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晖
是從哪一個時刻開始的呢?硬糖君一點開視訊網站,看到滿屏的新人演員映入眼簾,就想真誠地發問:
是我審美跟不上潮流,還是95後演員們的顔值也消費降級了?

如今的小小花,流行起了略顯老氣的寡淡臉。據說主打得是有演技,嗯,“有演技的臉”是真的。
這不是硬糖君特意挑幾個中等顔值的年輕女演員來以偏概全。現在,請默寫出5個顔值可以和楊幂、劉詩詩、趙麗穎這波“85花”比肩的“95花”。看你能交出什麼答案。
男演員這邊就更慘不忍睹,古裝扮相争先比醜。而他們,甚至沒有“演技”這個遮羞布。當然,據說是有人氣、有粉絲的。
最近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愛豆出身的演員陳宥維出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趙又廷飾演的夜華一角。
一對比,才讓人意識到當初被瘋狂吐槽演技、吐槽顔值的85後小生,竟然是不可多得的盛世白月光。
正如爾冬升導演在節目中點評,年輕男演員連基本的五官控制都不行,哭戲的面部表情像嚼口香糖,令人尴尬到可笑。
某位從業多年的選角導演也忍不住跟硬糖君吐槽:現在收到的演員資料,什麼牛鬼蛇神都有。影視劇的産量提高了,演員的門檻變低了,整體顔值與素質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按理說,body shame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長成什麼樣都應該有逐夢演藝圈的權利,讓低顔值群體也實作“娛樂圈自由”,是一種網際網路普惠。
可畢竟顔值是演員業務素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如果角色是帥哥美女,那用演技來彌補顔值的難度可不小。如果我們能評價導演的才華問題,那麼讨論下演員的顔值問題,似乎也都在個人天賦的範圍内。
而放在整個娛樂市場上,演員的顔值問題,本質又是一個産業問題(不是整容産業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市場為何熱捧“寡淡風”女演員?</h1>
一切要從我們剛讨論過的甜寵劇說起。
作為網劇的主力軍,甜寵劇毫無疑問是這兩年輸出寡淡型新演員的大學營。各類玩家前赴後繼地湧入,甜寵劇卻仍然處于無精品廠牌的野生狀态。演員顔值一路走低,或許正是甜寵劇背後産業危機的一種展現。
“你想想業内大小影視公司幾乎都在做甜寵劇,市場對甜寵劇新人演員的需求量,大到超乎想象。”某位藝人經紀在給硬糖君解惑的同時,還不忘安利自家演員待播的甜寵劇。
硬糖君想起去年國内某電影節,自己正在一場活動排隊,前面的大叔突然抓住檢票的志願者小夥的手,神情焦急地連連發問:“你有沒有被簽約?有沒有興趣做藝人?”搞得我輩圍觀路人一頭霧水。
依硬糖君看,這小夥不過中人之姿,況且上鏡的情況還不一定。這位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大叔,硬要火急火燎地簽下他。完事後,大叔還不忘給圍觀路人遞上自家藝人資料。翻開資料,全是一摞長相平平無奇的不知名新演員。
本着廣交奇人的原則,硬糖君趕緊加了大叔微信。但令人吃驚得是,這位大叔朋友圈幾乎每天不間斷地曬着自家藝人進組的消息,進的還都是甜寵劇的組。
看來,甜寵劇所需演員的巨大窟窿,全被這些“素人星探”給填補上了。這條産業鍊上,大批量的新演員被揠苗助長地推向市場。
女演員的選拔标準也因甜寵劇的盛行而發生變化。鄰家親切、骨架較小的女生被認為最适合甜寵劇。
一來因為隻有這類女生,才能被身高不高、資質平平的男主壁咚、摸頭殺、多機位接吻,産生身高差cp萌感;二來,在制作者看來,普通女生才會讓甜寵劇的主要閱聽人——廣大普通女孩更有代入感。
雖然市面上一堆甜寵女主,沈月、趙露思、宋伊人、蔔冠今等資料上,都顯示身高在160cm左右,但時常被網友質疑其真實身高隻有150cm。無獨有偶,鄰國日本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因類似國内甜寵的少女漫改類型劇盛行,導緻橋本環奈、今田美櫻、濱邊美波、廣濑鈴等一衆小花,統統都不足160cm。
疫情期間讓國内豬豬女孩磕到上頭的日劇《将戀愛進行到底》,劇中“小萌新護士”的扮演者白石萌音身高才152cm。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觀衆深感今不如昔,小小花顔值不及“85花”的同時。也有一衆日本網友痛批小花不僅身高差大花一截,顔值也明顯不如大花長澤雅美、北川景子、绫濑遙等。
而在這一批小小花全面登場之前,國内“85花”如Angelababy、楊幂、劉詩詩、劉亦菲、唐嫣等,可是一直被吐槽演技差的。
某種意義上,年輕一輩女演員的種種個人素質,也算是對上一輩的“撥亂反正”。現在備受業内推崇的新四小花旦中,張子楓、張雪迎、文淇雖然顔值明顯不如上一代,但演技确實可圈可點。蔔冠今等一衆“寡淡臉”女演員,也被認為是95後演技派小花的代表。
難怪有網友調侃:85後小花平均演技最差,95後小花平均顔值最低。
但難道演技和顔值就如此不可兼得?硬糖君也曾經膩味“85花”複制粘貼般的劇情和演技。但看着如今滿屏“小老太太”風的新人,倒也不必如此矯枉過正吧。
看個劇而已,我想看美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愛豆大量湧入,演員成“再就業”首選?</h1>
如果說業内推崇演技小花、甜寵劇找“相貌平平”的鄰家女孩友善代入,共同導緻95後女演員顔值集體下滑。那麼男主顔值降低的罪魁禍首又是誰?
