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10月31日,2021中國網球巡回賽·時代中國·廣州黃埔站暨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公開賽在廣州開發區國際網球學校打響了收官戰,随着吳易昺和鄭妩雙分别捧起男單與女單冠軍獎杯,這一CTA1000級别的羊城網球盛會也宣告順利落幕。

黃埔站落幕後,中巡賽佛山站将于11月打響。更令珠三角球迷興奮的是,中巡賽官方已經正式對外宣布,今年這一國内最高水準的網球巡回賽年終總決賽确定于12月落戶澳門特别行政區。也就是說接下來兩個月裡,國内網壇最受關注的賽事和明星都将雲集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球迷帶來多場網球盛宴。

事實上作為國内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網球運動發展一直走在國内前列。從多年前網球項目從民間引入、推廣,到如今各種國内外職業賽事和民間賽事紛紛進駐大灣區,衆多網球巨星接連到訪獻藝,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幾乎也是國内網球運動最為普及活躍的區域之一。而三地一衣帶水的地緣關系更是多年來促進着網球運動融合進步。随着下一屆全運會将由粵港澳聯合舉辦,三地網協的高層管理人員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也齊齊表态,希望能加強交流,将大灣區“網有引力”四個字帶上新台階。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吳易昺成功衛冕中國網球巡回賽廣州黃埔站冠軍。

談古

港商為廣州帶來最早的“網球熱”

10月29日,借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舉行的機會,一場主題為“網有引力”的粵港澳大灣區網球文化沙龍活動在廣州開發區國際網球學校舉行。來自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的網球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其中既有各地網球協會組織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有常年活躍在賽事一線的職業教練與青少年運動員代表。南都記者便在沙龍現場見到了被譽為“廣州網球活字典”的體壇名宿何澤國老先生,通過老先生的描述,向大家揭開了粵港兩地網球情緣是如何開啟的。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廣東網球活字典”何澤國在沙龍上回憶廣東網球興起史。

“我自己接觸網球是(上世紀)80年代,記得當時也是路過沙面的網球場,看到裡面一些香港來廣州的經商人士在打網球,覺得這個運動好像很有趣,就跟人學習起來。”何老告訴記者,他年輕時是國内最早一批乒乓球專業運動員,曾報名過首屆全運會,退役後也一直從事乒乓球教學工作,但接觸網球後立即愛上了這項運動,網球也成為他乒乓球老本行之外最為熱衷的體育項目。“那時候廣州打網球的人很少,最早除了港澳商人外,主要是一班進階知識分子和醫生等人在打,畢竟打網球的裝備、場地費用都比較高,普通市民接觸網球的機會遠非像現在這樣常見。”

正如何老所說,網球項目在傳入廣州的早期階段并沒有得到迅速普及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受場地等硬體條件限制。哪怕是擁有百年曆史的沙面球場,最早也是沙地為主的場地,并不符合現代網球訓練要求,更不要提舉行有些規格的國際賽事。而據何澤國回憶,來自香港的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在其間發揮了推動作用。“我記得霍英東先生投資白天鵝飯店之後,就也出資把沙面網球場整理得很好,把沙地改成了硬地。後來他又投資在番禺飯店做過一片真的草地網球場,那應該也是廣州曆史上第一次有草地網球場,我也有幸去打過球,感覺是非常舒服的。再後來借六運會之機,(上世紀)90年代廣州個别高檔小區就也有配備了網球場的,特别是到了90年代後期天河網球學校建立後,廣州終于有了比較大規模的網球專業場地,這項運動也逐漸輻射到佛山、江門等地,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說起霍英東先生,何澤國也通過網球與他有過不少交流。“霍先生自己很愛打網球的。他那時每隔一個月、有時甚至是一禮拜,就會來沙面打球,也是在他的帶動下,漸漸我們有了一批固定的本地球友,大家定期打球,成立了西關網球會。霍先生還邀請過我們去香港參加友誼賽,這個交流過程可以說是增長了大家的見識,也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職業網球是個什麼樣子。”何澤國自己就把女兒何景華送去學習了網球,如今何景華已經成為廣東省網球隊的專業教練。

