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著名的三位女校長,為了救亡圖強,她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影響,女性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她們和男子一樣享受讀書和參與社會工作的權力,盡管男權依然是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幾位女大學校長,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人生篇章。

民國著名的三位女校長,為了救亡圖強,她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曾寶荪舊照)

一、創辦女校的曾寶荪。

曾寶荪是曾國藩的長孫女,在曾氏大家族中,曾寶荪是非常幸福的。

首先,她的父親曾廣鈞和曾國藩一樣,都是進士出身,不過曾廣鈞卻并不像封建社會大家長的作派,他開明達理,在曾寶荪年幼時,便禁止家中為曾寶荪纏足,亦不同意為她訂娃娃親。

其次,祖母郭氏出身世家,很有學識,郭氏見曾寶荪聰慧伶俐,便對她特别偏愛。在她咿呀學語時,便教她識字背詩。到她4歲時,便讓她到家塾中讀書。

由于族中子弟很多,且年紀大小不一,是以大家在家塾中所學的書也不一樣,一到讀書,便是各讀各書,用她的話形容就是:“一陣烏鴉噪晚風,諸生齊趁好喉嚨。趙錢孫李周吳鄭,天地玄黃宇宙洪。雜字讀完翻幼學,百家念畢誦神童。座中更有超群者,每日三行讀大中。”

由于不受古闆的家規家法限制,曾寶荪年少時便養成了淘氣的性格。

當時,家裡書樓裡藏了許多書,但家長怕孩子們不愛惜書,是以不許她們進出。

曾寶荪便帶了弟弟偷偷爬到書樓旁邊的樹上,從那裡爬進書樓裡看書。在那裡她讀了許多雜書,也因為偷進書樓被郭氏罵過好幾回。

曾寶荪再長大些時,也得到了和家中男子一樣的外出讀書的權利。她先在上海讀書,接着考進了杭州省立女子師範。

一年後,她又改讀馮氏進階女子教會學校。不過,這所教會學校的許多做法讓曾寶荪不滿。于是,她便辦了張報紙,專門寫校方管理上的不平之事,結果這份報紙被女校長巴路義看到了。

巴路義并沒有對她施以懲罰,而是和她促膝談心,最後兩人不光無話不談,曾寶荪還成了她最為器重的學生之一。

1912年,巴路義要回國探親一年,便想帶曾寶荪出國留學,讓她取得更好的學識。

民國著名的三位女校長,為了救亡圖強,她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藝芳女校舊照)

在征得曾廣鈞和郭氏的同意後,曾寶荪跟随巴路義到了英國。随後,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倫敦大學,專修理科,并取得了倫敦大學理科學士學位,成為中國女子中的第一個理科學士。

随後,曾寶荪又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繼續深造。

在學習的過程中,曾寶荪認識到中國女子教育的落後,于是萌生了要回國辦女學的念頭,并又特意攻讀了師範科。

曾寶荪想辦創辦女學的念頭,得到了巴路義的支援,她幫助曾寶荪四處籌措辦學資金,并不顧年邁,決定幫助曾寶荪在中國創辦一所中西合璧的女學。

1917年底,曾寶荪和巴義路歸國回到長沙,開始積極籌備辦學事宜。她的想法得到了堂弟曾約農的支援,在一番忙碌後,一所有别于其他人辦理的女子學校,終于在1918年9月正式開學。

曾寶荪非常重視女子人格的培養。她提倡民主,對學生實行榮譽制。是以,在宿舍和圖書管理上,都實行個人管理個人制度。甚至在考試時,都不設立監考老師。

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從沒有發生過開除學生的事情。她也從不訓斥學生,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也是私下談話解決問題。

曾寶荪的女校盡管在抗戰時期停過3次,但經過她的斡旋,又重開了3次,直到1949年她要前往香港時,才不得不停辦。

曾寶荪一生未婚,她将教育視作生命,為近代中國的女子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民國著名的三位女校長,為了救亡圖強,她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楊蔭榆舊照)

二、自費辦學的楊蔭榆。

楊蔭榆出身于傳統的書香門第家庭。受封建思想束縛,她能讀書,全得于兄長楊蔭杭的幫助。

楊蔭榆讀書不久,家中便替她訂下一門婚約。在結婚當夜,楊蔭榆發現對方又醜又傻,不能忍受的她,最終撕破了對方的臉,并于第二日清晨回了娘家。

她的婆婆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于是找來要接她回去。

楊蔭榆死活不肯,最後家人得知對方的情況後,也就不再勉強她。這樁婚事,就這樣畫上了句号。

此後,楊蔭榆專心修學,後來憑着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官費留學考試,到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範理化博物科學習。

