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多地出現新冠複陽病例,引發大家的關注。據健康時報統計發現,今年1月份以來,全國至少已有7地通報治愈後複陽病例,病例數接近40例
1月25日,上海發現30多例新冠“複陽”患者
1月25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第94場新聞釋出會上。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邬驚雷介紹,目前,上海已在治愈後14天隔離期間發現“複陽”病例30多例。
1月24日,北京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24日晚,北京市西城區通報了全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情況。在對1130680人的核酸檢測中。除了1月22日采集的一名人員初篩呈陽性外,其餘人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1月24日,山西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24日晚,山西浮山也通報了一名“複陽”患者,該患者于2020年12月16日從菲律賓回國至鄭州。12月17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确診為無症狀感染者,住院接受隔離治療。結束治療後多次檢測核酸結果為陰性,但在1月23日山西浮山開展的全縣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時,衛某核酸檢測結果卻呈陽性。
1月20日,河北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20日,河北秦皇島通報1例新冠複陽患者,2020年12月18日經上海入境後2次核酸陽性,12月30日出院,傳回秦皇島市後隔離期間複陽。
1月15日,河北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15日,河南靈寶通報1例新冠複陽患者,2020年9月5日經成都入境時核酸陽性,出院返鄉後複陽,為境外輸入确診治愈複陽的無症狀感染者。
1月6日,廣州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6日,廣州海珠區1名境外輸入确診病例出院後檢測陽性,二次複核結果陰性。
1月6日,浙江發現一名新冠“複陽”患者
1月6日,浙江杭州通報1例新冠複陽患者,曾于2020年4月份在英國确診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12月從廣州入境,抵達杭州後複陽。
據環球時報報道,對于接二連三出現的“複陽”現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曾表示,根據現有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複陽”問題的研究顯示,許多所謂的“複陽”并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内“沒完沒了”的存在,造成新冠治愈患者核酸檢測再次呈陽性的原因比較多元, 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李太生教授 趙安平攝
複陽患者存在三種可能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王貴強曾解釋複陽患者的出現,有三種可能:
1、新冠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病毒持續時間比較長。是以有時候可能是從肺裡面恢複期以後,通過卡痰等等又排出來了。也就是說,這樣的病人,其實他的病毒沒有真正消失,隻是說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裡面還是有病毒的。
2、對于複陽,可能是檢測的敏感性還不夠強。檢測敏感性不強的情況下,低病毒載量時上呼吸道标本就可能查不到。
3、個别病人由于免疫功能比較低下,導緻持續的陽性或複陽。持續陽性的病例盡管不是很多,但值得高度關注。
複陽患者會傳染嗎?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就解釋過“複陽”患者問題。
鐘南山說,所謂“複陽”,大多數應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兩種情況:
1、患者本人是不是複發,假如患者産生很強的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至于複陽患者會不會傳染給别人,則需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核酸片段沒有傳染性。一些學者曾經對“複陽”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進行培養,沒有培養出病毒。
2、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礎病,隻不過症狀改善了,并沒有完全康複,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傳染性。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曾公開表示,複陽背後有複雜的科學機制,但複陽不具備顯著的臨床意義,在流行病學史裡不會引起大面積爆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例人傳人,因為病毒是“死”的。
再次提醒
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