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尹默孫子沈長建的尋根之旅/作者:邵明

作者:shaoming房作者

——一個去竹墩尋根問祖,了卻鄉愁。一個追念師恩,尋訪到竹墩。

沈尹默孫子沈長建的尋根之旅/作者:邵明

祖父的離去,不堪回首的這十年,複興路上的複興坊一号裡沈長建的父親沈令年帶着一家七口在八十年代初離開了上海移居澳門,這一别就是近四十年。

當我在複興坊弄堂口遇到沈長建時,他的一頭白發使我想起了賀知章的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曆史往往有相似之處,此時的沈長建真有賀知章當年的感慨,從澳門回滬除了在六月一日祖父逝世五十周年忌日,要到上海褔壽園祭拜祖父,還要到湖州竹墩尋根問祖,了卻鄉愁。

沈尹默孫子沈長建的尋根之旅/作者:邵明

(網上載圖)

上星期六我與沈長建和沈尹默的弟子陳梅璋老師一起相約從上海開車前往沈尹默的祖籍浙江湖洲竹墩村,受到村裡的童書記、鎮長和“吳興沈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沈兄的熱情接待。雙方回憶沈氏家族在竹墩村的往事和從竹墩村走岀去的沈氏家族的名人轶事,談古論今相聚甚歡,尤其是談到今年獲得多項上海第二十七屆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覺醒年代》,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銀幕上沈尹默的岀現,我們都為竹墩村的沈氏家族而感到自豪。

沈尹默孫子沈長建的尋根之旅/作者:邵明

在品嘗了竹墩村特色美味佳肴的午餐後,會長和童書記陪同我們參觀了沈尹默祖上的故居、祠堂,參觀了在建的沈氏宗祠和竹墩古村十景。然後來到了竹墩村的牌樓前,應邀參加了竹墩村牌樓“吳興沈氏”牌匾的上牌儀式。

沈尹默孫子沈長建的尋根之旅/作者:邵明

沈長建是千裡迢迢趕到竹墩村來尋根問祖,了卻鄉愁。陳梅璋是追念師恩尋訪到竹墩。陳梅璋臨别時為沈氏宗祠和村裡古迹留下墨迹。而沈長建給我留下崔颢的《黃鶴樓》詩一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被多少文人墨客所引用。我記得野夫寫過《鄉關何處》;餘秋雨也寫過《鄉關何處》,他倆字裡行間着濃濃的鄉愁氣息,使我動容。而長建兄竹墩尋根之旅的鄉愁,更是深深感動了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