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靈小築
梁帝興起想去看看閉門靜思己過得太子景宣,誰知正值大梁喪期,太子還在自己宮内歌舞升平。
梁帝氣急,讓蒙摯關太子。
蒙摯幾度問梁帝讨要旨意,梁帝卻似沒聽見一般。
在梁帝跟前服侍了三十多年的老心腹高湛高公共兩次打斷蒙摯的請求,保了他的平安,也解決了梁帝的難處。
梅長蘇說,整個大梁最了解梁帝的人是高公公,這話不假。
但如果隻能看到高湛的這一點,也是我們淺薄了。
高湛究竟有多“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01高湛智商很高,比梁帝還要高些</h1>
先說高湛聰明這個點。
高湛在梁帝身邊服侍了三十多年,看着梁帝奪權,看着梁帝首肯處理了赤焰案,看着梁帝懷疑這個懷疑那個。
梁帝的親弟弟紀王爺,是一個聰明且憨厚的人,是一個雖然有心幫助祁王卻不得不隐藏自己立場的人。
這樣一個感念骨肉親情的聰明人,會和梁帝奪權嗎?
當然不會。
可是他明明是個聰明人,到老卻選擇做一個隻問風月不問敵友的酒肉王爺,他的謹小慎微高湛看得一清二楚。
伴君如伴虎,更何況這是一隻懷疑心非常重的老虎,智商不夠的人根本待不長。
再說他比梁帝聰明這個點。
高湛和梁帝兩個人原沒有什麼可比性。
一個是公公,隻需想着如何順從皇帝,做好本分就行;一個卻是皇帝,要想着如何治理國家。
但是有一點,高湛讓人不得不服。
對于東宮之位的動向這樣的古代政務性質較強的事,高湛卻比梁帝要更早發現。
靖王主審慶國公一案,辦得清楚明白。
比案子辦得還要漂亮的,則是靖王所呈上的案文。
一個能将案文寫得精煉清楚的人,每一個朝代都需要,梁帝自然眼前一亮。
奇怪的是,此事明明是靖王幹的,梁帝最後卻表揚了“隻是沒有搗亂而已”的譽王。
此時,電視劇中有一個鏡頭給高湛。
他先是看了一眼靖王和譽王,然後垂下眼簾若有所思。
自此,高湛至少搞明白了兩個問題,一是靖王可能開始參與奪嫡了,二是譽王可能不是靖王的對手。
結果,到梁帝後來定下刑部主事之人為蔡荃的時候,高湛意味深長地看着靖王。
到這個時候,高湛已經清楚靖王參與奪嫡,并且知道靖王比景宣和景桓更可能成為最後的赢家。
也因為如此,同一天,高湛問了梁帝“是去正陽宮還是去哪位娘娘那?”
又告訴梁帝,那陣奇特的香味“來自靜嫔娘娘的芷蘿宮,那兒有一片藥圃”。
梁帝是執政者,他沒有的政治敏感性,高湛卻有,不能不說高湛的智商比梁帝更勝一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02比智商更高的情商</h1>
高湛很會裝糊塗,是後宮内裝糊塗的高手。
具體表現在梁帝問他對事情的看法,他基本上所答非所問,也就是沒有看法。
宸妃排位事件,梁帝問他:“你不覺得事情太巧了嗎?武英殿上審問靖王,後宮裡皇後就向靜妃出手了。”
明明看得一清二楚的高湛非要裝糊塗:“您是說,靜妃母子今日命裡犯沖嗎?”
梁帝對他一陣“呸呸呸,糊塗東西”。
這是糊塗嗎?
這是太清楚梁帝的思考邏輯,太知道該如何對付梁帝了。
高湛清楚地知道,在皇宮内,他不能有立場,唯一的立場隻能是梁帝。
事情看透卻不說破,因為他非常清楚梁帝不會允許身邊有一個比自己還聰明的人。
懂得裝糊塗來隐藏自己的鋒芒,高湛情商高分。
此外,高湛還不是一個一味隻知效忠梁帝的人,确切來說,高湛也不是效忠梁帝,而是效忠權力。
梁帝總有一天會老,新帝總有一天會登基,什麼時候擇主,該做到哪一步,他也一清二楚。
梅長蘇被召進宮解釋自己和林殊之間關系的時候,梁帝曾想用毒酒毒死梅長蘇一了百了。
這個時候,高湛故意将毒酒擺在盤子的一個角落,告訴大家這一杯是“蘇先生的”。
梁帝怒視高湛一眼。
高湛不知道他這麼做犯了梁帝忌諱嗎?
他當然知道,隻是他已經看出了梁帝大勢已去,而太子如日中天,該效忠的人是太子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03關心皇子</h1>
梁帝是一個心機頗重,控制欲極強的皇帝。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父親。
他在入芷蘿宮的時候,曾告訴靜妃:“雖說和景琰先是君臣,後是父子,但景琰還是太生分了些。放心吧,畢竟是自己兒子,會照顧他的。”
此外,在譽王針對靖王的時候,梁帝也曾替靖王岔開話題;景宣以太子之位在後宮玩樂的時候,梁帝氣極卻沒有沖進去,沒有下旨;梁帝還說隻要景桓是個當皇帝的料,天下也可以考慮給他。
也就是說,隻要皇子們沒有挑戰他梁帝的權威,他們就都還是自己的兒子,梁帝都願意多照顧一些。
這一切高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皇子有些不友善的時候,高湛總是合時宜地用其他事情擋槍,暗中賣給皇子等有權力的人人情。
雖然出發點可能是為了自己,但做出來的事情就是關心皇子。
梁帝能讨厭他嗎?
綜上,高湛在琅琊榜中,話少,但這個人極有分量。
他還有哪些特别聰明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