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走的凡爾賽盧俊義終究是一個短視又執迷的玉麒麟

作者:MO魚的貓

北京盧員外,河北玉麒麟。因棍棒無雙,身價富貴,又長得帥。獨占此三絕是以成為河北的知名人物,而名滿天下。宋江請北京大名府龍華寺遊方僧人大圓和尚介紹北京的風土人物的時候,大圓和尚都是以疑問口吻像宋江介紹起盧俊義。

行走的凡爾賽盧俊義終究是一個短視又執迷的玉麒麟

原文:那大圓和尚說到:“頭領如何不聞河北玉麒麟之名?”宋江,吳用聽了猛然省起。

可見盧俊義這河北三絕玉麒麟早已是名冠江湖。(堪稱行走的凡爾賽)然後才引起宋江吳用設套将盧俊義給搞上梁山。雖然這事盧俊義完全屬于被賊惦記上了,有些身不由己。但縱觀此事的發展來看,盧俊義也暴露了自己短視又執迷的缺點。進而從一方俊傑到頭來被下毒溺水而亡。

不識人

盧俊義的左右手一個總管李固,一個浪子燕青,再加上媳婦賈氏三人。算是盧俊義的心腹之人,李固當年差點餓死街頭被盧俊義救了,留在身邊委以重任。而自己整天練武打熬氣力不近女色。結果李固,賈氏這倆人就勾搭在一起,後來遇到盧俊義被梁山下套這個契機,馬上上下運作,欲置盧俊義與死地而後快,雖然燕青始終智商線上而且對盧俊義真是肝腦塗地忠心不二,但日常啥事不管,整天流連瓦舍之間。在盧俊義被軟禁梁山期間輕松就被李固趕出家門而無容身之處。要不是梁山打下大名府,救出盧俊義,上梁山了估摸這倆人早就黃泉做伴,而以後大名府就要多一個李員外了。可見盧俊義在識人用人這一塊做的多失敗了。先不說李固這狼子野心,就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麼簡單

的道理都不懂。讓李固徹底的掌握了經濟大權。對賈氏的态度估摸平時也沒啥相親相愛的互動,這才讓李固有機可乘。剩下一個燕青也沒有什麼權限就是一個跟班。即使一早察覺李固賈氏的私情也都是裝着看不到繼續浪子的快樂生活。

原文:燕青又道:“主人腦後無眼,怎知就裡?主人平昔隻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娘子舊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門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

可見這個事也就瞞着盧俊義而已,雖然頭上綠光閃耀,但燕青也自知在盧俊義心中自己不能抗衡李賈二人,是以也隻是裝着看不見。盧俊義家中的這個狀态也給了梁山可乘之機,而這人事上的局面則是盧俊義不識人造成的。

行走的凡爾賽盧俊義終究是一個短視又執迷的玉麒麟

不識勢

盧俊義作為祖居北京的大戶,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豪富一方了,但富要是沒有權跟勢的保護,那未必是福而是禍了。西門慶一個清河縣的地主都知道跟官面拉上關系。而像祝家莊,曾頭市這些大戶也都組建自己的江湖勢力來來保護自己的财富。而盧俊義出事了以後也沒看到官方的人出來調和,也沒有除了梁山以外其他的江湖勢力來拼殺救人。可見盧俊義平時也沒有主動結交官面的人物或者江湖的人物。要知道,宋江,晁蓋出事了,官面的也在打馬虎眼,手上也有一幫亡命徒賣命效力。看看盧俊義雖然自己棍棒無雙,但又怎能防的了這不見血的刀,刀刀斃命。當盧俊義被梁山軟禁的時候李固已經開始大把的撒錢運作了,就連給蔡氏兄弟的賄賂都是以金為機關。可見李固在這方面就通透的很多,沒有權勢加成的财富那就是一塊大蛋糕。盯着的人就多了,不散些财如何保平安。這也是李固公然趕走燕青以及放下話誰都不能收留燕青的底氣所在。最後隻不過被具有更大“勢”的梁山取了财富而已。即使沒有梁山這回事以盧俊義這個性格以及處事風格守住這财富恐怕也難。

不識機

盧俊義從一方員外到中毒溺死。這期間有三次機會都可以避難,結果都因為自己自負不識機而斷送,三次皆是燕青提點但都沒聽。

行走的凡爾賽盧俊義終究是一個短視又執迷的玉麒麟

第一次,吳用帶着李逵裝算命的哄騙盧俊義去梁山地界,就被燕青指出破綻

原文:休言夜來那個算命的胡講,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裝做陰陽人,來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來不在家裡,若在家時,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到敢有場好笑。

你看看燕青這是回來聽完,一結合地段就推測出來是梁山設的套,這也說明這個套江湖上已經算是爛大街了,但盧俊義不在意執迷自己這天下無雙的棍棒。即使到地界了還招搖的挂旗就是要憑自己一己之力拿進梁山衆人,可見盧俊義雖然武力超強但江湖經驗真是低的可憐。也根本沒想過梁山的勢力到底多大是你自己能碰動的?結果還不是被人輕易拿下軟禁兩月才放回來。

第二次被梁山放回來回大名府局面已經大變了。

原文:燕青說道:“自從主人去後,不過半月,李固回來,對娘子說道:主人歸順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當時便去官司首告了……若主人果自泊裡來,可聽小乙言語,再回梁山泊去,别做個商議。”

燕青說完盧俊義并不相信還執意要回去結果被抓了。就不想想如果不是真的燕青能是這個叫花子的形象嗎?另外自己被梁山抓去是事實,被放了也是事實,安然無恙(天天吃席,估摸還胖了不少)也沒要贖金,還給錢。這就是黃泥掉進褲裆裡不是屎也是屎了。不得穩一下偷摸的進城驗證一下,而不是正大光明回去這送上門的人頭李固是當然不客氣的給收下了。然後遭了一通大罪被梁山救走才算是保住了一條命。

第一次錯失可以算是“不屑”傲氣正足。第二次錯失算是“不舍”家業就這麼沒了?蒙上不白之冤?肯定心有不甘。前兩次錯失可以算是有情可原,而第三次則是緻命的一次,則還是因為執迷。梁山平定方臘班師回朝。

原文: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隻落得未央宮裡斬首……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我雖不曾受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過。”

燕青這是舉例來勸,盧俊義直接也舉例來反駁。這根本就是兩碼事。盧俊義也真能比?雖然不如韓信他們的爵位,但性質上差不多都是不穩定因素。朝廷不信任梁山,梁山又沒有在朝的有實力的大佬庇護。結局必然就是兔死狗烹,朝廷隻是用他們解決四大草寇的問題而已,現在四大草寇都已解決梁山也已經沒有價值了,剩下的價值就是警示作用。讓其他想走诏安這條路換官職的人一個警醒。當土匪然後诏安就是梁山這個下場。是以宋江盧俊義這倆領頭的必須死。宋朝是文人的天下,而文人自有自己制定的當官規則,怎能允許另辟蹊徑的方式存在。

因這三不識,進而使盧俊義一步步墜入深淵,縱使棍棒無雙又如何終究鬥不過這暗箭難防,即使富甲一方又怎樣也難逃過身邊豺狼要分贓。如果一開始主動結交權貴,如果一開始對賈氏相敬如賓,如果一開始對李固燕青二人合理使用。如果一開始就不要那麼執迷自負。一切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但如果隻是如果。河北三絕玉麒麟還是成了廬州溺死之冤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