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央視主持人陳偉鴻攜央視網《超級工廠》走進慕思,探訪工業4.0數字化睡眠産業基地,對話慕思總裁姚吉慶,揭秘慕思健康睡眠産業的硬核“超級工廠”的科技實力。

一張床墊究竟是如何被生産出來走向千家萬戶的?這一次央視網《超級工廠》走進慕思,完整給外界呈現了科技賦能傳統制造業更新案例。
慕思2004年進入床墊行業時,當時的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
慕思總裁姚吉慶認為,慕思作為一家使命驅動的公司,一直緻力于讓人們睡得更好。慕思通過重新定義健康睡眠産業,開創了健康睡眠系統。堅持在産品體驗下功夫,堅持打造高顔值的爆品,慕思與全球優秀的設計師合作,建立國際化設計團隊,更迅速掌握行業流行的趨勢。
慕思的基因是整合創新。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寝具行業的生産制造基本停留在手工時代,而慕思集聚了全球不同的優質資源、前沿技術用于産品創新,将整個行業的制造水準提升至國際頂尖水準:資訊系統由德國舒樂公司、德國豪邁集團、美國IBM公司等世界知名企業提供;供應鍊生産線上的裝置由美國、德國、瑞士、法國等多個國家的著名自動化裝置供應商提供;而現場管理方案則是由日本專業團隊提供服務。這樣高的數字化程度,即便在軟體床行業發展曆史悠久的西方也極為少見。
陳偉鴻在探訪慕思“超級工廠”時,不時提到一個關鍵詞:“硬核”。那麼,慕思的“超級工廠”到底硬核在什麼地方呢?分為幾個方面:
首先,站穩潮頭,率先打造工業4.0。五年前,慕思在東莞市政府的帶領下,開始着手實施工業4.0戰略,推進智能制造,打造數字化工廠。通過工業4.0智能制造建設,在企業發展上形成很強的助力。一方面,技術提高企業效率,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了企業經營效益,更進一步增強企業綜合競争實力,應對企業轉型更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通過打造工業4.0,慕思提供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慕思采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應用新模式,通過提升産品設計的子產品化及标準化,建設産品研發定制平台,提供消費者及經銷商可選擇的定制定購平台,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柔性定制需求。
其次,建立超級實驗室,打造國家級檢測水準。超級工廠的概念不僅指的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流水線,還有前沿的高科技檢測裝置。慕思從2010年開始,投入建設國家級測試技術服務中心實驗室,累計總投入已經達到8000多萬元。這個實驗室堅持産品全檢測的原則,針對成品及原材料的理化檢測,幫助提升産品品質水準,確定産品的安全性與環保性。目前,這個實驗室已經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檢測能力和技術服務水準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科技創新之下,依然離不開工匠精神。從實驗室開始,每一種材料,每一道生産工序都要經過層層嚴苛把關,這種工匠精神已經貫徹到生産環節的每個細節。例如,真皮驗傷,每一塊真皮都要經過人工篩選。技術人員需要瞬間精準地找到一塊真皮中的瑕疵,隻要超過5㎜的瑕疵,都要被标注出來作為被處理的對象。人工篩選完成之後,再進行一次切割和重複篩選。
再比如,一根鋼線通過層層加工變成一張床網,在加工過程中,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制造成不同高度、軟硬度不同的彈簧。
“美好的品質都藏在細節中。”通過探訪了解慕思的材料質檢、二次複檢、生産研發、實驗室、金管家服務、六根文化等細節後,陳偉鴻感受到了慕思對品質的孜孜追求,由衷感歎。
還有一點,組織能力的提升。疫情期間,慕思得益于智能制造的底盤,進行數字化創新,迅速進行組織變革和營銷方式變革,切入直播,尋找到新的突破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全面的業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慕思已經成為一家數字化企業,其硬核之處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在傳統産業中,融入了技術基因,資料和技術驅動,實作定制化生産,引領智能化變革。
央視網《超級工廠》為我們展現了一張床墊走向千家萬戶之前的層層生産工藝,也展現了慕思作為一家制造型企業,在技術的驅動下,逐漸從“制造”走向“智造”,為中國家居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慕思始終圍繞“讓人們睡得更好”的使命,為消費者提供了舒适的健康睡眠新體驗。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很好地證明了如何重新定義行業、重新定義産品、重新定義生産商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
究其本質,在于慕思通過自己的不斷創新和服務來打造競争的護城河。慕思的打法,可以總結為兩大核心戰略,一是産品中心戰略,把産品做到極緻,不斷圍繞産品創新;二是顧客中心戰略,充分讓顧客滿意,超出顧客的期待和想象,堅持做口碑生意。相信慕思在未來智能制造的驅動下,将用科技搶占競争高地,為企業自身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廣大消費者的健康睡眠保駕護航。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