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發酵度:0)——不發酵
特點:清湯綠葉
幹茶:顔色為碧綠、翠綠或黃綠,長期存放或與空氣接觸氧化,容易變灰白色。
茶湯:呈綠黃色
原料:為嫩芽嫩葉,不适合長期存放。
代表茶:西湖龍井、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工藝:鮮葉→殺青→揉撚→幹燥

白茶(發酵度:5%~10%)——微發酵
特點:綠葉清湯(新茶)
幹茶:色白隐綠,外表披滿白毫。
茶湯:清淡,呈象牙白或微黃,随着時間沉澱色澤由淺變深。
原料:壯芽或嫩芽及葉梗
代表茶: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等
工藝:鮮葉→萎凋→幹燥
黃茶(發酵度:10%~20%)——輕發酵
特點:黃湯黃葉
幹茶:芽身金黃,色澤潤亮
茶湯:杏黃清澈
原料:帶有茸毛的芽或芽葉
代表茶: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平陽黃湯等
工藝:鮮葉→殺青→揉撚→焖黃→幹燥
青茶(發酵度:15%~70%)——半發酵
特點:綠葉紅邊
幹茶:呈深綠色或青褐色
茶湯:呈蜜綠色或蜜黃色
原料:枝葉連理,中開面
代表茶:鳳凰單枞、鐵觀音、凍頂烏龍、武夷岩茶等
工藝: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撚(包揉)→幹燥
紅茶(發酵度:70%-90%)——全發酵
特點:紅湯紅葉
幹茶:烏黑或褐色
茶湯:紅橙明亮
原料:大、中、小葉種都有,分為條形紅茶和紅碎茶
代表茶:祁門紅茶、滇紅茶、正山小種、甯紅茶,宜賓紅茶等
工藝:鮮葉→萎凋→揉撚→發酵→幹燥
黑茶(發酵度:随時間而變化)——後發酵茶
特點:紅湯褐葉
幹茶:呈紅褐色
茶湯:橙黃、褐色、酒紅色
原料:多為大葉種茶
代表茶:湖南千兩茶、安化黑茶、普洱熟茶、徑渭茯磚茶、廣西六堡茶等
工藝:鮮葉→殺青→初揉→渥堆→複揉→幹燥
#茶 #茶生活#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