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肥宅不快樂,哪裡有今天的冰可樂可以喝。但如果勉為其難的嘗嘗古代其他飲品,除去酒和茶,還是可以打開新世界!既能生津止咳,又能強生健體的飲品,想不想來一杯?
古代飲品小店-看展覽分店今日開業啦~歡迎各位客官前來捧場,飲品單這就給您呈上來。

今日限定 蜜水
蜜水。主要指蜂蜜水。蜂蜜是我國古代最早食用的甜味食品。《禮記·内則》中記載,侍奉父母要“棗、栗、饴、蜜以甘之“,屈原的《招魂》裡也有“瑤漿蜜勺,實羽觞些”的詞句。但蜂蜜畢竟十分難得,雖然出現早,也直到漢末才為民間常飲用。
蜂蜜(來源網絡)
在《三國演義》裡面記載,袁術大敗之後,糧食盡絕,隻剩下了麥三十斛,很多人都是以餓死。袁術卻嫌棄糧食難以下咽,指令廚師拿來蜂蜜水解渴,廚師回答:“這裡隻有血水,哪裡有蜂蜜水!”,袁術聽完之後大叫一聲,吐血而死。正是書中所言“渴思蜜水無由得,獨卧空床嘔血亡“。
三國魏 “魏率善氐仟長”駝鈕銅印
(來源 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
單純以蜂蜜制作的蜜水在後世越來越少見,人們學會了在不同的飲品中添加蜂蜜來增加美味,畢竟誰能不喜歡甜蜜的幸福呢?
人氣飲品 漿水
中國古代傳統的漿是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經過自然發酵而成的一種飲品,帶有酸味,是酒的近親。唐代陸羽的《茶經》中說:“至若救渴飲之以漿, 蠲憂憤飲之以酒, 蕩昏寐飲之以茶。”
最初的漿水是單一的糧食漿,而後有“桂花漿””蜜漿“等,即将不同的配料如桂花、蜂蜜倒入發酵好的米漿中,推測口感應當是酸酸甜甜的。
唐 白玉夔龍柄葵花式碗
再之後,果漿酒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主角。唐朝時上層社會風行一種名為”三勒漿“的果品飲料,它從波斯傳入,由“三果”(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配制而成。味道類酒卻異常可口。
唐代的士大夫會在十齋日以三勒漿代替美酒進行宴飲,唐代宗也曾經将宮中所享用的三勒漿賜給太學諸生。楊慎《升齋外集》中言:“唐代宗以三勒漿賜太學諸生,其光色灼灼,如蒲桃桂醑,味則溫馨甘滑。”可惜此種滋味已不可得。
随着酒和茶的逐漸盛行,漿的飲品地位逐漸沒落,更是有其他各類飲品層出不窮,這種非酒非醋的就隻能存在于史籍之中了。
明 《賣漿圖》
必須說明的是,有時也将“漿“作為飲品通稱,例如”賣漿“便是指出售茶水、酒、醋等飲料。《史記·貨殖列傳》中言明:“賣漿,小業也,而張氏千萬。”清朝吳偉業在《送友人往真定》一詩中有:“賣漿無舊隐,挾瑟有新聲”的詞句,在閱讀古文時需仔細辨識。
養生必點 飲子
飲子是一種以果品或草藥為原料熬制而成的一種湯劑,它更加平和,煎煮時間不長,可以随時飲用,具有日常飲料和藥劑的雙重性質,古人認為常喝飲子可以保健、療病。
這種“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飲品在唐代備受歡迎,當時已經出現了專賣飲子的行業,稱為”飲子家“,在宋代《清明上河圖》中也有出現飲子攤。
宋 《清明上河圖》中的飲子攤
有些飲子攤的生意會非常興隆。《太平廣記》卷219所引《玉堂閑話》中記載:
長安完盛日,有一家于西巿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閑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常于寬宅中置大鍋镬,日夜剉斫煎煮,給之不暇。人無遠近皆來取之,門市骈羅,喧阗京國,至有赍金守門,五七日間未獲給付者。
