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也是第一位被刺殺的首相

在美國政壇,從1835年安德魯·傑克遜遇刺開始,相繼有林肯、羅斯福、加菲爾德、麥金萊、杜魯門、肯尼迪、福特、裡根等近10名美國總統遇刺。

其實不光是美國,自明治維新以來的近代日本也是如此,有多位上司人遭到過刺殺,今天要介紹的這個首相原敬,就是日本曆史上第一位遇刺身亡的首相。

這是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也是第一位被刺殺的首相

1921年11月4日,原敬在東京車站附近遭到右翼分子中岡艮一的襲擊,不治身亡,成為日本第一位被刺殺的首相。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說了:伊藤博文不也是遭到刺殺而死的嗎?按理說他應該比原敬更早才對呀?請注意,伊藤博文雖然被刺殺緻死,但當時他已經卸任首相,跟原敬在首相位上被刺殺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除了“第一個被刺殺的日本首相”之外,原敬還創下了不少個人專屬的“第一”。

首先,也是原敬最知名的一點,就是他打破了傳統貴族對首相職位的壟斷。

這是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也是第一位被刺殺的首相

在他之前,無論是伊藤博文還是山縣有朋等人,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強藩的貴族一派,背後都擁有大批軍方和政界勢力的支援。而原敬卻來自一個破落商人家庭,而且一度混迹于社會底層,做過報社記者,可以說是用了大半生的時間,才一步一步爬上了首相之位,成為明治以來的第一位“平民首相”。

其次,是他對日本内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首次實作了内閣成員的政黨屬性。

要知道,一戰那會兒日本名義上雖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效仿歐美設立議會和内閣,但他們多數情況下是完全聽命于天皇的。而在原敬擔任首相之後,針對組閣方式和成員組成進行了修改,強制要求必須有十個席位是來自政黨成員,而非首相獨命。

這樣一來,内閣開始由對天皇負責,轉向對政黨及支援他們的群衆負責。雖然原敬的改革行動在當時備受争議,但毫無疑問,這次改革是日本向現代化邁進的關鍵一步。

但可惜的是,這樣的改革并沒有持續到底,随着原敬被刺殺和軍國主義的崛起,日本在專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是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也是第一位被刺殺的首相

另外,原敬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反對瓜分中國的日本人之一。

在經過鴉片戰争、甲午戰争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的輪番蹂躏之下,大清已經逐漸淪為帝國主義的口中肥肉,是以在列強中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幾乎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都恨不得來踩上一腳,近水樓台的日本,自然也不肯放過這樣的機會。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原敬卻一眼看穿了中國背後所隐藏的巨大潛力,是以提出了在當時看來着實可笑的論斷——“瓜分中國,實乃荒謬至極!”

此後一百年的曆史發展,最終證明了原敬的遠見,中國不僅沒有被瓜分,反而一步一步實作了複興,甚至把那些曾侵略過中國的國家都超了過去,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超級大國。

今天再回過頭來看,不得不為原敬的遠見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