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我被調到區教育局直屬的一個初級中學任教。校方給我安排的工作是八年級5、6兩個班的國文教學和5班的班主任工作。
“見面禮”
8月31日上午,經過與5班原班主任的簡單交接後,我走馬上任了。
一踏進5班教室,眼前的場景隻能用“驚詫莫名”來形容:教室内一片狼藉,課桌、闆凳破爛不堪、亂七八糟的伏在地上,滿地的紙片、小食品袋、果皮,男生們追逐打鬧,污言穢語滿天飛,其中還有兩個男生跷着二郎腿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友善面呢!再看看教室牆壁斑斑駁駁,燈線纏成一團,風扇隻轉一扇。

沒有黑闆擦。(有學生說上期用了五塊擦子,現在都“屍骨”無存了。第二天我從家裡帶了兩條毛巾來,權當替代一下。)也沒有勞動工具。(後來我發動班委到其他班東拼西湊“借”了幾把爛掃把和撮箕才渡過難關。)
教了13年書,我何嘗見過這樣的教室和學生!壓抑着心中的激動甚至憤怒,我運足丹田,大喝了一聲,教室裡有了些許的收斂。我說,同學們,我是你們的新班主任,現在我們一起先把桌凳擺放整齊吧!然而大部分人無動于衷,沒有響應。于是我親自動手,一張張的扶起桌凳,慢慢的,幾個男生加入了進來。待收拾停當後,女生們才姗姗進入教室。接下來我開始了報到、收費、收暑假作業等環節。最後留下5名表現惡劣的男生談話,從中了解到他們以抽煙、喝酒、打牌為榮,受他們歡迎的老師幾乎沒有。
直到結束,我都沒出一趟教室,沒喝一口水。此時已是11點半,我隻覺口幹舌燥、大汗淋漓了。下午進行了簡單的禮儀正常和收心教育,并調了位。點點名,有12人缺席。
“萬事開頭難”,“細節決定成敗”,我對自己說,不管前路的風雨險阻,坦然面對吧!我要用我的實力、個性、人格魅力去赢得學生的敬重和愛戴!
困惑篇
同行說,中學學困生集中的班,教學秩序才是管理的瓶頸,課堂秩序都沒有保證,怎麼能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呢?課任老師都說,學生隻怕班主任。學生也說,隻有上國文課課堂才安靜些。果如其言嗎?
星期三的時候,就有4個科任老師找我投訴了:5班的課沒法上了!學生随便上下位,視老師如無物,老師講你的,他說他的,聲音蓋過老師,吃零食的、聽MP3的,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嗚呼!這還是課堂嗎?什麼時候“逃學威龍”有了現實版了?這簡直駭人聽聞!學生真能如此明目張膽、肆無忌憚?
然而現實遠遠超越了我的想象。在周四上午第四節時,我特意去教室查探。透過門縫……觸目驚心,真實如斯!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手在顫抖。
我推門而入,教室裡馬上鴉雀無聲。我自始至終一言不發,橫眉冷對三分鐘後,用手訓示意6個特别出格的男生出教室,帶到了辦公室。
雖然在内心我覺得懲戒教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有效教育手段,然而現實中不可行。那好,那就說教吧,記住“耐心”二字。我和他們算是第一次親密接觸了,一番軟硬兼施、痛心疾首下來後,每個人做書面《自我診斷》存底。從中我發現學生的書寫,包括标點和格式的使用都問題百出。于是我布置的第一次書面作業是教寫“請假條”。
下來我又想,是現在的學生真的太難教了嗎?還是我們老師退化了?那麼是誰在束縛我們的手腳?又是誰剝奪了我們為人師的幸福和尊嚴?什麼時候才能産生教育的合力?與班主任想比,科任老師是不是就是少了更多與學生面對面、心與心溝通交流的機會與時間呢?或許是吧。
交流篇
當我居高臨下的看着學生的時候,對差生想着他挺可愛,将來也許會有出息吧;對優生想着他也有令人不放心的地方,不能一掃而過啊。
我跟全班學生說,你們知道了道理,認識了錯誤,固然是好,但我不指望你們一下子全部都變好了,以後就不重犯了,這不現實。不過你們心中一定要牢守着一個信念:要有改變,一個小小的進步也是成功!說到做到,信守諾言,才是為人根本!