民國建立後,楊蔭榆回國,先在江蘇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教授生物學。1914年,受聘于北京國立女子師範的學監兼講學科主任。

1918年,她又被選派到美國繼續攻讀教育學。

歸國後,楊蔭榆得到教育部的任命,成為北京女師大校長。

能跻身大學校長之列,女子中,她是第一個。

然而,當時正值五四運動風潮,許多女學生熱衷于政治大遊行。

楊蔭榆是政府任命的校長,自然不希望在她接管學校的時候,學生處處和政府唱反調。是以她一再強調校風校規,并認為學生就該沉心學習,不該參與政治。

由于楊蔭榆不懂變通,在教育管理上保守固執,是以學生對她成見很深,最後引發了“驅羊(楊)運動”。

性格剛強的楊蔭榆,不能容忍學生的嚣張。她仗着有教育部撐腰,先是引來軍警與學生發生沖突,又關閉食堂,開除女學生等。

她這一系列的舉動,最終惹怒了魯迅、錢玄同等有影響力的教授們。他們對楊蔭榆口誅筆伐,輿論更是一邊倒地針對楊蔭榆。

北洋政府隻得辭退了楊蔭榆,這才平息了衆怒。

而這一戰,楊蔭榆已經身敗名裂,隻得回到蘇州。雖然她依然酷愛教育事業,但由于她名聲在外,她在蘇州的教學并不順利。

沒有學校肯錄用她。為了能繼續教育事業,她傾盡所有積蓄,租了一間民宅開了一家女子補習學校。

抗戰爆發後,日本人占領了蘇州,他們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楊蔭榆由于有名氣,日本人曾拉攏她,想請她做事。不願做漢奸的楊蔭榆拒絕了日本人,繼續開辦她的學校。

為了保護更多的女子,楊蔭榆還特意擴建了校舍。

不光如此,楊蔭榆還多次為伸張正義到日本人那裡理論。

這種種的行徑,讓日本人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是以不久,便找了個由頭,把她殺害了。

民國著名的三位女校長,為了救亡圖強,她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吳贻芳舊照)

​三、專心教學的吳贻芳。

吳贻芳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在姨父的支援下,先在上海讀書,後來又入讀蘇州景海女子學堂。

吳贻芳16歲時,遭遇了人生大不幸。

她的父親由于遭人誣告跳江自殺,而她的母親、哥哥和姐姐,也在父親去世不久,先後去世,吳贻芳這下成了孤兒。

幸好她尚有姨父依靠,于是她便随姨父一家去了北京。

在姨父的推薦下,吳贻芳入讀北京女師大。畢業後,由于成績優異留校任教。

1921年,美國蒙特霍利克女校長到北師大演講。吳贻芳作為翻譯,全程流利而準确地英語,得到了這位美國女校長的欣賞。随後,在她的引薦下,吳贻芳到美國密執安大學留學。

1926年,澳洲總理受邀到密執安大學演講,他在演講的過程中大肆诋毀中國。吳贻芳痛斥他是對中國人的污蔑,随後怒而離席,并連夜寫了一篇文章來駁斥澳洲總理的惡劣行徑。

也就在這時,吳贻芳立下要以教育為業的信念。在她取得生物學博士後,便毅然回國,擔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

吳贻芳很注重人格教育和愛國教育,她認為健全的人格是服務于社會的基礎,是以她在教學中,教育大家一定要有使命感,要有随時等待國家差遣的準備。

吳贻芳認為學生必須要有很強的社會适應能力,是以,她一方面注重學生的知識教育,一方面還要求她們文理相通。這樣一來,金陵大學出去的學生,不僅很快能适應崗位,往往還在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績。這使得金陵大學的學生一直在用人機關很吃香。

吳贻芳專心教學,在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當時,宋美齡曾邀請她擔任教育部部長,但被她委婉拒絕。

解放前夕,張治忠也曾邀請她出任教育部部長,但吳贻芳厭惡國民黨爾虞我詐、争名奪利的作派,依然拒絕了這份美差事。

吳贻芳的生活非常簡單,她終生沒有嫁人,一個人住在15平米的房子裡,穿樸素的衣服,吃簡單的飯菜。她的收入,也幾乎被她拿去接濟那些生活困難的師生。她将一生用在了教育事業上,是以在她擔任校長時,時人便常對她在教育上所做的貢獻贊不絕口,并稱:“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贻芳”。

(參考史料:《懷念吳贻芳》《民國才女寫真》《芳藝女校往事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