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有敬老愛老的傳統,人們把老人看作一個家庭的吉祥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個家庭中有老人被認為是有福氣。
在人們的印象之中,八十歲絕對算老人了。八十多歲的鐘南山卻颠覆了這個固有觀念,已經八十多歲的他,耳不聾,眼不花,腿腳利落,反應靈敏,記憶力很多年輕人都比不上。前幾天他接受采訪時全程飚英語的視訊,讓很多人看了感歎不已。
這哪像八十多歲的人,他比很多六十多歲的人看上去還年輕啊!

鐘院士的好身體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福氣。
值得一說的是,在鐘南山家族之中,他真的很“年輕”,因為他有三位壽高百歲的姑媽,還有一位一百多歲的舅媽。
一位八十多歲的人,還有百歲姑媽,百歲舅媽,你說,幸福不幸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鐘南山舅媽:搶救傷兵、捐獻遺體、熱心公益好口碑</h1>
鐘南山的舅媽名叫陳錦彩。很多喜歡文學的人一聽這個名字,會想起:咦,怎麼跟林語堂眷戀一生的情人陳錦端的名字很相似?她倆是不是姐妹?
還真是。陳錦彩是陳錦端的堂妹,隻不過她倆歲數相差比較大,陳錦彩比堂姐陳錦端小二十多歲。
陳錦端的父親是陳天恩,陳錦彩的父親是陳天恩之弟陳天寵。陳天恩早年在菲律賓行醫,後來回到國内,設立陳天恩醫館,他一邊行醫一邊參與創辦很多實業,成為廈門有名的實業家。
陳錦端與林語堂眷念一生卻未能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兩家門第相差懸殊,林語堂是個清貧牧師的兒子,陳錦端是富商之女,父親希望她嫁給門當戶對的人。
心中感到愧疚的陳天恩把鄰居廖家的姑娘廖翠鳳介紹給林語堂,廖家也是鼓浪嶼名門,家境也比林語堂家好,但是廖翠鳳仰慕林語堂之才華,不顧門第之差嫁給林語堂。
陳錦彩的父親陳天寵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一名外科醫生,他49歲時不幸去世,家道中落。
陳錦彩上的是國立上海醫學院紅十字會附屬進階護士學校,抗戰爆發時,她在十九路軍傷兵醫院當護士。
為了救治在抗日前線受傷的戰士,陳錦彩不分晝夜加班,累得暈倒在手術台旁。
1943年,陳錦彩與鐘南山的舅舅廖永廉結婚,廖永廉是聖約翰大學醫學博士,他跟外甥鐘南山一樣是一位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好醫生。
鐘南山的外公去世以後,因為鐘南山母親廖月琴與姨媽廖素芹都在外地工作,廖永廉決定回鄉行醫,照顧母親。
從小在上海長大的陳錦彩毫不猶豫地随着丈夫廖永廉回到鐘南山外公的老家鼓浪嶼。
陳錦彩成為鼓浪嶼熱心腸的公益人士,人們稱她“廖娘”或“廖醫生娘”。從小生活在鼓浪嶼的舒婷說“廖娘一輩子熱心參與本島大大小小事件,官方的、民間的、教會的、家族的、鄰裡的,廖娘總是有求必應,有應必不吝使力。”
有一次,陳錦彩鄰居的女主人跳井身亡,公安人員要用鐵鈎撈屍,陳錦彩看見了連忙阻攔,她說:“你們這樣亂耙,不但衣褲破爛不堪,恐怕還會皮開肉綻,那死者就更可憐了。”
那口井的井口很小,男人下不去,陳錦彩就自告奮勇下井撈屍。她小心踩着井壁下到井底,給死者整理好衣服,拴好繩子,讓上面的人把死者慢慢拉上地面。
當時島上那些發生意外或者病故的人家,都請陳錦彩去給死者穿衣整理,她每次都把死者收拾得整整齊齊,讓他們體面離開。
上世紀九十年代,陳錦彩跟丈夫廖永廉去醫學院,看到上解剖課時幾個學生共用一具人體,就跟丈夫提出捐獻遺體,當時衛生局還沒有遺體捐獻工作。2007年,廈門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委員會,廖永廉已經去世,九十多歲的陳錦彩連忙去辦理了捐獻眼角膜和捐獻遺體手續。
陳錦彩老人現在103歲,仍然身體健旺。鐘南山回鼓浪嶼也會去看望舅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 鐘南山姑媽:每天讀經、唱詩,自學正筋術幫助别人</h1>
鐘南山父親鐘世藩是美國紐約州大學醫學博士,是我國兒科醫學的“八大金剛”之一。
鐘世藩有三位姐妹:鐘明昭、鐘明秀、鐘明賢。其中鐘明昭定居香港,鐘明秀和鐘明賢定居廈門。鐘家是個長壽之家,鐘南山的這三位姑姑都活過了一百歲。
有一家報紙曾經采訪過鐘南山的姑姑鐘明賢老人。
鐘明賢上中學時,因為媽媽中風,她休學在家照顧媽媽,一照顧就是十二年。因為照顧媽媽耽誤學業,她隻上到國中。
鐘明賢一生獨身,兩個外甥照顧她的晚年。
鐘明賢雖然上學不多,但她非常聰明,自學正筋術,身體不舒服就給自己按摩,在實踐中找到疼痛對應的穴位,通過相應的手法按摩消除疼痛。
鐘明賢非常樂于助人,經常有人找她正筋按摩,她總是很樂于幫忙。隻為助人,不求回報。如果過早休學,她可能像鐘南山一樣成為一位醫學人士。
由于人緣好,幾乎每天都有人來看望她,或者找她聊天,治病。她的外甥說,老人每天讀經,唱詩,“生活在幸福和祥和中”。
鐘南山每次回廈門,總去看望姑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 陳錦彩老人與鐘明賢老人的長壽之道</h1>
世間之人,無不希望自己與自己的親人長壽,自古至今,人們孜孜于尋找長壽秘笈。長壽有什麼訣竅呢?
首先是要基因好,沒有重大遺傳性疾病和基礎性疾病。這是先天條件,我們每個人無法改變。但是天意之外,還有人力的部分。
我在寫鐘南山舅媽的那篇稿子中分析過陳錦彩老人的長壽秘訣。大家不難看出來,鐘明賢老人與陳錦彩的性格非常相似。
她們都樂于助人。
幫助别人,在她們看來是份内之事,一點也不覺得是負擔。她們不圖别人回報,因而心态良好,從不覺得别人虧欠自己什麼。
她們都心态樂觀。
陳錦彩老人與鐘明賢老人都非常有親和力,能夠跟人打成一團,她們不念過去,不畏未來,努力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她們都是閑不住的勤快人。
陳錦彩與鐘明賢老人都生長于富足之家,但是她們都從小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她們習慣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去勞累别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她們的身體一直處在活動狀态,反而延緩了老化的速度。
我們稱百歲老人為“人瑞”,她們是人類中吉祥物,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和平安甯的象征。我們祝福這些善良美好的老人,也希望有更多鐘南山院士這樣的人造福于社會,造福于我們。
參考資料:
廈門之子:鐘南山
鐘南山姑姑鐘明賢:百歲老人自學正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