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老伯是被輪椅推進診室的,他和家人都知道他患得是類風濕關節炎,但卻想不明白,為什麼關節痛得不厲害,人卻站不起來,隻能坐輪椅!

<h1 class="pgc-h-arrow-right">患類風濕三年隻吃“秘方藥”,吃到膝蓋站不起!</h1>
陸老伯出現關節痛是在四年前,因為經常幹農活,一開始他以為就是勞累所緻,然而沒過多久,疼痛就從雙手蔓延到雙腕、雙膝、雙肩,又腫又痛,早上起床關節還十分僵硬,好半天都活動不開。
症狀時輕時重,嚴重的時候,陸老伯隻能卧床休息,可一天不幹活,渾身就難受,加上關節腫痛心情更加焦慮,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陸老伯的兒女都在外地務工,過年才能回來,家裡隻有老兩口和需要照顧的孫子孫女,陸老伯一直沒有到城裡的醫院就醫,一個理由是走不開,要照顧孫子孫女和家裡,另一個理由是不重視,關節腫痛的老年人不少,吃點消炎止痛藥慢慢也能緩解,沒啥大不了的事情。
年底的時候,在外面務工的子女回來了,這才帶着不情不願的陸老伯去醫院檢查,一查就查出類風濕關節炎。醫生反複提醒陸老伯要重視治療,一個月後就要複診,子女倒是很在意,但陸老伯心裡不以為意。
子女過完年不久又出了門,陸老伯吃完醫生開的藥,覺得城裡的藥貴、檢查貴,并沒有去複診,而是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就在關節腫痛和吃消炎止痛藥間來來回回。
陸老伯發現自己的關節腫痛症狀越來越不好控制,表面上不在意,但心裡暗暗着急,這時候,一種“特效藥”的出現解決了他的難題。
有一天,鄰居告訴陸老伯,鎮上來了一個賣藥的醫生,賣的是祖傳“秘方藥”,專治各種關節疼痛,很多人吃了都說效果好。病急亂投醫的陸老伯自然也心動了,一個趕集日,找到了賣藥人,買了一個療程。
藥物的包裝很簡單,透明的藥袋子上隻印着“祖傳秘方”和“專治各種關節痛”兩行字,褐色的藥丸透露着一股中草藥的氣息,和賣藥人描述的純天然、無副作用相得益彰。
還别說,吃這個藥效果真的不錯,第二天,陸老伯的關節腫痛和晨僵症狀就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吃藥一段時間後,關節腫痛就沒怎麼犯過。這個藥還有一點特别打動陸老伯,就是比醫院的藥要便宜不少,是以接下來三年裡,陸老伯一直吃這個藥,賣藥人雖然不在,但在鎮上找了一個代理人,每個月會定期把藥寄過來。
然而,關節腫痛雖然沒有頻繁發生了,但陸老伯能感覺到自己出了其他的問題,而且,“秘方藥”并沒有徹底解決關節問題,他也發現關節不适越來越難控制,打電話問賣藥人,賣藥人的辦法很粗暴,加大劑量。可加着加着,關節腫痛反而更強烈,直到陸老伯站都站不起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無副作用的“秘方藥”竟是副作用一大堆的激素!</h1>
事實上,陸老伯深信不疑的“秘方藥”,不過是披着一層中草藥外殼的激素。
糖皮質激素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治療作用嗎?有!但問題是,它沒有能力“單抗”類風濕關節炎啊!
糖皮質激素對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症狀。在消腫止痛上,糖皮質激素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許多患者服藥幾個小時後,就有效果,第二天晨僵症狀就有了明顯改善,服用一周後關節腫痛就顯著緩解。不過,服藥數月之後,對病情的緩解效果就有限了,增加劑量也無濟于事。
但僅僅消腫止痛效果好這一條,就能讓許多患者“铤而走險”了。糖皮質激素濫用的情況非常普遍,據了解,在2年病史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長期不合理使用激素者超過30%,曾經不合理使用激素者高達80%!
一般濫用激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動,一種是主動!
被動濫用,就是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激素,如圖陸老伯這樣,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藥物是激素,或者不知道激素的具體治療作用和副作用。主動濫用,則是有些患者為了追求快速緩解腫痛,是以使用強效激素或者長期大量使用激素。
不管是哪一種濫用方式,都會患者的康複都不利,說不定還有其他危害。
是以,患者使用激素前,一定要搞清楚激素的定位,它主要是用來控制類風濕症狀,對關節内滑膜炎、滑膜增生、軟骨及骨的破壞作用有限。有人說小劑量激素有緩解病情的作用,可激素也有副作用,雖然說嚴重的副作用主要由長期、大量、強效激素所緻,但小劑量使用多了,同樣會産生不少副作用。
陸老伯為什麼會站不起,就是因為長時間使用激素,反而加重了關節軟骨和骨質的破壞,在類風濕關節炎的基礎上繼發了骨關節炎,膝關節結構破壞嚴重。而長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還包括滿月臉、水牛背、高血壓、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等,陸老伯吃“秘方藥”後臉變圓、人變胖,鄰居們都誇他氣色好,現在想想竟是激素的副作用,後悔不已!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激素?</h1>
要避免激素濫用,類風濕關節炎在使用激素前,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01 / 時機要合适
沒有評估症狀就使用糖皮質激素肯定是不合理的。
考慮到激素的副作用,一般情況下,類風濕患者能不使用激素就盡量不使用激素,應該優先選用外用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來消炎止痛,可以結合中醫相關治療來緩解症狀。但有些情況,卻不得不使用激素,包括:
關節炎發炎急性發作,症狀嚴重,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無法控制發炎;
患者有嚴重的關節外表現,如血管炎、心肌炎、心包積液、間質性肺炎等;
在慢作用抗風濕藥還沒顯效時使用小劑量激素,帶慢作用抗風濕藥起效則逐漸減停激素。
02 / 藥物要選對
潑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都是激素,有差別嗎?當然有差別,實際上激素按效用又分為三類,分别是短效激素、中效激素和長效激素,效用從低到高,不良反應的風險也是從低到高,适合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則是中效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曲安奈德等,而大家熟知的地塞米松實際上屬于長效激素,并不适合類風濕關節炎口服。
03 / 劑量要正确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使用激素,要遵循小劑量原則,以潑尼松為例,小劑量是指≤7.5毫克/天,早晨一次口服,患者切莫為了追求療效增加劑量。小劑量使用潑尼松也有一定的緩解關節破壞作用,療程可長至2年,但要盡可能短期、低量使用激素,每天最小劑量可低至2.5毫克。
激素還可以局部注射使用,但要注意穿刺治療禁忌症,像存在感染、不受控高血糖等情況,就不宜接受穿刺治療。而且,打封閉不是随便一針進去就完事,操作要無菌,避免感染,操作要正确,避免造成關節内損傷,是以要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而且,一次治療不宜超過兩三個部位,同一關節兩次治療間隔至少3個月。
最後,激素有停藥反跳的特點,是以減藥停藥一定要規範,在病情穩定後,要一點點減少用量,直到平穩地實作停藥,如果猛然停藥,可能導緻症狀複發,這就是停藥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