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航局檔案館提質增效:蘭台築夢書芳華

作者:中國民航報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當中國民航人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民航檔案人則在背後守護着這份需要銘記的曆史。自疫情暴發以來,民航局檔案館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國家檔案局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工作的有關要求,建立專題檔案,将中國民航人的奮鬥定格在曆史中。

随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民航強國戰略的推進,檔案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廣,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各界對民航檔案工作的需求和期待也越來越高。2019年,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接受著名歌唱家郁鈞劍向民航局捐贈檔案時表示:“檔案具有存史、留憑、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這些珍貴資料對完整記錄民航曆史、服務行業與社會有着重要意義,填補了民航局檔案館館藏的空白。一定要将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保管好、利用好,為民航事業的發展發揮應有作用。”

近年來,民航局檔案館以服務上司、服務決策、服務基層為宗旨,以實作“多、活、熱”工作成效為目标,更新理念、創新手段,努力推動民航局檔案工作實作更有品質、更有效益的發展,跟上新時代的步伐。

應歸盡歸 讓館藏“多”起來

館藏檔案是寶貴财富。1957年,周恩來總理曾對中國民航的安全工作作出批示:“保證安全第一,改善服務工作,争取飛行正常”。這三句話以提高航空運輸的安全品質、期限品質、服務品質為切入點,對民航工作提出全面的本質性要求,揭示了航空運輸的規律和特點,成為民航發展的長期指導方針。它的來源,正是民航局檔案館收藏的周恩來總理在《中緬通航一周年情況報告》上手寫的批示件。在編寫《中國民用航空史》時,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民航局原副局長李軍用到了這一檔案。“檔案是一個資訊的寶庫,這些一手素材幫助我印證了很多重要的曆史事實,非常具有權威性。”李軍感慨道。

珍貴檔案是無價之寶。2019年7月1日,民航局老上司徐伯齡向民航局捐贈133張珍貴照片和《政要專機的絕密飛行》《飛向世界》等圖書。徐柏齡同志曆任民航北京管理局副局長、局長,民航局總飛行師、副局長等,曾擔任過有關國家上司人的專機機長,是一部中國民航的“活字典”。他捐贈的檔案記錄了中國民航發展曆程中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飛行活動。同年7月底,著名藝術家郁鈞劍向民航局捐贈了民航1959年航線圖、航班時刻表及早期航空郵件海報等珍貴民航檔案資料。

豐富的館藏是檔案工作的根基。民航局檔案館自1996年10月成立以來,以“應收盡收、應歸盡歸”為目标,力求館藏資源量多質優。近幾年,館藏數量持續增加,品質不斷提升,結構更加合理。目前,共存有新中國民航成立以來文書、會計、基建、民航專業等13類檔案近28萬件。

為加強資料收集,民航局檔案館通過制發《民航局機關檔案歸檔微教程》動畫視訊;把牢局機關發文字号登記、會議和活動計劃、相關動态資訊等檔案産生源頭;梳理歸檔問題清單,定期集中教育訓練及主動上門指導服務等措施,在規範歸檔方式、狠抓檔案源頭管理、加強指導教育訓練等方面持續發力,年均歸檔量已達萬餘件。

在做好日常歸檔基礎上,民航局檔案館還不斷加大檔案征集力度,擴大征集範圍。以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民航成立70周年、“兩航起義”70周年等各類紀念活動為契機,民航局檔案館共收集行業内外37家機關、9名個人捐贈的近1800件檔案資料,有效豐富了館藏。

創新方式 讓檔案資源“活”起來

去檔案館查找資料是機關從業人員的常态。全國民航工會的劉花潔對此深有體會。因為财務工作的精準性要求,她經常需要查閱一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檔案,必須看到精準的蓋印有公章的原件,是以對原始檔案的依賴程度很高。“有時候大家都記不清檔案是哪一年的了,檢索範圍太大,我就要在檔案館裡找很久。現在有了線上電子查閱系統,隻需要根據關鍵詞很快就能下載下傳,真的非常友善”。

