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走向,全球和中國能源和石化行業市場分析和預測備受關注。IHS Markit在2021年10月28日,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專題論壇——“全球能源和化工市場展望”給出答案。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趙志平在緻辭中指出:2021年上半年,行業成績喜人,主要石化産品的産量、銷售量和市場消費量都大幅增加。但行業也面臨一定挑戰,産品價格高位短期内難緩解。國内9月份的“能源雙控”和限電限産,造成多地衆多化工企業和園區限産、停産,進一步加劇了國内市場供不足需的狀況。

IHS Markit進階經濟學家許亞婷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到,中國大陸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唯一實作GDP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後,得益于不斷擴大的疫苗接種率和有效的政策應對,中國大陸将在未來兩到三年内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十四五”規劃突出創新、高品質增長和安全保障,有望解決債務積壓、生産率減速、高儲蓄率等根本性問題,并為中長期增長提供新能源。
IHS Markit石油市場及中下遊咨詢執行總監劉海全在“煉油和石化行業的能源轉型”中提到,盡管全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疫情的困擾,但 2020 年是能源轉型的關鍵之年。淨零碳排或碳中和每天都是頭條新聞,浮現在政府、企業甚至個人的腦海中。然而,中國仍處在轉型過程的早期階段,鑒于能源轉型是多方面的,是以存在很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IHS Markit會分析關于能源轉型對煉油和石化行業的意義,以及化石燃料行業的關鍵部分如何創新以适應未來的最新想法。
IHS Markit中東及印度次大陸地區石油市場、油氣中下遊、及化工業務發展部門副總裁Ravi Narayanaswamy在“從燃料到化學品-煉油和化工一體化的未來”報告中提到, 能源轉型及其帶來的效率提升預計将導緻成品油需求在本2030年代初期達到峰值。煉廠将需要考慮可行的方案來加強石化一體化。報告中提到一些可供煉油廠投資以保持競争力的棕地和新地的選擇。
IHS Markit基礎化工品部門執行總監陳偉明在“新常态下的烯烴市場展望”的報告中提到,全球行業目前處于一個建構周期。在中國大陸,由于項目執行效率高,産能增加将從 2022-25 年提前到 2019-23 年,而且2021-23 年将會有更多的産能增加。産能增加的速度遠遠超過需求增長。盡管需求正在從 新冠疫情中迅速恢複,但物流問題正在擾亂乙烯及其衍生品從生産地到需求地的流通。由于成本高,MTO/CTO 可能需要降低開工率,進而推高蒸汽裂解裝置的開工率。由于環境壓力不斷增加,以及轉向以乙烯為基礎的供應,中國大陸的其他煤化工(例如 VCM 和 MEG)也在面臨風險。總體而言,供需基本面預計将啟動并壓低價格/利潤率,迫使減産。
IHS Markit特殊化學品部門總監楊微, 在“特殊化學品市場”報告中提到,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汽車産量減少且原油價格下跌,整個特種化學品市場遭受到負面影響。然而,部分特種化工行業表現良好。特種化工産品的多種應用,使企業在特殊情況下能夠穩定經營,規避風險。創新和新技術将成為特種化學品市場拓展的強大動力。消費者正在成為整個制造鍊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特種化學品産業格局為石化企業和特種化學品企業的戰略制定提供了資訊基礎。
IHS Markit 塑膠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部門副總裁Anthony (Tony) J. Palmer在“塑膠回收、碳排放和循環經濟”報告中指出, 塑膠生态系統正處于一個過渡階段,公司設計廢物,盡可能延長資源的使用時間,在使用過程中提取最大價值,然後在使用壽命結束時回收和再生有價值的産品和材料。此外,随着燃料需求達到頂峰,這種轉變發生在能源轉型的更廣泛結構性轉變之中,提高了塑膠需求的風險,并提出了平衡排放與塑膠循環終止目标的挑戰。塑膠向循環經濟的轉型提出了關鍵性問題,必須通過共同的目标和标準來解決,并輔以資料來确定最佳的前進路徑。
目前擔任IHS Markit亞洲地區芳烴市場執行總監Ashish先生在“芳烴市場:後疫情時代市場展望”報告中提到,2021 年,芳烴産業鍊的利潤遠高于大多數人的預期,然而中國大陸地區産能的大幅增長正在不斷威脅這些利潤率的維持。報告重點介紹市場的短期預測,并簡要讨論未來長期市場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