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作者:來一塊苦瓜

曹操這名字!

對于今天文盲率遠低于離婚率的中國人來講,要說誰沒有聽過,那準是剛喝了假酒或是嘴巴裡的空氣作祟。因為太熟悉了,以至于“說曹操曹操就到”,“曹操老奸巨猾”,“曹操那個老不正經總惦記着别人家的媳婦”已經成了不約而同的日常用語。那麼,至于曹操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形象好還是壞。這個争議是很大的。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有書上寫的,有雜志上呈現的,有電視機裡演的,還有通過收音機大喇叭播唱出來的曹操。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千秋,不一樣。不一樣的還有說曹操和聽他們說曹操的。有小孩聽,有大爺在聽,有上班族聽,還有案頭忙着刷考題的學生黨也在聽。自然說曹操的人也不在少數,最紮眼動靜又大的就屬唱戲的了,那群人在說曹操前,還會給那個演曹操的“假曹操”臉上塗上白。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為啥搞這一出?”

“會顯得更像曹操”

“你有見過曹操?那他指定得了白癜風!”

“那倒沒,曹操病在腦殼裡,是頭風”

又有人說了“曹操沒病,就是心眼子壞,抹了白臉别人就能一下認出來!”

“哦哦,看得出曹操這人人品不咋好”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除此以外,同樣“嫌棄”曹操的還有那幫說書賣吆喝的,他們不見得跟曹操有多熟,但會把他們已有的曹操和從别人那裡拷貝來的曹操整合到一塊,再做場深加工,這樣就能以段子,評書或是相聲等博人眼球,大衆樂意的方式表演出來。起初,說曹操好的還挺多,後來就跟鐘擺一樣,變了方向。因為他們發現,說曹操壞點子更能讓觀衆情緒起共鳴,劉備呢是好人形象,要是曹操能在劉備那兒跌個跟頭,那别提多叫一個大快人心。于是他們就思考,就絞盡腦汁的琢磨,想着法兒來給曹操的黑曆史摻佐料,曹操黑的越離譜,觀衆的叫好聲就越響。就這樣,像罐裡的老酒,經過沉澱,發酵,一點點的積攢,從南宋攢到了現在,那就實再太多了。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不過鐘擺總歸是會擺回去的,到了現代,随着曆史不斷深入和分享的便捷化,好多人又從學者,專家那裡聽說了“史料”版的曹操,那是個“好”曹操,至少相對來說是好的。風氣一正,那麼給他好名号也就多了,我們給他羅列出來:“那是位多謀善斷的政治家,統管萬人的軍事家;是招攬人才,巧妙運用的好上司;是口齒伶俐,目光如炬的大辯論家,外交家;還是位能吟詩作賦,快意風流的文武全才”。百家講壇的學者更是形容的絕妙,他說曹操可能是“曆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既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看來,曹操好像有幾張臉,但又都長在他身上,一點都不沖突,這真是一個奇迹。”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看完别人眼裡的曹操,再回過頭就會發現。不管曹操長成了什麼樣,因曹操引發的争議多麼大。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已然是一位文化名人了,還是絲毫不遜色流量明星的那一種,并且以後他還會一直熱下去。

那麼曹操到底是怎麼熱起來的?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其實,就像李白被尊為詩仙,詩寫的極好是一方面,另外也少不了那幫名人朋友給他打廣告宣傳。同樣道理,曹操能夠被人注意到,也是在自我推銷方面下了功夫的,對于這點我們在此沒必要細究,以後我會在王者榮耀視訊裡作詳細的解讀。那麼曹操為大衆所熟知,尤其是普通群眾知曉,是在隋唐時期了。那時經曆了魏晉數百年的戰亂,社會興起了一股傳奇小說思潮。這種小說的一個典型風格就是要凸顯豪俠氣概和英雄主義。那曹操所處時代的英雄人物和豪俠事迹多嗎?那可太多了,有......還有...... 玩過《三國殺》的朋友不陌生,那裡邊的英雄加起來是可以組成一個偵查連的。而曹操作為一方勢力的巨頭,想要不被知道那可太難了,更何況曹操本人也是個極具故事性的人。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那之後,就是明朝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用小說手法把那個時代渲染到了極緻,自然也把主角之一的曹操捧紅到了極點。位列四大名著,其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此也就不去作太多的贅述。在現代社會,曹操風頭也不減往夕,很多的電視節目,娛樂遊戲裡都帶有“曹操”名目,甚至打車體系裡亦有曹操“涉足”,其分量那就不容置疑了。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那麼曹操熱起來以後又是如何黑化的?

原來,在宋朝時,位于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已然成長起來,先後崛起了契丹,黨下,女真,蒙古等民族(西南還有吐蕃),漢人統治下的區域也就被迫一點點縮小,等到了南宋以後,整個黃河以北就被女真族幾乎全給裹挾了,很巧合的是,女真族(金人)占領的地區在很大程度上像極了三國鼎力時曹魏的屬地。是以愛屋及烏,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時漢人治下的南宋朝廷仇視女真但又無可奈何,于是就間接的将矛頭對準曹魏,指向了象征曹魏政權的标志性人物——曹操。而控制文化輿論本來就是政治運作一種正常手段,是以由國家操控下的政治诋毀和政治醜化,效果那是立竿見影的。是以打南宋以後,文學作品裡或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曹操俨然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奸雄,惡人。中學教科書裡記得就有這麼一個橋段,說那時的小孩聽人講故事,一聽到劉備赢了,個個都歡呼雀躍的,拍着小手叫好;可要是曹操打赢了 ,那表情立馬就難過起來,甚至有的還會哭出聲。是以那時侯,就是民間小兒眼中,曹操的形象可見也不怎麼好。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在如何看待曹操問題上

老實說,過于強調文學形象或者刻意的去僞存真(過分追求史料形象)都不太好。因為争議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再生,創造,是曹操帶給我們民族的一筆寶貴精神财富。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雖然有好多地方跟史實不符,但不要忘了,小說家塑造人物形象時是有權限發揮想象空間的。更何況,《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部很偉大的作品,正是因為小說(或藝術)的出名,才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三國,探究三國,才會有真三國裡“謝濤聽世界”,“易中天品三國”那麼龐大的播放量。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是以,社會既然倡導文化和合不同,就該有這樣包容的心胸來看待文學形象,民間形象裡的曹操。尤其對于喜歡曆史的人來說,為曹操“翻案”的同時其實沒必要诋毀别人眼中的所謂“壞曹操”。畢竟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更何況史料記載的曹操也不見得就是真曹操。換言之,不管真假曹操何如,其流傳下來的帶給我們的引以自省,惹人思考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實實在在的一筆财富。

曹操可見不一般!(曆史形象VS文學形象)

最後,還有件值得我們樂道的事就是,曆史裡的曹操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單調平仄,正好相反,那是一點都不比演義裡的曹操遜色,甚至要更加的豐富多彩。在那個風雲動蕩的年代,曹操是如何起家,如何做官,如何娶媳婦生娃,小的時候都經曆了什麼,再到後來成就事業的方方面面,都太具有可讀性了。要是你感興趣的話,不妨多看看書,會很有意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