我甚而至于這樣要求部分男生:有些課程你實在聽不懂,那麼趴在課桌上休息也比大聲吵鬧要強啊!這雖是下下策,也聊勝于無。也許這樣課堂紀律表面上總要規矩點,科任老師總要好受點,想學的學生總要多學點。
體育課上,我與男生一起打籃球,就有學生評價:李老師愛與學生打成一片。
在《成長的足迹》手冊裡,沈璐寫到:我讀書到現在,您可說是第一個老師來得這麼早的,而且還親自打掃教室。吳慶文寫到:有時您表面上對我們非常嚴厲,但有時在私底下又是那麼和藹可親,您的精神、氣質感染了我。
教師節前,我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自制賀卡送給教過自己的老師。9月10日這天,在我收到的一大堆賀卡中,有6張是5班學生送的。
能夠赢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說明我的功夫沒有白費,我的心情也很惬意。這也是教師的幸福和價值所在啊!但我也不能得意過了頭,這不過是開了個好頭罷了,班務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需要堅持下去,深入細緻下去。
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是《新學期的打算》或《老師,我想對您說》。在諸多高歌猛奏的篇章中,一個叫辜興垚的學生寫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在第一遍批閱後,我意猶未盡,又帶回家重新批閱。在文中,她把我比作占鵲巢之“鸠”,視我為“擠”走原來國文老師的罪魁禍首,嘲諷不滿之情溢于言表。筆力犀利,才思靈活,文采飛揚,難以置信出于一個十三四歲女孩之手!我陷入了深思。最後在評語中寫到:我在震驚的同時也很佩服你的才氣和勇氣!……假以時日,這隻“鸠”定會名至實歸,登上大雅之堂!
第二天在食堂就餐時,一個叫李施施的學生突然問我看了那篇作文生不生氣。我說,我可以生妻子的氣,可以生孩子的氣,也不能生我學生的氣。師生間本來就應該暢所欲言,才能消除誤會和偏見,促進和諧。況且不同的聲音雖然刺耳,但良藥苦口,完全可以警醒我,鞭策我,同時也是提高、完善自我的一次契機,這樣心态也就端正平和了。
管理篇
也許是迫于無奈,我的耐心是越來越好,即使是面對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和違紀學生,都能不急不躁,心平氣和的處理了。
這不,第二周周三上午,我還正在辦公室裡就莫小偉昨天生物課上搞打火機一事與他談話,又有兩個在英語課堂上打架的學生站在了我的旁邊待我處理。事情還沒有眉目,又來學生報告教室的日光燈被張焱打掉下來了。
放學後,我把全體男生留下來狠狠的訓話。我最痛心疾首的是當有人打架時,沒有人站出來勸止不說,反而趁機起哄,煽風點火,惟恐天下不亂。從中折射出大部分男生心理的畸形變異,已到了令人窒息、悲哀的地步。
第三周開完周前會,學生還未放學,像往常一樣,我要到教室巡查一番。誰知一進門看到的卻是一群男生聚賭的一幕。11個人突然一見我,就好像老鼠見了貓,匆忙收牌、收錢、閃躲,在我冷峻的目光下,各個噤若寒蟬,動彈不得。
該怎麼收場?是像以前一樣大發雷霆,嚴懲不貸,絕不姑息?還是請家長,寫檢讨,寫保證書?我告誡自己:冷靜,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
免不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慷慨陳辭,我叫圍觀的7個男生一一代替我選4個“賭徒”中的一個誠心誠意的說一句戒賭的話,接受者起立緻謝。我還表揚了其中兩個說話很實在中肯的學生。最後4位“主角”在我的導演下把教室打掃得幹幹淨淨,擺放得整整齊齊才放學。
我不發怒,我知道育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習慣的改造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們是學生,可以允許犯錯,甚至不止一次。即使屢教屢犯,寬容之心都不可丢,除非他們的心不是肉長的。
空暇之餘,看了李鎮西的事迹報道,覺得他是挺優秀,堪稱楷模。然而他的理念、措施在其他地方能照搬嗎?比如“五個一工程”,比如課前五分鐘演講,比如閱讀課外書籍……現實中,不少老師人心浮躁,牢騷滿腹,疲于應付,消極麻木;不少學生理想喪失,紀律渙散,習慣惡劣,不求上進。
理想與現實總有一段距離。我該如何确立方向?有時候我也覺得挺迷惘,辦法不是挺多。朋友說,李鎮西善于給家長寫信。我覺得這招挺靈,可以嘗試嘗試。
改選班委我也民主了一回。第一周周五自習課時,在原班委的基礎上增加了3人為候選人,每個學生不記名投票最多選6人。然而我沒有當場計票,最終票數隻有我知道。最後确定的名單我早就心中有數。比如原是勞動委員的邝俊才6票,本該刷掉,但發覺她工作認真負責,潑辣大膽,我保留了她的職位并加了位“同僚”,同時找到談話,提醒工作的方式方法。她的情緒明顯從失落中回升,工作更來勁了。
“擒賊先擒王”。張浩是個特别的男生,原班主任劃定的第一個重點人物就是他。作為班上入學的最好成績,如今卻是科科不及格。帶頭鬧事,頂撞老師,抽煙、打牌,無所不能,男生大多唯他馬首是瞻。
