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1234

作者:浮雲浪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h1>

有這樣一則關于馬雲的趣聞:

有一次,馬雲參加阿裡巴巴銷售人員的教育訓練,發現銷售教育訓練的講師在給大家講“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段子。

馬雲聽了五分鐘,非常生氣,立刻把教育訓練老師開除了。

因為馬雲覺得,把産品賣給那些不需要這個産品的客戶,是騙術,不是銷售術!

很多文章都會拿這個例子舉例,說馬雲是一個講誠信的人。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1234

因為在他看來,銷售還是需要有原則的,不能欺騙使用者。

但是,這個故事就真的隻能有這樣一種解讀呢?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其實是一個經典的MBA案例,但是很多老師确實太水,隻是把這個案例說成了一個騙術。

我們不如換一個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2</h1>

交易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如果從這句話了解,賣梳子給和尚無疑是一個騙術。

因為和尚确實沒有用梳子的需求,總不能買一把梳子用來梳腿毛吧。

即使有個别超凡脫俗的和尚,雖然出家了依舊留着長發,但這個消費群體的市場也不大,算是一個極其小的賽道,使用者需求極小。

是以,不光是賣梳子給和尚是一個騙術,銷售本身做的也是一個費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1234

但和尚本身還有一層明顯的屬性是寺廟裡的僧人,是以,可以把梳子賣給寺廟。

這時的梳子,就從一個日用品,變成了寺廟裡的一個文創産品。

而和尚,從原先的消費者,變成了管道。

通過寺廟這個管道,向來寺廟燒香的善男信女販賣“開過光”的梳子。

如此一來,梳子就可以順順當當地賣給和尚了,并且和尚也能從中大賺一筆。

梳子作為一個消費品,能發揮它最大價值的還是将他賣給長發飄飄的人,是以,賣給任何不适長發飄飄的人,都可以将這個人看作是一個“中間的管道”。

如此一來,“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滑稽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1234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5">3</h1>

聊到寺廟,就不得不聊幾句寺廟裡面或者外面經常賣的“開光法器”了。

“開光”二字在任何佛典裡面都是沒有的,是佛教傳入中原之後的産物。

開光儀式最早是道教有的,道士們圍着一堆法器又唱又跳,和尚們覺得這個不錯,有儀式感。

并且沒開光之前一個法器賣給不明真相的群衆也就十幾塊錢,開完光之後,就能賣幾千甚至上萬了。

和尚們覺得這樣來錢快,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生意。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1234

而這,也引入了營銷中另外一個非常核心的内容,如何提高使用者的客單價。

開光無疑是一個可以提高法器客單價最好最快也是香客們最買賬的方式。

通過“開光”的方式,将一個不值錢的法器就能賣到天價,算是另外一個面試常見的智障問題“如何把1瓶水賣到100元”的變形。

問題的核心都在于把一個不值錢的東西賣到貴到離譜的價格,那解題的方式,依舊是如何提高本身物品的附加值。

比如,這瓶水雖然賣100元,但是會有99元捐贈給慈善機構。

再比如,你買下這瓶100元的水,可以得到一個和名人共進午餐的機會,類似巴菲特的午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9">4</h1>

營銷的本質是需求,挖掘使用者需求是營銷的第一步。

香客們其實不是想買一個法器,而是想買一份安心,想買一份希望。

比起賣一個冷冰冰的法器,開過光聽過高僧誦經的法器,是不是更能寄托香客的希望呢?

無論是如何賣梳子,還是寺廟要增加法器“開光”這個環節,背後都是有着深刻的營銷哲學,聽故事就是圖一樂。

如何在自己的市場領域熟練使用市場細分、目标市場、市場定位進行營銷才是重點。

對于營銷高手而言,不是靠忽悠來賣貨的,而是無處不在的使用者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