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靈芝(1931年3月12日-1947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壽陽縣趙家垴村,趙家垴婦救會副主任,16歲的共産黨員,是劉胡蘭式的女英雄。1947年11月3日,閻軍在宗艾鎮瑞祥寺設下刑場,尹靈芝和同時被捕的幾位難友被押入場内。在用刺刀現場處死幾位拒不"自白"的共産黨員後,敵人又對尹靈芝展開了最後的"攻心戰":三分鐘内如果招供,尚可免去一死。尹靈芝怒罵道:"你們今天殺死我一個,八路軍回來會給我報仇,隻怕你們死的時候不如我這麼剛強!"閻軍頭領惱羞成怒,下令行刑。鍘刀起落,這位比劉胡蘭年長一歲的少女被同樣殘忍地腰斬三段,鮮血染紅了鍘刀,也染紅了身下的土地……沒有來得及看到夢想中的新中國成立,16歲的女英雄便這樣匆匆地離去。

李敏,北韓族,原名李小鳳,李明順。1924年11月出生于黑龍江省湯原縣梧桐河村。她衷心愛國,矢志不渝,在少年時代就成為一名抗聯戰士,是抗聯隊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她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批女子空降兵和特種部隊中的一員,并以這個身份,堅持戰鬥到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最終勝利。1945年8月,蘇聯紅軍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李敏和東北抗聯教導旅的戰友們配合蘇聯紅軍一起參加了大反攻戰鬥,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陳洛漣(1920-1943),又名樂蓮,北白象鎮蓮池頭村人。抗日戰争爆發後,加入當地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9年,入新四軍教導總隊第八隊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共産黨。不久,奉調新四軍總參謀處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她随軍到達蘇北阜甯縣工作,擔任中共阜甯縣區委書記。後又調任新四軍軍部政治部幹事。1943年3月,她奉命與新四軍幹部隊一起赴延安學習。途中,遭遇日軍重兵包圍,他們擊退敵6次圍攻,英勇突圍。3月16日,隊伍乘民船在黃海航行中遇日軍巡邏艇。在激戰中受傷。在敵艇逼近,民船靠岸擱淺的危急形勢下,新四軍幹部隊毅然跳入海中,泅水涉岸,她跌進水槽,不幸犧牲,年僅24歲。
艾俠(1921-1941年11月),原名趙素娥,出生于柳州。1938年初,随軍到武漢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在此期間,受到了周恩來等人的親切接見,并開始接觸共産黨員和我黨的抗日等政治主張。同年4月,随軍開赴安徽省六安、合肥,并加入中國共産黨。1941年4月,中共鹽城縣委為加強一區的民運工作,将她調至一區。同年6月,調到十三區工作。是年7月中旬,日僞軍對鹽阜區開始了第一次大"掃蕩",鹽城、伍佑等鎮相繼淪陷,她和十三區區隊長朱岐山等深入敵後農村,開展抗日宣傳,鎮壓漢奸、土匪,堅持原地鬥争。7月下旬的一天她随朱岐山帶着通訊員深入大岡鎮偵察敵情,由于壞人告密,不幸遭敵逮捕。在獄中,受盡酷刑折磨,仍堅貞不屈,并利用一切機會積極為黨搜集情報,做周圍僞軍的宣傳瓦解工作,唱《國際歌》等革命歌曲,講革命道理。11月初,在龍岡南寺對岸的崗溝河堆下墳地,慘遭敵人活埋。
郭永一(1920-1940),原名儒彥,河北省定縣呂家莊村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9月,敵人病狂"掃蕩",鬥争環境十分艱苦。由于長時間露宿野外,身上長了疥瘡,仍拐腿到各村奔波,開展工作。冬天,忍着病痛,同群衆一起破路,被人們稱為"鐵郭"、"鐵姑娘"。1940年,任縣婦救會主任。僞縣長布告全縣,對她懸賞通緝。她改名大芬,群衆親切地叫她大芬姐。同年秋,九分區部隊和縣大隊在白牛堤與敵人展開激戰,她發動群衆到前線慰問,戰後又帶領群衆破壞公路20餘裡。同年9月,她和區委書記齊納、婦救會幹部徐春、王玉、工會幹部許秀榮等在泥洞村被敵人包圍。戰鬥中,齊納犧牲,她和另外三位同志彈盡被俘。在敵僞嚴刑拷打,說客誘降,種種詭計都失敗之後,4人一起犧牲于肅甯西關。
抗日時期女英雄的故事代代流傳,激勵着一代代的中華兒女。铮铮鐵骨,寸寸柔腸,在她們身上合而為一。她們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