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作者:南方都市報

在職業生涯的後半段,畫家李華生對井上有一的現代書法作品産生濃厚的興趣。井上有一的作品飛動奔放,李華生的繪畫内斂靜定,兩相對照,展現出東方傳統藝術走向現代性的不同路徑。

6月5日,日本現代書法家井上有一(1916-1985)與抽象水墨文人畫家李華生(1944-2018)雙個展“心畫”在墨齋啟幕。展覽首次在中國展出2016年在金澤當代美術館井上有一回顧展中展出的的重要單字作品《山》(1966)、《貧》(1972)和《足》(1973),以及其它8件可以展示井上有一藝術實踐廣度的罕見書法。同時展出李華生的早期山水、抽象線格繪畫及其它晚期抽象山水作品。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井上有一和李華生雙個展在墨齋啟幕

井上有一:一種原始和直接的藝術

二戰以後,由森田子龍和井上有一率領的一批前衛書法家脫離了書法界,創立了墨人會這一現代和平主義運動——讓書法家與同時代的藝術家一樣,可以獨立自由地進行自己的藝術實踐與創作。

在墨人會書法家中,井上有一的藝術之路也許是最激進的。井上有一提出了一套書法理論,将其作為典型的當代藝術形式:書法的核心是将語言的含義、聲音、象征性的圖示和極具表現力的肢體動作結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表達方式。而書寫的普遍性亦使得書法成為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形式。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井上有一《貧》,1972,日本紙上水墨,106 x 123 cm

井上有一拒絕以抄錄文學、哲學或宗教經典文字為主的書法傳統,而是另辟蹊徑,專注于單個漢字的書寫,将根據含義、形狀和聲音所選擇的單個字元視為進行藝術思考和轉換的對象。他受到早期使用黑色琺琅進行純抽象實驗的啟發,改變了墨水的材料成分,以擴大其表達範圍。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井上有一《山》,1966,日本紙上水墨,146 x 231 cm

在井上有一的書法作品中,人們幾乎可以毫無保留地看到畫筆的運動、路徑、角度、速度和壓力(包括筆尖、筆身和筆頭)。井上有一創造了一種極具透明度的物質媒介和視覺語言——這明顯昭示了他的書法家身份,而作為藝術家,他使用這種新語言來追求一種原始和直接的藝術。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井上有一《當筆頭脫落的時候》,1976,水墨紙本,80.5 x 119.5 cm

李華生:每條線都處于沉思狀态

在藝術生涯的前半段,李華生被公認為同輩中傑出的傳統風景畫家之一。在整個1980年代和90年代初,他的作品頻繁在國内外現當代中國畫展覽中展出。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0679》,2006,紙本水墨,四屏,180 x 97 cm 每屏

李華生形容他在美國的旅行非常“解放”。李華生回國之後,無法再用以往的傳統方法作畫。他過着隐士般的生活,不論寒暑,都定期前往喜馬拉雅山。中國山水畫家很少将喜馬拉雅山作為繪畫對象,李華生卻被此山的甯靜深遠所吸引。旅途中,李華生常留宿在西藏的喇嘛寺廟,清晨,僧人們有節奏的誦經聲使他醍醐灌頂。他意識到描繪喜馬拉雅山不必局限于描繪山的外形,也可以記錄處于群山中的人的意識狀态。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在喜馬拉雅山旅行,2014

到1998年,這種想法促使李華生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空前的水墨藝術實踐——在嚴謹而沉思的狀态下,李華生手工繪制出水準和垂直線條組成的巨大網格。每條線都記錄了他身體的瞬間狀态、知覺、感覺、情感和思想。李華生經過數十年的實踐訓練的筆法,使每條線都處于沉思狀态,任何細微的波動都由氣的波動或身心的活力産生。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0097》,2009,紙本水墨,95 x 178 cm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0097》局部,2009,紙本水墨,95 x 178 cm

他在接下來的20年中持續實踐這種方法,以至他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創作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最終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的一筆畫系列。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0824》,2008,紙上水墨,53 x 234 cm

展露個性與自我限制

井上有一在20世紀早期受到了現代禅宗的影響。而李華生則受到文人與藝術家自六朝便有的禅宗思想以及他在四川當地與西藏了解到的密宗的雙重影響。盡管兩位藝術家都從佛教中汲取靈感,但其繪畫線條有很多不同。

井上有一拓展了媒介的能力,使其捕捉動态與突然的筆觸變化,包括方向、速度、壓力、角度等。而李華生大大縮減與簡化了毛筆的移動,是以他的作品中乍看上去彷彿沒有筆觸的變化。井上有一的時間性是一瞬間,而李華生的時間性則是緩慢而寂靜地呈現出來的。如果說線條的時間性記錄了過程,那麼井上有一表現出的時間性便是離散而動态的,如一聲呼喊。而李華生表現出的時間性則精細而綿延,偶爾震蕩,周而往複,彷若呼吸一般。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井上有一,母,1961,日本紙上水墨,131.5 x 141.5 cm

井上有一通過聚焦于單一的語言符号來簡化形式,而李華生則完全抛棄了通過圖像或隐喻來表達形式和意義。井上通過對于單個字元的關注,将我們對于曆史和典籍注意力吸引至對于單一觀點和個人體驗的關注。李華生的線條不再描繪形式,線條本身成為了形式。線條不再通過人類的符号、圖像或隐喻來表達,它自然直接地記錄他的心靈内在,不受任何外物、圖像或形式的影響。

井上有一“對話”李華生,探索東方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型

李華生《1231》(局部),2012,紙本水墨,69.5 x 137 cm

井上有一的書法作品以空前的原始和自由來捕捉他的個性和靈感,而李華生的作品則記錄了他的思想和身體不斷的自我限制。盡管李華生的思想客觀存在,意圖和重點明确,但他的性格卻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無法被察覺的。

此次展覽由墨齋、思文閣和李華生基金會共同呈現,旨在通過兩位藝術大師的作品,探讨古典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表現及其對東亞和國際現代性和當代性觀念的重要性,以及古典和當代的修養和精神啟蒙實踐。

展期至8月1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