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施榮慶)

今天介紹早期黨員施榮慶。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施榮慶)

施榮慶,1898年生于浙江省浦江縣通化鄉山彎村(今屬蘭溪)。施榮慶的父親施尚鎮省吃儉用,讓施榮慶去讀書,希望其“學而優則仕”,讓家族一榮俱榮。在前湖、沈宅等村,施榮慶先讀私塾,1915年擷取浦陽國小畢業文憑。辍學代課,自籌經費,1917年秋考進校址在金華的省立七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牽頭組織金華學生聯合會,擔任首席理事(相當于理事長),實行大規模罷課罷工罷市,抵制洋貨,與11位“激進分子”被一道省立七中開除了學籍。被開除學籍的施榮慶回家後依然不“安分守己”,他瞞着家人秘密建立了“通化社”,聯絡浦江、義烏、蘭溪等地的受壓迫者,矛頭指向橫行霸道的土豪劣紳。通化國小校長陳志言,做事乖戾,引起民憤。施榮慶與通化社成員對其口誅筆伐,迫使對方收斂嚣張的氣焰。他與惡勢力鬥争的鋒芒不局限于橫溪,還前往劉源溪畔的蔣畈,鼓勵育才學園創始人曹夢岐與邪惡分子頑強搏鬥。1920年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施榮慶插班就讀省立一中。在省立一中期間,他繼續參加學生運動,與守舊的省議會決鬥,掀起了驅逐夏敬觀、歡迎黃人望的大風潮,為此遭到反動當局的逮捕關押,後來被營救出來。1920年底,施榮慶與陳獨秀上司下的革命團體“滬濱工讀互助團”的主要成員吳溶滄、袁笃實(袁達時)等人就有書信來往,并閱讀《共産黨宣言》及其他紅色書刊,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2年,他在杭州共青團初建時任“組織人”,随後加入共産黨。1922年夏季畢業後,施榮慶到浙江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深造。在杭州馬坡巷省法政專門學校的施榮慶,成了革命風雨的呼喚者。同為地下黨員的“莽張飛”張新錦、“賽張良”安體誠、“急先鋒”于樹德等,是施榮慶學生簡易宿舍的常客,他們在一起三句話不離“革命”,教育引導進步青年追求真理,走上革命道路。

根據1923年6月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精神,施榮慶通過張新錦的安排,以中共秘密黨員的身份參加國民黨,對國民黨進行改造。1926年,他遵從杭州黨組織的派遣,脫出孫傳芳的羅網,奔赴廣東進入黃埔軍校,在該校政治部秘書處工作,成為周恩來直接上司下的一個幹部。北伐軍興,施榮慶穿上軍裝,在北伐軍總政治部秘書處任助理員。北伐軍節節勝利,總政治部随着大軍由廣東遷到上海。1927年3月,喜歡農民運動的施榮慶,征得上級鄧演達的同意,從上海抵達杭州。浙江省農民部部長丁濟美與施榮慶一番叙談,對其才華特别賞識。1927年4月7日,施榮慶被任命為浦江縣農民運動特派員。當他回到山灣正準備大顯身手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在他接受任命僅僅五天,蔣介石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事變,拿起屠刀大肆屠殺共産黨人,施榮慶也上了黑名單。摯友提醒施榮慶暫時銷聲匿迹,避避風頭。施榮慶忍耐不住,獨自前往杭州,想與上級取得聯系。反動警察守株待兔,于1927年5月底,把剛到杭州宣記宿舍的施榮慶抓獲,關押在杭州陸軍監獄。國民黨當局在杭州陸軍監獄設立檢討院,施榮慶與黃文容等共産黨員在同院關押。有個浦江籍國民黨省黨部張姓要員,以同鄉的身份約見施榮慶與黃文容等人,請他們寫“檢討書”。張姓要員承諾:隻要大家寫了檢討書,立馬都釋放,并予以量才錄用,保障衣食無憂。施榮慶用張姓要員提供的紙筆寫了一些文字,但不是檢討書,而是近乎駁斥反動派的檄文。敵人惱羞成怒,對他繼續關押。直至1931年3月19日,在杭州陸軍監獄檢討院接近四年的施榮慶被保釋出獄。此時的他面黃肌瘦,頭浮面腫,四肢無力,舉步維艱。回山灣老宅調養一季左右,身體狀況稍稍好轉。那年施榮慶膝下四個兒子,大兒百淋15歲,次子百渡12歲,三子百源8歲,小子百浬才6歲,連妻子方氏一家六人,基本上沒有經濟來源。擔任通化國小校長的祝昇,三顧茅廬請其去任教,拿相應薪酬改善家境。但當時施榮慶心願未了,沒有應允祝昇的請求。在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的情況下,施榮慶便悄悄離家去上海,輾轉與共産黨華東局相關負責人接上了頭。1931年7月18日與8月2日,施榮慶從上海寄回兩封安慰親朋好友的家書。1932年農曆正月,在祝昇的一再邀請下,施榮慶過了元宵便去通化國小任教,順便帶着長子百淋、次子百渡去讀書。但在通化國小任職時間不長,施榮慶卻突然離校“出走”。過杭滬,轉無錫,折到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擔任縣政府司法科的書記員。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眼皮底下,奉上線之命的施榮慶,打算在這裡打開一個“缺口”。但不幸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1934年1月18日,施榮慶在奉化縣政府任上暴亡,相傳為地下黨員身份暴露,而被謀害緻死。

百年前那些先驅們(施榮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