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禮讓斑馬線系列報道之九:建議實行探頭拍攝措施

新京報快訊 (記者 王姝)2017年發起的“禮在北京 讓出文明——市民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看似斑馬線上的“小文明”,實質關乎一座城市的“大文明”。11月11日,新京報社舉辦2020“禮讓斑馬線”圓桌論壇,邀請參與專項行動的代表共同探讨:曆經三年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頑疾有了多大改觀?斑馬線上的“小文明”還有哪些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與會人員表示,專項行動開展三年來,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也有人表示,維護斑馬線秩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的紅綠燈設定亟待完善。對于不文明的交通參與者,迫切需要有執法權的交警予以處罰。

禮讓斑馬線系列報道之九:建議實行探頭拍攝措施

11月11日,參與“禮在北京 讓出文明——市民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代表共同探讨斑馬線治理成效與建議。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談治理

“把第一個闖紅燈的人攔下來”

新京報:最開始上崗時情況怎麼樣?改變“中國式過馬路”,是如何突破的?

趙瑞甫(東城區交道口中隊文明引導員):我們是文明引導員,主要工作就是“引導”,但是行人聽不聽,開始上崗的時候心裡挺沒底的。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

張桂雲(景山中隊文明引導員):我在南河沿路口做文明引導員。不少行人不看紅綠燈,隻要有一個人帶頭闖紅燈,後面一大片人就跟着走。根據這種情況,我在第一時間把第一個闖紅燈的人攔下來。

張向東(順義區仁和鎮複興村黨支部副書記):我們組織人員每天到路口執勤。通過路口的不少都是熟人,先從熟人下手,就像張桂雲引導員說的那樣,把第一個闖行的人攔下來。隻要有人主動停下來,就給他點贊,斑馬線治理就是這樣開展起來的。

鄭梁(順義區委宣傳部建立科主任科員):在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推進過程中,我具體負責引導員的組織和管理。之前,在引導乘客乘車排隊方面,引導員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就想,把引導員的陣地從車站延伸到路口。隻要在路口長期做引導和示範,久久為功,肯定會有效果。

李友華(“綠色啄木鳥”德勝門箭樓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我們是公益組織,大家都是自願參加。德勝門箭樓路口旁有一個公交站,開往長城、十三陵,路口客流量很大。從2017年開始,每到雙休日、節假日,我們就在路口手拉手排成人牆,攔住車輛,讓行人安全通過。等行人差不多都過去了,再撤回來,給車讓路。現在不少人都認識我們,不少遊客對我們豎起大拇指。

新京報:斑馬線治理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題是什麼?

張向東: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拿着小旗子不知道該怎麼正确使用,手勢不規範。順義交通支隊就調配了一個交警給我們教育訓練。

劉煥敏(門頭溝區協調辦專職副主任):在區委宣傳部的上司下,門頭溝區公共文明引導員針對路口管理采取了“三字行動指南”——“拉、說、引”。拉,即拉起“安全繩”攔住亂闖紅燈的市民,化解不安全因素;說,即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文明、安全出行的意識;引,即引導員發揮柔性引導優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大家走到便道上等紅綠燈。大多數市民都非常配合。

禮讓斑馬線系列報道之九:建議實行探頭拍攝措施

東城區交道口中隊文明引導員趙瑞甫表示,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

談變化

快遞、外賣小哥闖紅燈的少多了

新京報:對比專項行動啟動之初,現在路口交通秩序變化大嗎?

張偉偉(順義區交通支隊城區中隊輔警):原來闖紅燈的行人、非機動車實在不少,比如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現在少多了。

楊平(門頭溝區客八分公司第八車隊駕駛員):原來我們每次通過路口的時候,尤其是右轉彎的時候,特别擔心,就怕騎車的突然沖過來。現在沒那麼擔心了,因為闖紅燈的非機動車和行人确實少了。

劉煥敏:我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居民,2018年初從國外回來,她跟我說,心裡特别不舒服,因為走到路口,是紅燈,可别人全都沖了過去,她站那兒不知所措。我告訴她,我們正在治理,路口交通秩序以後肯定會好。去年她又回來了,碰到我就說,路口秩序真的好多了。

賈豔麗(門頭溝區公共文明引導員):我加入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時間不長,以前自己開車,開到斑馬線能過去就過去了。現在我會先給行人擺下手,行人就非常開心。遇到我是路口第一輛車的時候,禮讓完行人,看一眼後視鏡,後面的車都在排隊等候,心裡就特别有成就感。

談委屈

遭行人怒怼“回家抱孫子去”

新京報:三年行動中,有沒有遇到過覺得委屈的事?

勾會清(“綠色啄木鳥”洋橋路口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我們洋橋路口有一位志願者,女同志,五十多歲,前些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有一次,一個行人沖她喊,“你瞧你,這麼大歲數,瞎折騰什麼呀,回家抱孫子去”。當時我心裡咯噔一下,趕緊把這位同志拉到一邊,勸慰她。

新京報:如果遇到特别不文明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行人或者司機,能怎麼做?

王金環(順義區公共文明引導員大隊八中路口組長):前年,有一個騎電瓶車的五十多歲男子闖紅燈,引導員上去勸阻,他就撞引導員,把引導員的腿撞青了。對于這種非常不文明的交通參與者,迫切需要有執法權的交警予以處罰。

趙瑞甫:我也認為,既然法律有規定,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可以罰款,那麼該罰就罰,這樣能起到震懾作用。

談暖心

協警被國小生寫進作文

新京報:參與引導過程中有沒有很暖心的瞬間?