“應該說香港的網球愛好者在早年廣州民間網球的興起過程裡是扮演過很重要的推動者角色的。”何澤國說。“也正是他們的帶動,使得廣東成為網球運動在國内最早得到推廣的地區,才漸漸有了我們如今蓬勃發展的局面。”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2009年桑普拉斯(右)和阿加西(左)到澳門打表演賽,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盛事。新華社發

港澳網壇開先河

在廣東乃至中國網球出現職業比賽和職業球員之前,港澳地區顯然起步得更早,特别是香港網球更是一度代表着華人網壇的最高水準。南都記者也在本次沙龍上專訪了香港網球總會會長莫君逸,他也帶着記者回顧了香港網球發展史上的許多重要時刻。

“其實網球運動早在1900年以前已經在香港開始發展了,香港網球總會在1909年就已經創立,因為當時香港的網球場是以草地為主,是以是叫做香港草地網球協會。”莫君逸說。“也正是有了協會的系統化辦賽和訓練體系,網球運動在香港的發展速度很快,到了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有來自香港的選手參加國際比賽了。”而香港球員也曾經在國際賽場上取得過不俗戰績,女将徐婉園獲得過1962年亞運會女雙銀牌,另一位女子名将希麗敏更是在1983年拿到了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的女雙冠軍,成為首位問鼎大滿貫賽事冠軍的香港網球運動員。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職業賽事放到港澳舉行,比如WTA女子巡回賽的前身以及ATP男子巡回賽的前身賽事都曾在香港連續舉辦多年。大牌國際球星們也陸續亮相在港澳賽事中,數十年來包括桑普拉斯、阿加西、張德培、費德勒、克裡斯特爾斯、小威廉姆斯以及深受三地球迷喜愛的李娜、鄭潔、晏紫等中國球員,都曾赴港澳參賽,為當地網球運動造勢的同時,還帶動了體育旅遊業的發展。

澳門網球總會理事長吳玉玲就透露,當年已經退役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到澳門打過一場表演賽。“那場比賽真正是一票難求,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問我能不能買到票,可我也沒有多餘的了。我兒子還去給兩位天王當‘球童’了呢!”吳玉玲笑道。“這個比賽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關于體育如何可以幫助到澳門旅遊發展,當時給了一個很好的方向,那就是要由體育發展澳門的産業,帶動旅遊。”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很多國際網壇巨星都喜歡到香港比賽。圖為2015年大威廉姆斯在香港公開賽八強賽後向球迷揮手緻意。新華社發

講今

大灣區融合帶來星光熠熠

如果說過去廣東的球迷還曾經羨慕過港澳球迷有眼福能在家門口看到那麼多高水準比賽和高水準巨星,那麼近年來随着網球運動在廣東地區的不斷普及,各類網球賽事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萌生。

目前有統計的國際高水準職業網球賽事持續在大灣區舉辦的就有WTA深圳年終總決賽、WTA珠海超級精英賽、WTA廣州公開賽、ATP深圳公開賽、ATP珠海公開賽,再加上從2014年開始重新于香港恢複舉辦的WTA香港公開賽,也就是說世界網壇最頂級的品牌賽事每年就會有6個落戶在大灣區,堪稱國内職業網球高水準賽事最密集的區域。近年來包括莎拉波娃、穆雷、小茲維列夫、哈勒普等許多人氣明星也頻頻來到珠三角地區參賽,加上大灣區交通發達和資訊便利帶來的條件,每年到了中國網球季時,赴大灣區觀賽加旅遊已經成了一些球迷們的固定節目。

“我采訪過國内外很多地方的網球比賽,在我看來大灣區的網球氛圍是國内最好的地區之一。”曾于一年内跑遍四大滿貫的著名網球攝影師李建藝告訴記者。“廣州、珠海、深圳都有高水準的職業賽事,加上香港的WTA比賽,澳門也經常會舉辦高端的表演賽,在我看來,完全可以把三地聯合一起推薦給全世界球迷,我會告訴他們大灣區網球是世界網球的一顆明珠,而網球運動也應該成為大灣區體育的一張國際名片。”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深圳于2019年首次舉辦了WTA年終總決賽。圖為張帥/斯托瑟組合在雙打比賽中。新華社發

