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起,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和黃石廣播電視台全媒體新聞中心聯合推出《抗疫情·直通黃石》特别報道。12日至13日,31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已經與黃石對接展開工作,馬不停蹄地展開救援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兵分三路 對接八家定點收治醫院
經過12日一天的情況摸排、實地考察和座談會診,醫療支援隊310名隊員被分成三地,其中黃石市區186人,黃石市大冶市62人,陽新縣62人,分别派往三地共七家定點收治醫院,投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從13日開始,八個醫療組分别對接各家醫院,拿出上崗排班表,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盡快到一線管理、治療病人,甚至接管病區。
江蘇省援黃石前方指揮部宣傳資訊組組長、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 哈維超:
我們12日就投入到了救治工作中去,出于工作謹慎考慮,我們對于絕大部分的隊員都做了個人防護和診療規範的教育訓練,14日我們就會進入到第一線,和黃石的同志們一起共同來應對這場疫情。
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院醫療部副主任醫師 陳傑:
醫療支援隊到現場開展工作會診,降低我們的危重症死亡率。
力争第一時間篩查出潛在患者
除了一線救治,江蘇醫療支援隊還參與到黃石市的防控工作中,包括病毒消殺、社群篩查、發熱病人的管理等。截至2月12日24時,黃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确診病例911例,其中在院治療重症62例,危重症23例。
根據黃石市防控現狀,江蘇醫療支援隊建議,對于密切接觸者,在隔離期結束前,也就是12天左右做一次核酸檢測,防止隐性患者流入社會,同時加強對入院病人、住院病人、門診發熱留觀病人核酸檢測、肺部ct檢測,做到能查盡查、應收盡收。
江蘇省援黃石醫療支援隊前方總指揮,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附屬逸夫醫院院長 魯翔:
跟我們所有的定點收治危重病人和輕型病人的定點醫院加強對接,投入戰鬥。江蘇的醫務人員跟黃石的醫務人員,我們就是一個團隊、一個整體來共同戰鬥。
等所有人摘下口罩,爸爸就回來了
在江蘇對口支援黃石的醫療隊中,有一個兒科醫生團隊,他們來自南京市兒童醫院,将負責黃石當地的兒童患者的救治。40歲的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唐珩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跟夫妻都是醫務工作者,唐珩出征之後,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妻子何萍的肩上。
丈夫唐珩出征黃石後,妻子何萍的日子忙得不可開交。除了要忙工作,大兒子13歲,小兒子5歲,都得要照顧,還得買菜做飯、打掃衛生。迫不得已,何萍隻好請年邁的婆婆過來搭把手。
好在何萍工作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丈夫工作的南京市兒童醫院,非常關心他們的近況,上司還特地幫她代班,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忙完孩子老人,何萍的空餘時間多數都是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這是她擷取丈夫消息的重要管道。對孩子們來說,每一條與黃石有關的新聞都不能錯過,因為新聞裡面可能有爸爸。
唐珩常年工作在搶救一線,和所有醫療隊員一樣,從報名、集結到投入黃石工作,他隻用了不到48小時。出發前,他安慰兩個年幼的兒子:“等所有人都摘下口罩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
“爸爸去打仗了……早點回來!”兒子期盼道。
前線戰士父子情:疫情不退 誓不罷兵
為了讓前線戰士安心工作,江蘇省人民醫院給首批出征援助黃石的隊員買好保險,給他們家人購買了生活物資,建立家屬子女檔案,給有需要的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解決突發困難。
蔬菜大禮包、一箱臍橙、一些水果、飲料、口罩防護鏡……這些物資是要送給江蘇省人民醫院首批出征黃石隊員周楫的爸爸周廣漢的。
32歲的周楫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大年初一晚上他就離開家,加入醫院發熱門診工作,工作結束後,他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出征黃石,連行李都是爸爸給他送來。
臨行前,周廣漢為兒子剃發壯行。“感覺兒子長大了,有擔當,希望他完完整整地去,完完整整地回來,我們等他。”
周廣漢是南京市警察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的民警,從部隊轉業當警察已近20年。疫情發生後,他一直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周楫支援湖北後,機關讓周廣漢不要再外出,但他仍然每天都和同僚們一起去檢查,看轄區内的網吧是否有人違規開業。
在周廣漢的心裡,兒子是一個堅強的人,“他是在軍隊大院裡長大的,部隊的精神最早來講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指令如山,必須執行,從小對他很多的教育也是這樣。”
忙完了一上午的工作,父子倆才有空視訊連個線。
——周廣漢:“疫情不退,誓不罷兵。”——周楫:“得令!”——周楫:“我對家裡沒有什麼特别擔心的,因為我覺得我爸爸媽媽肯定能把家裡照顧好。”——周廣漢:“沒問題家裡很好,後方你要放心,絕對保證大學營的穩定。”
既是父子,又同是抗擊疫情的戰友,連對話都像是戰士之間的對話。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讓他們父子早日團圓。
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 畢然 高涵 周雷 鄭偉 範潔萍 史斌燕 範思成 張晉甯 龔俊傑 樊居奇
來源 / 湖北省黃石台 湖北省大冶市融媒體中心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 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