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月2日 小䴙䴘

小䴙䴘(Tachybaptus ruficollis)(䴙䴘念作pì tī),俗稱“王八鴨子”,是䴙䴘目的小型水鳥中最常見的一種。由于常被見到漂在水面上,因而常被誤認作是野鴨,但實際上它和大家熟悉的鴨子們,以及鸻鹬類和秧雞等水鳥的親緣關系都不近。

5月2日 小䴙䴘

杭州西湖的小䴙䴘,繁殖羽(攝影:@鷹之舞)

5月2日 小䴙䴘

北京植物園的小䴙䴘,非繁殖羽(攝影:@鷹之舞)

小䴙䴘體長約25cm,體型與鴨子相似但更小而緊湊(其體型小于中國有分布的任何鴨類),且喙較尖而非鴨子的扁平。小䴙䴘的喙基部有一明顯的淡黃色斑點,虹膜也是淡黃色,頭頂暗褐色,頭側至頸栗色(繁殖羽),背部及兩翼深褐色,腹部淡褐色至灰白色。非繁殖羽頭頸部的栗紅色部分被灰褐色取代。幼鳥頭、頸部為灰白色,具有明顯的黑色縱紋。

5月2日 小䴙䴘

小䴙䴘幼鳥(圖檔來源見水印)

小䴙䴘的足部很特别,趾上有蹼(趾間的皮膜結構),但卻不是鴨子那種把趾與趾之間完全連接配接起來的蹼(叫全蹼足),而是葉子形狀分開的每個趾上都有的蹼(叫瓣蹼足)。除了小䴙䴘擁有這種蹼之外,秧雞也是這樣的足。

5月2日 小䴙䴘

小䴙䴘的瓣蹼足(圖檔來源見水印)

小䴙䴘的分布幾乎遍及整個歐亞大陸,在中國全境都有記錄,其中在東北和西北地區為夏候鳥,在華北及其以南均為留鳥。小䴙䴘是中國各地淡水濕地最常見的水鳥之一,也是城市裡有濕地的公園裡最常見的鳥種之一,一般活動于有水生植物且有一定深度(以便能夠潛水覓食)的坑塘、河流、湖泊、水庫甚至較深的水田,遷徙季節也在無植被的水域活動。

5月2日 小䴙䴘

小䴙䴘捕魚(圖檔來源:ianandhelen.co.uk)

小䴙䴘主要捕食小型魚類和水生節肢動物,極其擅長潛水捕食,在野外我們能經常見到小䴙䴘在水面上沒停留一會兒就一頭紮進水裡,過了好半天才從距離原來的位置有相當一段距離的地方重新浮到水面上。有時浮上來時喙上就銜着食物,吃掉了再繼續潛水。除了捕食外,如果有人或者猛禽接近它,它也會迅速潛水。雖說人主動離它近了它會躲開,但如果你隻是在岸邊觀察它的話,它時常還會遊過來靠近一些看看你,然後再遊開,是以我們都叫它“好奇的小䴙䴘”。

5月2日 小䴙䴘

潛水的小䴙䴘(圖檔來源:flickr)

小䴙䴘的叫聲像一串連續的氣泡聲響,十分特别,我初觀鳥時完全沒聽出來那居然是鳥叫出來的聲音,後來得知這麼小一隻鳥叫出那麼大動靜還很不像鳥叫時很是驚訝。

5月2日 小䴙䴘

浮巢上的小䴙䴘(圖檔來源見水印)

小䴙䴘在水面中央營造浮巢繁殖,巢材多為蘆葦莖、菖蒲葉及其他水草。每巢産卵2~5枚,也有7枚甚至10枚的記錄。小䴙䴘雛鳥有絨羽,可以遊泳,但仍需親鳥喂食一段時間。有趣的是,小䴙䴘的親鳥有時把孵化不久的雛鳥背在背上活動,很是溫馨。

5月2日 小䴙䴘

小䴙䴘親鳥背着寶寶(圖檔來源見水印)

(本文協同作者:@紅嘴藍鵲)

---------------------------------------- 王八鴨子分割線 ----------------------------------------

城市不單單屬于人類,也屬于潛藏在其間的數以億計的美好生命。果殼網攜手 阿克蘇諾貝爾,為你獻上最有誠意的年度禮物《城市物種月曆》。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p.s. 物種月曆有微信号了哦~ 如果紙質版月曆和小組帖還不能滿足你,掃描下方二維碼吧,物種月曆從此也可以随身攜帶啦!

5月2日 小䴙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