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東北(吉林)水蛭養殖基地的水蛭繁殖技術

東北水蛭的繁殖技術 :

寬體金線蛭冬季在泥土中和池底水中蟄伏越冬,在東北4月底或5月上旬出土。如果溫度尚低,出土的寬體金線蛭常躲在池邊由枯草和淤泥纏結成的泥團内。天氣轉暖後, 它們再出來活動。水蛭是雌雄同體動物,兩個個體交配異體受精,每個水蛭都可産卵,東北水蛭産卵繭期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棕褐色海綿狀卵繭産在池邊土中,離地面2~8厘米, 離水面約20厘米,這當然随天氣的幹旱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有變化。成熟個體經過交配平均能産4~5個卵繭。經過半個月左右孵化,幼蛭開始不斷鑽出卵繭,直 至8月上旬結束。每個卵繭能鑽出13~35條幼蛭,平均20條左右。隻有經過蟄伏越冬的成熟個體才能在春季進行交配和産卵繭,夏、秋季均不能繁殖後代。 水蛭的餌料 金線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人工養殖不宜放河蚌)等的體液。養殖池塘面積寬廣田螺可一次性投放,面積小可半月左右投放一次,投放一般按種蛭2~3倍投放。田螺繁殖期與寬體金線蛭繁殖期相吻合,小水蛭即可吃到小田螺,田螺自己野外捕捉和市場購買均可。

水蛭在産出卵繭後,一般不用人工照顧就可自然孵化出幼蛙來。但為了提高孵化率,減少天敵的危害,也有必要進行人工孵化。

如何看待東北(吉林)水蛭養殖基地的水蛭繁殖技術

一、自然孵化水蛭産出的卵繭在泥土中數小時後,繭壁逐漸硬化,壁外的許多泡沫逐漸遇風而幹燥,泡沫之間原先的壁破裂,隻剩下一些連接配接成五角或六角的短柱所組成的蜂窩狀或海綿狀保護層。水蛭的卵繭在自然條件下孵化需要溫度在20℃ 左右,溫度低則孵化時間長,長時間出現10 ℃ 以下的低溫,就有可能死亡,而不能孵化出幼蛭來。孵化濕度(指卵繭四周土壤中的含水量), 一般在30 %~40 %之間。土壤過濕,易闆結,不利于透氣;土壤過幹,易使卵繭失去水分過多,都不利于卵的孵化。  

卵繭在初形成時為紫紅色。随着時間的推移,數小時後轉變成淺紅色,最後變成紫色。卵繭長為9 ~ 15 毫米,寬為6 ~ 10 毫米。在自然界中,大約在5 月底、6 月初為初期孵化階段,孵化數占總數的20 %~30 % ;在6 月中旬為孵化盛期階段,孵化數占總數的40%~50%;在6 月下旬,大多數卵繭均已孵化,這段時期孵化數占總數的30 %~40 %。

如何看待東北(吉林)水蛭養殖基地的水蛭繁殖技術

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通過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或通過人為地創造适合孵化的環境,以提高孵化率的方法。

(一)全人工孵化

這種方法全部靠人工孵化,主要适用于産卵量少或剛開始養殖水蛭的養殖戶。全人工孵化一般選用塑膠、木制、搪瓷等盆、盒用具,底部放一層1~ 2 厘米厚的孵化土(可将松散的沙土和松壤土混合一起),然後将卵繭放入盆、盒内,為了保持一定的濕度,上面可以再蓋一層棉布等物。孵化時的溫度應控制在20℃ ~23 ℃ 之間,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卵繭的孵化。孵化土的濕度在30 % ~ 40%之間,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 % ~ 80 %之間。當濕度不足時,可直接向棉布上噴霧狀的水,但要防止過濕。在溫、濕度适宜的情況下,一般經過25 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蛙來。為了防止孵化出來的幼蛭亂爬、逃跑,可在孵化器下設一個較大的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倒入适量的水。根據水蛭的趨水性,使孵化出來的幼蛙,自然掉入水内。然後在水中放一些木棒或竹片等,供幼蛭爬到上面栖息。待卵繭全部孵出後,可整體轉入飼養場地,進行野外飼養。

如何看待東北(吉林)水蛭養殖基地的水蛭繁殖技術

(二)人工創造适宜環境自然孵化

當産卵繭量比較多,孵化的工作量較大時,可專門建立孵化養殖池,把卵繭裝入孵化器後,直接擺放到孵化養殖池的岸邊,利用自然溫度,然後再加上人工增加濕度的辦法,經過25 ~ 35 天,即可孵出幼蛙。随後幼蛭可自由爬向孵化養殖池中。但應注意,下雨天要遮蓋塑膠布,防止雨水過大,造成卵繭孵化不出幼蛭來。

東北水蛭養殖網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以形成集水蛭科研繁育,經營批發,技術推廣,市場貿易,水蛭種苗,水蛭幹品為主要經營項目的綜合性水蛭養殖網。 我們東北水蛭養殖基地是北方最大最專業的綜合性養殖基地,歡迎廣大客戶前來咨詢交流。

另2018年種苗、青年苗已經開始預訂了,預定優惠。同時回收水蛭幹品,并提供水蛭養殖一系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