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點,太湖十八灣胡楊路路段。道路兩側的高大胡楊,在秋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聲響。
路西,胡楊後面一片數百畝嶄新農田内,數十台挖掘機正在進行最後的平整,農田上空不時有成群的白鹭飛過。
從雜草叢生的棄地到開闊平整的良田,66歲的胡埭許巷村民周惠民見證了家門口的這一“巨變”。再過幾天,“揚麥13”麥種就将在老周腳下的這片新良田進行大規模播種。
農田東側幾百米外,是一望無際的太湖。退捕一年後,湖内魚種更加豐富了,不時還會有魚兒躍出水面嬉戲。
金秋時節,“太湖美”正在美麗湖灣得到新的演繹。
糧食保供,年産數千噸
都市綠野,樂活田園。
為促進糧食穩産保供,建構現代化的農業體系,今年年初,濱湖區正式啟動高标準農田連片整治行動,按照“淨化、綠化、美化”的要求,對馬山、雪浪、胡埭境内的農田設施、環境配套等進行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兩千畝農田連片示範區基本完成。
“濱湖境内山水資源豐富,美麗田園提升堅持‘三化’标準,讓連片農田可耕、可賞、可玩。”據濱湖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管理科科長沈燕紅介紹,農田“淨化”就是要建立田園環境日常動态保潔機制;“綠化”是指在道路、河流、溝渠兩側适時、适地、适樹原則設定農田防護林帶;“美化”是指通過視覺景觀設計,打造農業景觀廊道,塑造美觀适宜的田間風貌。
馬山通過對群豐、嶂青等村的零散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群靈路旁的近千畝農田已經形成“田成方、路相通”的格局。在東部湖灣,位于紅沙灣太湖大堤旁的近500畝農田也正加速連片建設。據統計,無錫市區西部湖灣目前在用農田不足千畝,随着新良田的投入使用,未來湖灣每年糧食産量将達數千噸。
最美農田,既可耕也能賞
農田連片整治加速實施,良田功能恢複,景緻布局同時進行。
9月份,長三角最大湖濱型郊野公園首批項目在雪浪境内集中開工,公園占地約30平方公裡,東沿山水東路和長廣溪濕地公園,北至蠡湖景區,西南緊鄰太湖,通過優化區域環境來塑造環太湖生态旅遊新品牌,首批集中開工的項目涉及傳統村落環境提升、河道治理、農田連片整治等。
公園重要亮點雪浪水稻主題公園位于紅沙灣景區附近,按照高标準打造一片回歸樸素、自然甯靜的湖畔田園,提供傳統耕種體驗新平台,讓遊客走進這裡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田野樂趣。
馬山群靈路附近的農田,與靈山景區僅一路之隔,田内一條東西向的柏油馬路兩側将全部種上櫻花,打造獨特的櫻花大道,濕地内還會種上荷花等水生植物。農田内還将布置觀景塔,與一路之隔的靈山景區遙相呼應,景區遊客可俯瞰農田的野趣,塔上遊客也可遠觀景區的雄偉,形成“人在畫中、畫在人中”的觀景效果。
胡埭胡楊路旁的農田,除了糧食種植區,還規劃有薰衣草園區、田野迷宮等景點。未來還會和九龍灣花彩小鎮、張野古道及阖闾城遺址等景區“打通”連成一起,串珠成鍊,打造湖灣重要的“農業+旅遊”郊野生态旅遊區。
院地合作,打造種業總部
湖畔,重制風吹麥浪。湖裡,能見魚兒嬉戲。
太湖退捕一年,效果明顯。來自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最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以往約占太湖湖鮮年總産量近半的湖鲚因有了更充足的生長時間,加之食物網結構得以優化,湖鲚平均個頭由往年的12厘米增加至20厘米以上。
濱湖境内,太湖湖域面積為31.07萬畝,太湖岸線達108公裡。濱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阮玉林表示,一年來濱湖從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着手,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退捕成效顯著。
據介紹,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淡水水産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漁業資源和環境等領域先後承擔和完成了17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研究課題。前不久,濱湖區與中心将合力打造漁業科技研發中心和水産種業總部,進一步助力魚種培育和研發,讓更多優質湖鮮暢遊太湖。
打造種業總部,不僅瞄準湖裡,也聚焦良田。在快速推進高标準農田連片整治的同時,目前,濱湖農林部門正和區域内衆多科研院所開展創新研究,緻力研發一批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質水稻和小麥品種,確定高品質糧食供給。
濱湖正緻力打造“新魚米之鄉”,稻香、果香和花香将彌漫其間,“太湖美”歌聲更美了。
【來源:無錫市人民政府_魅力錫城】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