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作者:丁宜
當地時間3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的美籍華裔戴琦(Katherine Tai)以98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參議院投票,成為美國貿易代表。這是該職位60年曆史上首位亞裔女性及有色人種女性。
這位資深的經貿女律師,華裔學霸出身,公開表示要為美國勞工代言,曾花費數年時間代表美國跟中國打貿易官司,認為應“強硬”和“有政策”地對付中國,是美國在全球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堪稱一個典型的“香蕉人”。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下,除了行政機構能極大影響國家政策制定,國會和利益集團也可通過給總統和參與決策過程的官僚機構施壓,來達到同樣目的。這就要求有一個協調者在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及利益集團之間周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充分發揮了協調員和貿易衛士的角色,該機構首腦——美國貿易代表是内閣級别官員,直接對總統和國會負責。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文章評價,戴琦精通中國問題,經驗豐富且外交技巧娴熟。
接下來,這位對華老手會怎麼做?
1 “學霸”光環下的ABC
戴琦(Katherine Tai),1974年出生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長大。如同衆多華裔子弟一樣,她學習成績優異,是一名學霸。

戴琦(Katherine Tai)。
上大學前,戴琦就讀于希德威爾友誼學校。這所學校建立于1883年,位于華盛頓特區,是美國最著名的私立學校之一。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千金切爾西、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兩個女兒、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兒子都曾在此就讀。之後,戴琦分别在耶魯大學獲曆史學和文學學位,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位。
她曾在多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工作,是位擅長打經貿官司的資深律師;她曾在奧馬巴政府中作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法律團隊成員,成功處理了多起複雜的貿易案件;她被提名前是衆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顧問。
戴琦在多個正式公開場合聲稱自己是“移民的女兒”。她的父母出生于中國大陸,在台灣長大,後作為理工科研究所學生赴美求學。
她的父親是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研究員,曾幫助美軍的越戰老兵治愈戰争創傷。這家醫療機構被稱為“總統的醫院”,曾接診時任總統尼克松、艾森豪威爾、約翰遜;2020年10月,時任總統特朗普被确診新冠肺炎後,也被送往這裡治療。
她的母親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目前上司一個臨床實驗網,在遏制鴉片藥物泛濫領域從事治療工作。
源于家庭因素和學校學習,戴琦能講一口流利的國語,同時也講粵語和閩南語。她年幼時就讀的希德威爾友誼學校是華盛頓地區最注重中文課程的學校,學生從國中階段就得學習中文,一直到高中畢業。1996年至1998年,她曾以耶魯學者身份在中國廣州的中山大學教英文。她是為數不多精通國語的美國進階官員之一。
但無論“黑頭發、黃皮膚”的華裔外貌特征多麼明顯、漢語說得多麼好,戴琦都是一個典型的ABC(出生在美國的華裔)。2020年12月,她在提名儀式上的講話中提到一段涉華過往:她曾與美國同僚前往日内瓦向世界貿易組織狀告中國,當她舉起牌子表明自己代表美國作陳述時,内心無比驕傲自豪。
2 擁有好口碑的“打工者代言人”
在黨争激烈、政治極化嚴重的美國政壇,戴琦是難得的既受民主黨支援、也得到一些共和黨議員贊許的人物。
美國總統拜登和戴琦(右)。
美國前貿易代表、特朗普政府的關鍵人物之一萊特希澤對戴琦的工作成績表示認可。萊特希澤稱贊她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美墨加協定)談判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戴琦在2017年擔任衆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顧問期間,成功說服民主黨支援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後被更新為美墨加協定。
2019年,在與加拿大、墨西哥重新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時,戴琦被認為在改進社會條款方面表現出色。由于她的倡導,貿易協定中加入了以前從未列入的、開先河的一系列嚴格的勞工條款和環保條款,較好地平衡了工會、環保組織、遊說集團之間的競争性需求,獲得工會和商界的支援。
衆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尼爾說,戴琦在衆議院籌款委員會工作時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最大成績是“對我們成功改進美墨加協定,確定其獲得廣泛支援,進而得以通過所起的幕後作用”。
美墨加協定被認為是拜登政府未來貿易政策的模闆。戴琦認為,美國政府未來與英國、肯亞的自貿談判中應考慮吸收美墨加協定的成果。
戴琦還表示要“為美國勞工代言”,關注美國打工群體,其貿易政策會側重勞工和中産階級。她在2月24日參議院的提名聽證會作公開陳述時說,其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為美國勞工鼓與呼。她在美國全國對外貿易理事會線上視訊演講中說,未來願景是實施以勞動者為中心的貿易政策。這在實踐中意味着美國的貿易政策須惠及普通美國勞動者。
如今就任,戴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幫助美國走出疫情陰影和經濟危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短期内将緻力于強化美國供應鍊,使美國經濟重回正軌;從長期看,将支援創新,提高美國的競争優勢。