事實上即便是這兩年因為客觀原因許多國際比賽無法落地,大灣區也依然吸引着各種國内網壇品牌賽事争先來搶占市場,無論是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發起的中巡賽(CTA),還是在青少年網球群體中頗受熱捧的“鄭潔杯”“穗明杯”等民間賽事,都把大灣區作為重點推廣區域。而這也帶來了各類網球人才的聚集,本地年青一代的競技水準得到不斷提升。在一個多月前落幕的全運會群體比賽中,廣東網球隊就拿到了3金2銀4銅的好成績,而香港特區網球隊和澳門特區網球隊也都有所斬獲,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績背後是有三地融合互助的背景。

“乘着背靠祖國之利,多年來我們香港球員和内地球員是有很多機會去交流學習的。”香港網球總會會長莫君逸說。“包括這次全運會。因為疫情,我們的運動員無法去參加國際比賽,但有賴廣東方面的幫助,讓我們能夠提前到廣州來訓練以備戰全運會。雖然最後距離獎牌就了一步之遙,有點可惜,我們還是非常感謝廣東網協給予我們的幫助,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去與廣東網協合作。”

澳門網球總會理事長吳玉玲也透露,目前澳門網球的精英球員們已經長期固定在珠海橫琴網球中心進行訓練。“有個大灣區網球發展基地在橫琴那邊,希望通過這個合作,比如我們的賽事放在那邊,歡迎大灣區球員都到那裡比賽,這樣大家就不用出去了,我們的球員也有更多的比賽機會。”

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落幕,小小網球演繹大灣區“網有引力”

南都記者主持粵港澳網球沙龍,著名足球述評員何輝(左二)、澳門網球總會理事長吳玉玲(中)、廣東網球名宿曾精雄(右二)及企業代表(右一)齊聚一堂,展望大灣區網球的未來。

共建未來

粵港澳全運會創造絕佳機遇

提及今年大灣區舉行的網球比賽,剛剛落幕的CTA1000中巡賽廣州黃埔站自然是目前競技水準最高的賽事,名将吳易昺和鄭妩雙也在本站各自拿到男女單打桂冠,掀起羊城網球熱潮。不過這并非大灣區今年最後的網球高潮,事實上就在昨天,中巡賽還正式對外官方宣布,2021年中巡賽年終總決賽将在澳門特區舉辦,再加上本月還要開打的佛山站比賽,大灣區的網球熱潮顯然還将持續一段時間。

“我覺得這是總局給澳門的一個特别好的大禮物。”談及中巡賽總決賽将在澳門舉辦,澳門網球總會理事長吳玉玲非常興奮,她同時也指出,也許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網球人士可以共同合作,打造出一個像中巡賽這樣的屬于大灣區的網球賽事品牌。“我們的硬體在全國已經很好了,比如深圳有可以舉辦WTA年終總決賽的場地,珠海有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廣州有奧體。我們大灣區有這麼好的硬體,有像恰好時這樣出色的體育産業硬體供應商,還有好的教育訓練系統,有這麼多好教練,在大灣區裡辦一個像中巡賽這樣比賽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我也覺得這對大灣區球員幫助很大。”

香港網球總會會長莫君逸也非常希望粵港澳三地網壇能加強合作,進而帶動整個大灣區青少年網球運動的進步。“我們現在每年有大大小小14個國際賽事和超過30個本地賽事,球員們也很渴望能多和内地高水準選手交流,大家互相切磋球技,才能更好地共同提升競技水準。”

而四年後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舉辦的全運會顯然會進一步為三地網球運動的融合創造機遇。“下屆全運會網球比賽舉辦地點還沒定,但是我對下一屆全運會運動員競技水準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吳玉玲說。“也希望全運會的舉辦能把大灣區的網球合作推到另外一個層次,包括整個體育産業的發展,都能借此有一個騰飛。”

專題采寫:南都記者 汪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