劉花潔所說的,正是2019年9月民航局檔案館上線試運作的民航檔案查閱管理系統。查閱管理系統目前能夠向局機關從業人員提供1950年~2016年的文書檔案、照片檔案線上查閱和全文檢索。其中,1980年以前的檔案資料全部向機關從業人員開放共享,基本實作了民航局—地區管理局—監管局之間檔案資料的互聯互通。系統還處于持續的優化和更新中,并将适時上線線上歸檔功能,讓未來的“歸檔”成為一種工作自覺,“用檔”則會成為工作中查疑解惑的“必需品”“必備品”。

檔案館藏變多了,還需要創新方式讓資源“活”起來,讓更多機關、更多人真正用得上、用得友善。為提高利用效率,民航局檔案館以創新手段、深挖資源、多元服務、擴大影響為目标,多措并舉,努力為機關工作提供及時、到位的檔案資訊支援。

除了資訊化手段之外,民航局檔案館還通過舉辦專題展覽、推出文化産品、開設微信公衆号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2019年,公開出版《典藏民航70年》紀念冊,撷取新中國民航成立70年來的135件大事要事,從館藏27萬件檔案中甄選出446張珍貴圖檔,向讀者呈現新中國民航事業發展曆程和輝煌成就。檔案館還先後舉辦了“檔案見證民航改革開放40周年”特展、“情系民航 心向蘭台——檔案征集專題網絡展”等,主動向公衆展示檔案收內建果,“讓曆史說話,讓史實發言”。

深度挖掘 讓檔案利用“熱”起來

檔案的價值在于使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飛行總隊的老職工康淑琴就是檔案挖掘的受益者。她是新中國民航第一批空姐,曾被評為1959年全國民航先進工作者,還受到過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就在她準備光榮退休、安享晚年之際,她卻因為缺少當年被評為全國民航先進工作者的證明檔案,無法享受應有的待遇。民航局檔案館在接到求助後,查閱了大量檔案,積極尋找線索,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1959年全國民航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名單的檔案,并第一時間送到了康淑琴手中,幫助她解決了待遇申請問題。

像康淑琴這樣尋求民航局檔案館幫助的民航人和民航機關還有很多,有些在業務工作中得到了檔案資料的支援,有些在原始檔案的印證下保障了機關權益、個人權益。民航局檔案館收到了不少來自機關和個人的感謝信。這些感謝信的背後,都是巧用、妙用檔案的“星星之火”,共同提升着檔案的熱度,讓檔案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檔案,而是随時随地能夠用得到的友善工具。

在民航局機關,各業務司局也将檔案作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今年2月,民航局機場司編寫了一份機場司發展簡史,對曆史機構沿革進行了詳細梳理。在調研采訪中,很多口述性的資料容易有記憶偏差,資訊較為模糊,機場司便在檔案館查閱了大量資料進行核實,同時也找到了很多幾十年前珍貴的老照片。還有很多司局在進行資産清查、政策性檔案清理、行業政策發展脈絡梳理等專項任務時,都大量利用了檔案館的資源作為憑證。

在編寫《中國民用航空史》和《中國民航年譜》時,中國民航何時開始執飛國家上司人專機、在剛剛開通遠端越洋航線時國家上司人有哪些重要批示、民航各項法律法規如何從無到有……每每看到一件曆史事件時,李軍都會通過走訪當事人、查閱相關檔案來核實其準确性。他說:“對檔案負責就是對曆史負責,我們一定要看到檔案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檔案工作多起來、活起來、熱起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覺得檔案工作就是一件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情。我們每個部門也應該積極做好歸檔工作,讓這些珍貴的檔案傳承下去。而我們這些青年人更應該通過檔案了解民航曆史的沿革。”劉花潔說。

2020年,是民航強國建設“轉段進階”之年,是推進民航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之年,也是民航局檔案工作強基固本、開拓創新、繼往開來的一年。民航局檔案館将以紀念“6·9”國際檔案日為契機,以收集整理疫情檔案為抓手,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以更加開拓的思路、更加紮實的作風、更加有效的舉措,推動民航局檔案工作邁上新台階。(《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