烘肘。
據傳,牛佛烘肘由“碗碗肉”(又稱坨坨肉)演變而來,牛佛古鎮為沱江著名水碼頭,碼頭勞工“要吃肥肉才有力氣幹活”,後來由肘子替代了“坨坨肉”,也就有了“無肘不成席”的說法。
天剛蒙蒙亮,大安區牛佛古鎮順河街郭老五烘肘專賣店最後一鍋烘肘出爐。掌勺人郭代友從熱氣騰騰的湯鍋裡撈起裹滿醬汁的肘子,在搪瓷碗裡塑形放涼後,由專人負責抽真空、打包,然後發往全國各地。
郭代友外号“郭老五”,是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牛佛烘肘代表性傳承人。
郭代友16歲頂替父親到國營立新飲食店當學徒,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自主創業經營“郭老五”牌烘肘,最高峰一天賣過上千個烘肘,往往上午八九點就已售罄,郭代友和夫妻金慶芳對顧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明天早點來。”
三十多種香料
一鍋肘子一定要烘足3個半小時
肘子上色一定要用冰糖
醪糟都是請專人制作
……
盡管現在訂單銷售和網絡銷售火爆,但郭代友仍然堅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處理進回來的肘子,淩晨時分下料烘制,天亮前完成所有工作,專等遠近顧客上門。
現在,郭代友在鎮上建起了一條現代化包裝線(生産聽裝烘肘),産品也由烘肘擴大到烘蹄、扣肉等,夫妻二人還玩起了抖音,利用短視訊進行推廣,唯一沒變的是産品的品質和口味。
如今,牛佛古鎮已有多個烘肘品牌,通過各自的管道銷往全國各地。今年7月,在四川省“天府旅遊美食”釋出儀式上,牛佛烘肘、富順豆花、自貢冷吃兔、鮮鍋兔和水煮牛肉一道,入選了省級“天府旅遊美食”名錄。
編輯:彭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