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時容易畫時難

【談藝錄】

作者:李寶堂(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南宋畫家李唐有一首著名的題畫詩:“雨裡煙村雪裡山,看時容易畫時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朱砂畫牡丹。”李唐寥寥數語道出了古往今來繪畫藝術的艱難,而這也是我的深切感悟。

看時容易畫時難

空山無語(中國畫)李寶堂

進入大學我是先修油畫,後習中國畫。我認為油畫是具有廣泛國際性的繪畫藝術,曆經數百年發展,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和理論體系,産生了無數藝術大師和世界名作。油畫用色彩塑造形象,具有強悍的表現力。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經千餘年發展,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中國畫使用水墨和宣紙作畫,強調寫意精神,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畫家,我有責任學習研究本民族的繪畫藝術。

基于這種認識,數十年來,我一直在油畫和中國畫兩個畫種中探索。我覺得這種雙向探索更能使人充分領略繪畫藝術的美妙,獲得雙重藝術體驗和享受,有助于在中西融合中找到新路。

明代汪珂玉在《跋畫》中言,繪畫之事“啟人之高緻,發人之浩氣”;清朝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文學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學習這兩位先賢的理論,我覺得他們用簡潔的語言,道出了藝術的真谛。汪珂玉是說好的繪畫作品,必須能夠給人以高尚的精神啟迪,抒發人内心的浩然正氣,提高人的精神修養。王國維是說好的藝術作品,既要能充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又要能充分感染讀者,隻有這樣,才能稱得上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我認為這幾句話看似平常,但要達到此種境界也确實難,而這也是我的藝術追求和藝術标準。

看時容易畫時難

山魂(中國畫)李寶堂

我幼年來到大西北,在甘肅生活了六十多年,深深愛上了這片深厚的黃土地。甘肅東是黃土高坡,西是祁連雪山和蒼茫戈壁,北有茫茫大漠和胡楊老林,南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部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奔流而去,處處呈現出少有的雄強和壯麗。絲綢之路在甘肅貫通1600多公裡,除了莫高窟還有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儲存着大量古代壁畫和雕塑。這片土地優秀的自然和文化遺産,為我的藝術蒙養提供了寶貴的财富。

大學畢業後,我曾集中進行過一個時期的油畫創作,畫了一批小幅油畫,大多表現河西走廊和甘南風情。這些小幅油畫多在現場完成,生活氣息濃厚,色彩概括,用筆簡練,畫面生動,表達了我對油畫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和對油畫審美價值的了解與追求。

随後,我逐漸開始山水畫創作。起初我認為傳統中國畫不大重視色彩,試圖在山水畫中大膽使用色彩以求新變。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色彩濃烈,或以色破墨,或以墨破色,追求潑彩和墨色交融的效果,呈現出較強的視覺沖擊力。

爾後細研水墨。經過一個時期的探索,特别是随着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深化,覺得中國畫藝術博大精深,要推動中國畫的創新發展,僅僅“以西補中”是不夠的,還應當精研傳統,在傳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尋求突破。于是我又集中研究水墨,力求把水墨功夫下足。這一時期的作品大都水墨淋漓,以大寫意為多,強調墨色的厚重、變化和透明,力求重墨重而不死,變化豐富;淡墨淡而不浮,清雅透明。既大筆恣肆,盡情揮灑,又清新典雅,富有新意。

看時容易畫時難

最是西風(中國畫)李寶堂

經過一個時期的研究和探索,我又進一步強化用筆,以多變的線條支撐畫面,運用更加豐富的水墨和色彩,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同時更加注重作品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氣息,更加注重畫面的形式美感和詩意表達,實作了新的自我突破。近年來,中國畫《高原風情》入選第12屆全國美展,油畫《艱難歲月》入選紀念建黨95周年全國美展,油畫《西路軍河西走廊戰鬥生活》入選第13屆全軍美展,獲甘肅省第9屆敦煌文藝獎,中國畫《心源》入選《時代華彩——201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等。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回望藝術之路,我覺得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遠未達到期望的目标,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看時容易畫時難”的感慨和境界。高峰在前,當不負初心,繼續攀登。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8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