劉愛紅(門頭溝區大峪街道龍泉花園社群書記、主任):今年夏天,路口附近一位居民看到引導員非常辛苦,每天都汗流浃背的,就給引導員送來了藿香正氣水,大家非常感動。

賈豔麗:我們新橋路口,一個下雨天,一個小女孩自己打了一把傘,又拿出一把,給引導員打傘,這一幕被路過的人拍下來,發到了一個公号上。小女孩說,平時總是看到這位引導員阿姨為大家服務,很辛苦,是以不想讓阿姨淋雨。

還有雙峪路口,一個小夥子向引導員問完路,又拿着幾瓶水傳回來,說“天太熱,你們喝點水吧”。這隻是兩個事例,這樣的暖心瞬間特别多。

劉煥敏:今年我們區上司接到一個12345熱線電話,一位女士打來的,她從城區到門頭溝辦事,看到引導員的服務特别熱情,天那麼熱,大家都非常辛苦。接到這樣的表揚電話,我們很開心。

張偉偉:我記得很清楚,今年7月16日,天氣特别熱,地表溫度甚至達到五六十℃,我在順義八中路口執勤,就像站在蒸籠裡。這時一個市民走過來,先遞給我一個新口罩,叫我換上,因天太熱,我的口罩已濕了,接着打開一瓶礦泉水給我,随後又拿來一把遮陽傘,為我撐開,然後就陪我站在崗上。我一再婉謝,但他堅決不走,足足陪我站了有5分鐘,令我非常感動。

我們還有一位協警,叫張正生,今年51歲,他每天都要護送學生過馬路,發現有的國小生7點前就已經來到學校,他就把自己的上班時間從7點調到了6點40分。學生們把他當成了好朋友,見面時主動跟他打招呼,還把他當成寫作文的題材,這讓張正生感動不已。

禮讓斑馬線系列報道之九:建議實行探頭拍攝措施

“綠色啄木鳥”德勝門箭樓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李友華(右二)表示,有些路口紅綠燈設定有問題,建議加以改善。

談建議

讓闖紅燈者“出出鏡”

新京報:影響北京斑馬線秩序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間?

劉少武(順義區順3路公共汽車隊隊長):我們車隊感覺現在的交通文明程度比前幾年好多了,但是,有時候公共汽車停下來了,其他的車不停,行人還是不敢過馬路。還有一種情況,行人一般都是陸陸續續過馬路,不是幾個人一起就過去了。我們公共汽車停在那,一般能等個三四分鐘。有的行人還一邊過馬路,一邊看手機。

張桂雲:2017年專項行動啟動後,不少機關都參與了,每天派人到路口執勤,我覺得這個做法應該堅持下去,能提升整體交通文明意識,自己參與到斑馬線治理中來,就會意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比如,一邊走一邊看手機的行為就會減少。

鄭梁:提升空間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外因,就是社會環境,宣傳文明出行的社會氛圍;一個是内因,就是市民素質教育。下一步怎麼做?我認為就是堅持,堅持到路口去開展活動,引導大家都參與到行動中來,就會越做越好。

劉愛紅:我覺得主要就是一點,把講規矩、守紀律做到位,加大宣傳力度。《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已經出台,既然探頭可以拍司機,那可不可以拍行人、拍非機動車?你闖紅燈,就給你“出出鏡”,這對維護斑馬線秩序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李友華:怎麼能讓電動車守規矩?還有共享單車,地鐵口經常停得到處都是,我們每次活動都得搬半天。

另外,有些路口紅綠燈設定有問題,不是這邊時間長了,就是那邊時間短了,不太适合現在電動車比較多的情況。

勾會清:我也認為紅綠燈設定需要完善,比如洋橋路口,上下班高峰,東西向主路是三分鐘綠燈,但是南北向行人的通過時間隻有20秒,時間太短,行人隻能走到中間等,有的人着急,就會接着往前闖。

談感受

交通文明要從娃娃抓起

新京報:如果用一句話總結自己3年來的感受,會說什麼?給自己的工作打多少分?

張向東:一句話就是,禮讓斑馬線大家一起來。斑馬線治理必須全員參與。給自己打分,我也就打個及格分,因為還要繼續努力。

劉煥敏:苦并快樂着。大家确實非常辛苦,也受過委屈,但同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這期間有苦也有樂。如果打分,我給我們隊伍打99分,扣這一分,是為了進步提高。

張桂雲:三年來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路口交通秩序變化特别大,我自己編了一些宣傳語,“甯停三分,不搶一秒”“咱就把那個搶燈變成等燈”“您是家裡的頂梁柱,搶燈的一刹那,這危險就向您走來”等。給自己打分,我打個90分左右吧。

趙瑞甫:我給自己打80分,因為還有上升空間。三年來我最難忘的就是,有幾次看到家長帶着孩子,指着紅綠燈說,“你看上面的小人兒,現在是紅的,變綠了,才能過馬路”。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說,“綠燈行”。交通文明就要從娃娃抓起,需要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劉愛紅:如果讓我給引導員打分,我打100+x。100分,是因為很多引導員都放棄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付出很多;“x”,是因為各項工作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如果給我們的社群工作打分,我沒法打,因為跟引導員比起來,我們的工作欠缺太多了,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劉少武:我給自己打80分左右,因為禮讓斑馬線,引導員、志願者貢獻更大。我們公交司機今後繼續積極參與,在禮讓斑馬線這方面做得更好。

李友華:像我們這種公益組織,那就是志願團結,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如果給我們團隊打分,隊員們已經做到了頂點,這麼多年走過來,沒有報酬,任勞任怨,服務品質追求的是零瑕疵。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