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另一個戰線,一刻也未放松

外地旅客來漢全程要亮“綠碼”,快遞包裹送至市民手中要經過四輪消毒,境外人員抵達機場走硬隔離專用通道,進口冷鍊食品“鄂冷鍊”全面管控……

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在機場、港口、火車站、物流快遞轉運中心等場所探訪,發現各個點位均堅持“人物地”同防,嚴而又嚴、細之又細,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外防輸入”戰線一刻也未放松。

全面築牢“人防”屏障

外地旅客來漢全程要亮“綠碼”

另一個戰線,一刻也未放松

漢口火車站乘客經過自動測溫系統。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請各位旅客出示綠碼,配合檢查!”8月8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火車站出站口,小喇叭不斷提示旅客主動“亮碼”,從業人員在一旁提醒引導。

記者看到,所有來漢人員都要憑健康碼“綠碼”才能通行,對于中高風險地區和境外返漢人員還設有待轉服務驿站,全市每個區都在此設定了服務點。

“我們首先要求旅客量體溫、填相應表格,再聯系街道和社群,旅客在此等待被轉運隔離。”漢陽區駐武漢火車站防疫專班從業人員王航說,針對不同的旅客采取不同的舉措,有的是要求居家隔離,有的是到酒店隔離。

在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的出口處,有專人值守,旅客亮“綠碼”進入後還要經過紅外測溫。“機場防控措施一直十分嚴格,我們24小時值守。”天河機場從業人員張育瑩介紹,來自低風險地區的旅客亮“綠碼”、測溫後可通行;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旅客,通過專用通道直接轉運,對國際航班入境通道實行全封閉硬隔離管理。

不但要嚴防“外來人”,還要盯住“自己人”,築牢“人防”屏障。武漢鐵路公安處武漢火車站派出所民警周晨宇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讓同僚拎着酒精壺對着全身一頓猛噴,噴完了再查體溫,顯示正常後才讓出門。“我們自己本身有嚴格的防疫程式,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旅客負責。”

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對天河機場從業人員實施分級管控,按照暴露風險劃分為高、較高、中高、中、低風險五類人員,落實集中隔離、集中居住,加密核酸檢測頻次,盡可能減少與社會面的交叉。

全面夯實“物防”根基

郵件送至市民手中前經過四輪消毒

另一個戰線,一刻也未放松

陽邏保稅園公司冷庫實施“紅區”管理。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8月5日,陽邏保稅園公司冷庫的保管員、32歲的陳乙多,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回家了。

陳乙多和其他三個同僚,每天兩點一線:上班在保稅園冷庫,下班後由專車送到隔離酒店。“去年11月以來,一直這樣。”陳乙多說,他們現在4個人一班,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都為陰性。

武漢新港陽邏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中的這座冷庫,其産品送往全國各地,是武漢外防輸入的最前沿陣地。

“件件檢,件件消!”陽邏保稅園公司營運服務部主管張祺介紹,目前,10萬餘件庫存貨物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和消毒,并建立進口冷鍊食品資訊台賬,進出庫的貨物必須提供海關通關證明、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和核酸檢測報告。

8月9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華中最大的郵件集散進行中心——武漢郵區中心局,一輛滿載郵件的郵車駛入大門前,兩側的6根立柱上的小孔立即自動噴出霧狀的消毒藥水,對車輛進行全面消毒。

在郵件分揀中心,每個卸車口處都安裝了高分子霧化自動消毒器。武漢郵區中心局運作維護中心經理熊書明說,這套裝置的消毒速度達到了300件/分鐘,在保證郵件全面消殺的同時,還能避免郵件被打濕。

在位于東西湖區走馬嶺的百世快遞武漢轉運中心,經過自動掃碼識别後,一件件郵件在自動分揀系統上分撥到不同的“賽道”,到達末端的不同站點派件卡口。在這裡,也有專人對這些郵件再次進行消殺。

百世快遞武漢轉運中心進階經理王剛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在中轉、轉運環節的最後一道消殺,就是為了把好‘出口關’,這些快遞件運送到武漢各個快遞站點,還會經過新的消殺程式。”

武漢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将織細織密郵政快遞行業疫情防線,對于跨省運輸途中的涉疫郵件快件,立即實施攔截、隔離管控,堅決守住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關口。

全面打牢“地防”陣地

進口冷鍊食品“鄂冷鍊”全面管控

另一個戰線,一刻也未放松

天河機場從業人員對貨物進行消殺。

8月9日上午,在天河機場機坪,耳邊是飛機發動機震耳的轟鳴聲,地面熱浪陣陣,現場保障從業人員黃鶴身着密閉嚴實的防護服,往返在幾個機位之間監督裝卸員保障作業。

“平時每天要負責三四個航班,每個航班貨運保障用時4小時左右。”黃鶴說,機坪保障作業區域作為“紅區”,一線從業人員全部身着嚴密防護的全套防護服,夏天長期處于上蒸下煮的三溫暖模式。

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介紹,對于入境航班機組,在監督入境航班機組轉運期間從業人員全程佩戴N95口罩;轉運機組的車輛通過實體隔離實作無接觸式轉運服務,每次專車專用完畢後做好終末消殺。

記者在T3航站樓二樓國際旅客到達口看到,這裡設定了一條全透明、全封閉的硬隔離專用通道,境外旅客通過這條通道可抵達航站樓一樓的天河機場境外來漢人員疫情防控工作專班處。

“落細落實入境航班客貨全流程閉環管理,築牢疫情防控防線‘地防’陣地。”專班從業人員黎漢祥介紹,入境人員到達此處後,整個轉運過程實作全流程封閉運作,避免入境人員與外界接觸。同時加強對轉運車輛和相關設施的管理與消殺。

陽邏保稅園公司營運服務部主管張祺介紹,“地防”就是要確定冷庫的環境安全。按照有關要求,去年11月20日起對冷庫實行最嚴格的“紅區”管理,進口冷鍊食品實行“六專”(專庫、專人、專通道、專台賬、專工具、專消殺)管理。

“進口冷鍊食品,始終保持最嚴格的‘紅區’監管。”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全市對進口冷鍊食品生産經營機關應用“鄂冷鍊”平台進行全面管控,沒有“鄂冷鍊”碼的一律不得出庫、不得運輸、不得采購、不得生産加工、不得銷售。

長江日報出品 采寫:記者陳永權 王謙 圖檔:記者喻志勇 李永剛 攝

來源: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