文章開頭硬糖君提到年初被噴顔值的男演員,名叫張炯敏。2019年以前,他還是個跑龍套的,在邢菲主演的《惡魔少爺别吻我》裡刷過臉。
但2019年參加完《創造營》,他竟然一下接了兩部男主戲《報告王爺,王妃是隻貓》《你是年少的歡喜》。看名字就知道,兩部都是甜寵劇。
完全不被記得名字的糊愛豆都能接到兩部男主戲,那麼多參加過《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創造營》的“偶人”、“創人”,誰不想要來演員行業分一杯羹?
畢竟國内缺少打歌舞台,愛豆的出路就是演戲、綜藝兩條。如果遇上《陳情令》這樣的作品,沒準兒還能像X玖少年團的肖戰、UNIQ的王一博一樣平步青雲,成為頂流。
第一批“偶人”陳立農、範丞丞、林彥俊、朱正廷、王子異等紛紛演上了男主戲。市面上甚至還出現了全“偶人”“創人”班底的劇集《世界微塵裡》,男主“偶人”畢雯珺搭檔“創人”吳宣儀、R1SE翟潇聞。
即使流量不如他們的下一代“偶人”,UNINE組合成員陳宥維、何昶希,也想着法兒參加演技綜藝,實作演員行業的再就業。
在《演員請就位》舞台被一衆評委噴演技時,愛豆仍是一派“我會加油、謙虛努力”的态度,完全複制選秀時期的人設,粉絲也懇請觀衆寬容、給成長的時間。敢情是,現在不光愛豆養成,演員也要養成了?
而青春劇、偶像劇的演技天花闆本來就不高,加上偶像的暈輪效應,被粉絲彩虹屁一吹,愛豆很容易産生“我演得還行”的僥幸。為了兼顧偶像本職以及綜藝通告,偶像演員軋戲的現象更是讓演技的錘煉成了“空中樓閣”。有時候劇本都無暇熟讀,更不用說去揣摩角色了。
偶像市場的輸出超載,影視行業的流量崇拜,偶像轉型的迫切需求,共同促成了遍地偶像演員的亂象。
但影視市場不是“演員101”的真人秀現場,并非所有觀衆都是秀粉,等着自己pick的養成系男演員成長為演技派。
更普遍的現實是,這些男愛豆與大多數跳進演藝圈的網紅如張予曦、林小宅、宋威龍、胡一天一樣,顔值經不起不同角度的鏡頭考驗。正如爾冬升導演說的,連控制自己五官的基本功都沒有。
粉絲沉浸在自家愛豆二維的p圖美顔濾鏡裡,卻不知他們在三維世界的真實面貌。愛豆臉、網紅臉和演員臉不應該形成所謂鄙視鍊,但主打特點确實是不同的,有不同的終端适配性。
不過硬糖君再怎麼腹诽,顯然也攔不住一大波愛豆男演員的侵襲。畢竟制片人都看好的,你算老幾。
<h1 class="pgc-h-arrow-right">被誤解的審美?</h1>
中戲老師劉天池,這些年工作室不斷地向甜寵劇輸送演員。她從影視劇中觀察到:演員們的頭臉,都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為了迎合市場,選角導演和院校科班老師都将臉小、頭小設定成了篩選演員的基本關卡。
然而這樣的選拔标準,嚴重限制了真正的演員臉。臉要小,眼要大,五官能發揮“美”的空間就非常小。導緻現在各大院校表演系,沒有幾個演員有辨識度。比如網絡流出的今年北電新生合影,顔值稍次的張子楓反而是最有辨識度。
小頭小臉成為審美硬名額,但假如臉是一張畫布,到底是大還是小,能發揮的空間更大?男愛豆的古裝扮相總是有些古怪,依硬糖君看,就是大五官局促在小臉上,看來不夠舒展的緣故。
美的标準本應具有包容性,可以有很多種,卻被市場誤讀為隻有一種,還形成了固定公式。而被誤讀的審美,正在限制着螢幕上演員臉的單一呈現。
作為觀衆的我們,又努力被這些新式臉蛋審美洗腦中。進階臉、愛豆臉……雖然常常是以“get 不到”告終。如此惡性循環,演員走不出顔值低迷的怪圈。
青春、甜寵等類型劇對新演員的需求量大,愛豆網紅要去演員行當裡再就業,迅速擴容的娛樂圈,蘿蔔快了不洗泥幾乎是必然的。而這一趨勢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視訊平台崛起将會更進一步,幾乎是不可逆的。
在這個過程中,過去演藝圈自上而下的精英文化被如今自下而上的民選風潮取代,不管顔值還是演技,“硬門檻”終究輸給了粉絲眼中的“閃光點”。
往好處想,可能醜着醜着,我們就習慣了。甚至生出“沒準兒我也能行?”的錯覺,還挺能激發自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