第一個單獨談心的學生便選他。我仍然任用他當體育委員。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愧疚與希望。這不,課間操有人整隊了,自習課跟班長一起整頓紀律了,重大違紀跟他沾不上邊了。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我們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和光環效應相反的是惡魔效應,即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在很多情況下,學困生的身上有着惡魔效應,随便拿起一份期末成績總錄,我們不難發現國文、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其他副科的成績也不盡人意。為什麼會這樣?評價标準傳統、單調使然。這是教師對學困生的惡魔效應,除此之外,班集體和學困生自身也有這樣的效應,這是消極、可怕的效應,對學困生的發展提高很不利。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總能得到鼓勵、支援、肯定的人,會如何呢,當然是積極、陽光。心理學上這叫做不斷地心理暗示。給予學生積極、陽光的心理暗示,去發現人身上正常的行為、去發現人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鼓勵和強化;對于那些消極、異常的行為漠視或淡化,通過不間斷的進行這樣的正面行為暗示、強化,幫助來訪者克服不良的行為,而用正常合理的行為替代之。是以,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這一理念,這個班會好起來的。
家訪篇
第一個家訪學生叫塗宏強。都說他個人衛生極差,随地亂吐痰。第一次見他座位下确實一大圈的污穢,我嚴加喝斥,指令他馬上清理幹淨;第二天去看也有,不過明顯少了,我用手敲敲他,指指地面,他馬上會意去拿掃把了;第三次再去,看了一眼我就直接走了。
他太健談,整日喋喋不休,搬弄是非。我說,口才好是優點,以後演講比賽就指定你了,但一定要厘清時間和場合。他因為曾經偷過家裡的幾回錢,家長便不再給他一分錢。在我的建議下,他父親答應給适當的零用錢,并要求定期報帳。他很高興,積極性一上來了一發不可收拾,古詩文背誦背了一篇馬上又來一篇,害得我一再跟他說别着急慢慢來,注意品質之類的話。
第二個家訪學生叫尹幫強。他五天裡要遲到四天,整天一副無精打采,嚴重營養不良的樣子。從他的父母身上,我總算知道了什麼叫溺愛。待家訪結束時,我隻給他提了兩個要求:一是理發,把頭發剪成像學生的樣子;二是按時起床,認真吃完早飯再上學。反正第二天我摸了摸他的頭笑笑說過關了。到目前為止遲到的人中沒有他了。
第三個家訪的學生叫李小龍。第一周因為他得了紅眼病要隔離之故延後,第二周我提前給他打招呼,他口頭答應得爽快,臨星期五下午他卻逃學躲着我。我隻好給他父親打電話,得知回了家才放了心。星期一一早我詢問他不願家訪的原因,他支支吾吾說害怕左鄰右舍疑心笑話。我肯定了他的自尊心,調整了政策給他父親電話邀請到學校來訪談。不過他本人要簽一個期末各科及格的承諾書,他也幹脆的簽了名。他會認真對待還是敷衍了事,我不敢肯定,隻有耐着性子以觀後效。
有的放矢,才能百發百中。我必須逐個聚焦、全面地認識這些學困生。一想到這些學生,我的眼前就出現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我把這些暫時在我心中定位為學困生一組一組地集中坐在一起,不管是上課和下課,盡量做到:目光多關注,機會多給予,鼓勵多用心,紀律多重複,獎勵多偏心,談心高頻率。
“持久戰”
今天是9月18日,剛上讀報課,巨大的警報聲疊起,振聾發聩。有些班一片嘩然,有人捂起了雙耳。我趁勢抽學生回答拉警報的緣由和意義,隻有第三個站起來的張浩才開口說得明白順暢點,獲得了大家的掌聲。我要求全班學生用心來聆聽和感受這聲音,為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民族悲劇不再重演,我們人人有責,那麼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堂課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快要到國慶節了,也快要搬進新校址了。我想到時候班務的第一件是抓清潔衛生,添置些勞動工具,可回收的廢物另放一處,搞點環保創收,美化下新教室,固定清潔人員,最難的是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衛生習慣,得想想辦法多下功夫。另外還要強調并訓練桌凳的規範擺放。
總之,事情還多着呢,欲速則不達,悠着點慢慢幹吧,教育可不是一勞永逸的美差。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還是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來勉勵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