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作者:中華觀察

“班曰徽班,調曰漢調”,平劇中州韻湖廣腔,所謂徽班進京,卻以漢調藝人唱漢調為主,衆所周知徽班隻是個名字而!徽漢合流,徽調漢調合一才标志着平劇形成,平劇與漢劇、徽劇是三個不同的劇種,平劇發源地不是隻有安徽,而是也有湖北!

平劇誕生在北京,叫做平劇,原創劇目在北京形成,黃梅戲誕生在湖北省黃梅縣叫做黃梅戲,原創劇本在湖北省黃州府(今湖北黃岡市)形成,原創劇目源自湖北黃岡各縣真人真事改編和湖北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改編而成,原創傳統劇目中“36大學,72小本”中大學戲以黃梅縣居多,小本戲以廣濟(今黃岡武穴市)居多。後經華陽河傳入安徽安慶地區,建國後,多次更改劇本名稱,将劇目中的地名更換成安徽地名,用更改過後的劇本名字和劇中人争黃梅戲發源地,實屬不應該!

2005年安徽省紀念桂林栖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合肥舉成,時白林先生發表講話:“上世紀50年代,沒有曾聖希、桂林栖的大力支援,就不會有今天的黃梅戲”。桂林栖是湖北黃岡黃梅縣人,不僅為皖西南安慶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也為黃梅戲在安徽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桂林栖被譽為新中國黃梅戲創始者,生于黃梅戲的故鄉湖北黃岡黃梅縣,擔任安徽安慶首任書記,創辦安徽劇團,戲校,培養了嚴鳳英、王冠亞(嚴鳳英的丈夫,武漢人)、王少舫(南京人)、時白林等黃梅戲人才,支援拍攝電影《天仙配》,從南京借調王少舫。1953年安徽劇團的嚴鳳英、王少舫多次赴黃梅縣取經學習,帶走部分傳統劇目錄音回安徽,其中就有《董永賣身》後被改編成電影《天仙配》,嚴鳳英、王少舫才聞名天下。

為了紀念桂林栖為黃梅戲在安徽的傳播和發展而作出的重大貢獻,桂林梄黃梅戲基金會是以桂林栖命名(不以嚴鳳英命名),至今安徽省黃梅戲演員仍然受益。如今說桂林栖把皖劇改名為黃梅戲實屬不應該!黃梅戲被禁止進入安慶城,丁永泉被抓,随口機智地說唱的是皖劇,逃過一劫。後來恰逢日本人占領安慶,就沒下文,其實黃梅戲從未正式改稱過皖劇。老一輩黃梅戲演員丁永泉、王少舫、嚴鳳英生前從未提起過皖劇這種叫法。

黃梅戲發源和誕生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黃梅戲主要曲調來自黃梅縣,以地名黃梅縣中的黃梅二字名命為劇種名字。黃梅戲原創劇目“36大學,72小本”來自黃岡的黃梅、廣濟、蕲春、麻城、浠水等各縣發生的真人真事改編,很多是有家書、族譜、墓碑志、朝庭奏折是可以證明的,隻不過因年代久遠。

時白林先生在《黃梅戲音樂概論》序言中開篇寫道:黃梅戲誕生在湖北的黃梅縣,從藝人從師記錄和積累的唱腔(這是最有說服力的)還是以發生在湖北的黃梅縣較為準确。一些傳統劇目多發生在湖北的黃梅、廣濟、蕲春、浠水等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出版《安徽戲劇》中《丁老縱談黃梅戲》中,丁永泉說:黃梅戲也是從湖北找到我們安慶地區的。丁永泉曾師從安徽省有曆史記載的第一個唱黃梅戲的女藝人胡普伢,也是嚴鳳英的恩師。

與嚴鳳英同時期的著名演員張雲風在安慶的《黃梅戲藝術》上發表文章回憶丁永泉唱夜宿馬棚一段,滿口的湖北鄉音,很感人。

1920年安徽省《宿松縣志》記載:境邑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演小戲,亦稱黃梅戲。

清代同治人何元炳曾擔任石棣(今安徽石台縣)、東流(今安徽東至縣)、繁昌(今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三縣縣令,寫下“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黃梅縣裡腔”,描寫安徽人不唱自己的江南小曲,争相學唱黃梅戲的盛況,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再次印證了黃梅戲從湖北傳入安徽的事實。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安徽藝術家多次赴黃梅縣采風,挖掘鄉村音樂和劇本題材。

黃梅戲傳統劇目與黃梅采茶戲中的36大學72小本劇目相同,曆史上鄂贛皖三省藝人同台合唱,那邊人多就以那邊方言為準(主要是指湖北和安徽),如果不是劇目和曲調相同,在沒有推廣國語的年代是如何能做到的呢?直到1954年還有黃梅采茶戲藝人和黃梅戲藝人合唱一台戲。

唱漢調的湖北人米應先、餘三勝卻是徽班的台柱子!平劇兩大世家餘家和譚家都出自湖北,平劇鼻祖餘三勝來自湖北黃州府(今湖北黃岡市)餘三勝、餘紫雲、餘叔岩三代皆為宗師,這就是平劇史上赫赫有名的平劇三餘,平劇百年譚家,譚派鼻祖譚鑫培,平劇最早最大的譚派創始人譚鑫培,平劇有“餘譚不分”之說,譚鑫培師承餘三勝,同光十三絕之首、平劇青衣創始人餘紫雲(餘三勝兒子)也師承譚鑫培,餘譚兩家互相學習。平劇也有“無腔不學譚”之說,譚家谪傳兩百餘年,至今仍在傳承平劇。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七代“譚門七代”成為平劇史上的傳奇,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傳奇。

晚清1905年湖北武昌府(今湖北省武漢市)人譚鑫培出演中國第一部電影平劇《定軍山》,中國平劇名揚世界,成為“國粹”。2011年中國第六屆平劇藝術節在湖北召開,開幕式就叫《鳳還楚天》,平劇老藝術家們說:我們這是來朝聖來了,是回到了平劇老家。”

時下大多數平劇藝術家認為:漢劇藝人米應先(湖北武昌府人,今湖北鹹甯市祟陽縣人)、餘三勝(湖北黃州府人,今湖北黃岡市羅田縣人)進京後,徽漢合流,徽劇、漢劇合一,才标志着平劇的正式形成,湖北漢劇藝人米應先、餘三勝、譚鑫培先後成為徽班台柱子(第一名角),譚鑫培還是徽班大老闆。湖北人驕傲了嗎?湖北人争平劇了嗎?

漢劇和徽劇應同等為平劇的源頭,平劇的發源地不應該隻有安徽,也應該有湖北。五大劇種中,隻有平劇才算得上“國粹”,中國平劇藝術節舉辦很多屆了,安徽從來沒有舉辦過一次中國平劇藝術節。至于徽劇早在1948年就唱成搶救劇種了,也更本不是發源于安慶,而是發源于徽州(主體為今黃山市),徽劇目前僅在黃山市個别區縣的局部地區有傳承,而漢劇目前為湖北省四大劇種之一!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
黃梅戲誕生在湖北是事實,湖北也是平劇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