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詢價新規效果顯著,“新股不敗”神話已經破滅

今年9月18日,上交所釋出了新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發行與承銷規則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當天,深交所也釋出了新修訂的《創業闆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上述規章制度主要劍指注冊制下新股發行詢價問題,也被市場解讀為“詢價新規”。

在滬深交易所未對相關詢價規則進行修訂前,科創闆與創業闆新股詢價與定價由于需要遵循“高價10%剔除”以及“四值孰低”的原則,導緻産生了多方面的問題。比如一方面,發行人、主承銷商在新股詢價、定價過程中沒有任何的話語權與定價權,客觀上已被邊緣化了,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詢價機制下,新股定價雖然是通過詢價産生的,但發行人與主承銷商顯然也不可缺位。

詢價新規效果顯著,“新股不敗”神話已經破滅

另一方面,新股募資不足的現象成為常态。在科創闆試點注冊制的初期,由于實行市場化發行,科創闆新股高發行價格、高發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發行較為普遍。比如科創闆公司中微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就高達170倍,遠遠高于滬深主機闆23倍的高壓線。但此後,科創闆發行市盈率逐漸走低,主要受“高價10%剔除”以及“四值孰低”原則的影響。極端情形下,個别新股的機構報價竟然出奇地一緻,也被市場質疑為詢價機構間存在串通報價問題。而且,還常常出現入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僅差幾分錢的情況。這一切都導緻發行價格的走低,也往往導緻新股募資不足現象的産生。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與滬深主機闆一樣,科創闆與創業闆新股也頻頻上演“新股不敗”的神話。在規則調整前,隻有2019年12月4日上市的科創闆新股建龍微納在挂牌當天即出現“破發”,此後再無“破發”的案例。之是以如此,顯然與舊版規則存在短闆是分不開的。

截至目前,詢價新規實施已有月餘,從結果來看,效果較為顯著。有券商研究資料顯示,規則修訂前,科創闆、創業闆的有效報價區間寬度中樞分别為0.4%、0.6%。而詢價新規落地後,報價則較為分散,科創闆、創業闆的有效報價區間寬度中樞分别拓展為20.3%、16.9%。有效報價區間寬度中樞的提升,為新股更加靈活确定發行價格創造了條件。

此外,“四值孰低”原則也遭遇“突破”。如新規之下已有高鐵電氣、百勝智能等7隻新股的發行價格超過了“四值”孰低值,超出幅度從0.07%~7.27%不等。突破“四值孰低”原則的背後,意味着發行價格的提高。

詢價新規下,新股集中報價現象不再出現,發行人、主承銷商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更重要的是,科創闆與創業闆新股募資不足的現象已大為緩解。毫無疑問,這将有助于發揮科創闆與創業闆的融資功能,也有助于科創闆與創業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

新股發行價格的提高,将會産生兩方面的後果。其一是新股上市後的投資風險更大,漲幅收窄,打新收益下滑,這在多隻新股中已有所表現。其二是新股頻頻出現“破發”現象,“新股不敗”神話開始破滅。比如,10月22日為科創闆新股中自科技挂牌日,但該股開盤即出現破發,且全天最高價也低于發行價。10月25日,創業闆新股可孚醫療、科創闆新股凱爾達開盤均出現破發。中簽投資者不僅沒有分食到新股紅利,反而出現了虧損。科創闆與創業闆出現新股集中破發現象,毫無疑問不是偶然的。

詢價新規下多隻新股出現破發,個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詢價新規下,新股發行更趨市場化,客觀上也表明新股隐藏的風險開始暴露,也倒逼投資新股時,需要保持審慎的心态。否則,就有可能遭遇或虧損,或套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