飲子的種類非常多,有地黃飲子、葛根飲子、消熱飲子、草果飲子、麥門冬飲子等等,在《大業拾遺記》也有提及五色飲、五香飲、四時飲,五色飲是“以扶芳葉為青飲,楥禊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玄飲,江桂為黃飲”,“玄飲”類似于現在的酸梅湯,酸甜可口、清涼解暑。
酸梅湯(來源 網絡)
蘇轼有一首《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詩雲:
一枕清風直萬錢,無人肯買北窗眠。
開心暖胃門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蘇轼親自為米芾煮了麥門冬飲子,希望它可以讓好友“開心暖胃”,可見兩人交情深厚。
招牌主打 熟水
熟水最早指開水,宋代熟水的概念非常混亂,有時很難和湯藥、飲子分開,在此單講作為日常飲品的熟水,或者說是一種“帶香味的涼開水”。它隻取香氣共飲,氣清質潔,恬淡宜人。
以沉香熟水為例,要先用一片幹淨的瓦片在爐竈中燒紅,随後把它移在地上,用它來烘培沉香,同時用瓶子倒扣在瓦上來使香氣留存在瓶子内壁,預計香氣開散盡的時候,迅速把熱水傾倒入瓶内密封,沉香熟水便制作好了。
宋 龍泉窯青釉刻劃花卉紋蓋瓶
制作熟水的關鍵便是将所用物品的香氣保留在燒開的水中。如果不易出香,便可如沉香熟水一樣通過烘烤讓其香氣外溢;其餘容易出香的可以直接将所用之物放在沸水之中密封,比如李清照最喜歡的白豆蔻熟水便可如此制作;對于花類這種容易高溫損害香味的,就要用冷開水浸泡,比如香花熟水。
病起蕭蕭兩鬓華,卧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李清照 《攤破浣溪沙》
在豆蔻熟水基礎上制作的古方可樂
(來源 B站貪雲實驗室《【古方可樂】李清照最愛的豆蔻熟水,改良後就是古代的可樂!》)
宋代官方曾經評定過熟水的等級:”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紫蘇熟水不僅芬芳,還有着能下胸膈滞氣的功效。
此外常見的熟水還有:檀香熟水、丁香熟水、砂仁熟水、橘葉熟水、桂葉熟水、竹葉熟水、麥芽熟水等等。
酷爽果飲 渴水
渴水又名舍利别,是一種類似于果子露的飲料,通常是把一些水果附加藥料或香料加糖熬制而成的,在元代才從西亞傳入中國。
以葡萄渴水的制作方法為例:要将生葡萄搗碎後濾去渣滓,再用慢火熬到濃稠合适,而後取出放在幹淨的瓷器中,一定不能碰到任何銅鐵器具。在飲用前再酌量放入熟蜜、麝香等,熱飲冷飲均可。
民間常見的渴水有禦方渴水、林檎渴水、楊梅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葡萄渴水、香糖渴水等。元代宮廷最喜歡的渴水是裡木(檸檬)渴水,以至于在廣州的禦果園裡栽種了大小八百株檸檬樹專門用于制作渴水。
渴水風行于元代,這種生津止渴、甘甜消暑的飲品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本店的飲品單介紹就到這裡啦~還有牛乳、椰奶等新品等待上架,要是再耐心一些,清末時傳入中國的汽水也可以安排上。待到那時,全場買一送一,各位客官可一定要來捧場!
參考資料:
趙國 《古代食品探“蜜”》
陳明 《“法出波斯”:“三勒漿”源流考》
董躍進 《漿的曆史演變與發展》
石英 《唐代民間醫療視角下的“飲子”研究》
周寶珠 《釋<清明上河圖>中的“飲子”》
劉紹義 《古代涼茶品種多》
蘇諾 《古代保健茶湯的醫學史研究》
陳偉明 《元代飲料的消費與生産》
侯如豔 《風行元代的清涼飲品——舍利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