盡管屬于民主黨,但她也公開承認,特朗普政府在對華貿易方面做了一些正确事情,“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錯誤”。
有分析認為,盡管戴琦解決貿易糾紛的政策被打上實用主義者的标簽,但她會跳出自由貿易者與貿易保護主義者間的意識形态之争,基于現實做出理性判斷,是一個介于保守派和進步派之間的人物。
3 “強硬”“有政策”的對華老手
戴琦一直以來都對中國持批評态度,贊成強硬的對華路線,認為應“強硬”和“有政策”地對付中國。彭博社分析,戴琦将在中美談判中采取強硬路線,但同時秉持一種更有條理和務實的作風。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文章評價,她精通中國問題,經驗豐富且外交技巧娴熟。戴琦職業生涯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對華業績”是,聯合歐盟、日本、澳洲等建立國際聯盟,在世貿組織對華提起訴訟,反對中國限制稀土金屬出口。2014年,世貿組織裁定中國敗訴。第二年,中國取消稀土配額限制。
《金融時報》近來報道,中國正重新進行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行性研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産的F35隐形戰鬥機的電力系統等關鍵部件嚴重依賴稀土。2015年至2018年,美國進口的稀土中約80%來自中國。
戴琦曾在世貿組織負責對華貿易訴訟,在時任奧巴馬政府花費數年時間與中國打貿易官司,曾任《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顧問,在衆議院處理過供應鍊回遷等涉華事項。淵博的知識和處理複雜案件的技巧為她赢得聲譽。
美媒認為,她的專業知識有助于美國在知識産權等問題上與中國對抗,同時維持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正常的貿易關系。據悉,她将在内部争取對美國企業的補貼,以減少美國的對華依賴。
《日本經濟新聞》刊文認為,戴琦熟悉中國的結構問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文章說,拜登選擇戴琦說明他打算迅速解決懸而未決的貿易問題,同時與盟友合作,以應對在經濟領域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争。
法國《費加羅報》網站刊文分析,從根本上說,拜登打算在貿易問題上保持堅定立場,但要與歐盟等盟友結成統一戰線。
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不會徹底擺脫特朗普政府的對華緊張态勢。拜登說,戴琦會使用“不同的方式”。相比萊特希澤,她更傾向于多邊執行機制。白宮前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威廉姆斯指出,戴琦與萊特希澤最有可能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将利用世貿組織體系和歐盟對華施壓。
2020年8月,戴琦在美國進步中心說,貿易必須得到強有力的政治支援。她建議美國政府與國會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既針對中國采取防禦性措施,也積極主動作為,增強自身與中國競争的能力。在2月24日的提名聽證會上,她再次強調政府與國會建立“健康夥伴關系”對美國經貿政策的重要性。
4 與盟友與世界的“關鍵對話者”
拜登曾說,貿易将是美國的一個關鍵支柱,以便能更好地恢複和執行美國的外交政策。這足見貿易政策在美國政府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美國《紐約時報》援引拜登的話說,他不打算“在對國内和我們的勞工進行重大投資”之前啟動新的自貿談判,但新任貿易代表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確定美國的貿易規則得到充分執行。
戴琦若獲批美國貿易代表一職,将負責處理特朗普政府遺留的大部分貿易問題,落實美墨加協定相關條款,修複與盟友的貿易關系,改革世貿組織,應對氣候變化,等等。
她表示,美國要重建國際聯盟和夥伴關系,重新與國際機構接洽,以使全球各國共同應對諸如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經濟衰退等問題。而美墨加協定是獨特的跨黨派成就,代表了改革美國貿易政策的重要一步,應繼續重點落實這一協定。
與戴琦共事過的同僚這樣評價她:戴琦是具有合作性的上司人,有助于美國的經貿政策理性回歸,在全球範圍内赢得盟友的尊重。
歐洲媒體撰文稱,相比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會對歐洲有利得多。對歐盟來說,戴琦将成為一個關鍵對話者,她的提名利好歐洲。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檢驗美國總統拜登外交戰略“認真程度”的晴雨表是貿易政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文章分析,拜登團隊選擇戴琦是有意回歸多邊貿易路線。
戴琦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校友、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經濟系博士後劉琛告訴庫叔,就戴琦的經曆與主要政策觀點而言,她具有國際視野、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跨學科背景。
劉琛曾師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理查德·庫珀教授(Richard Cooper)。庫珀被譽為國際政治經濟國際合作理論之父,是服務了四位美國總統的前經濟事務副國務卿。20世紀70年代,他的國際合作理論推動了G7的建立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庫珀還主持設計了TPP,并使之真正落地。
劉琛認為,如今的世界局勢與70年代、也就是庫珀從政時期有相似之處。
曆史地看,合作視角是建設性政策的底座,在宏觀經濟特别是國際貿易領域尤為如此。她指出,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戴琦能否如庫珀等政壇前輩一樣,從國際合作(cooperation)與協作(coordination)的視角,提出創新性理論和可操作的行動方案值得期待。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