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州灣綠鳍馬面鲀苗種 小網箱養殖技術淺析

海州灣綠鳍馬面鲀苗種小網箱養殖技術淺析

文/ 朱夕波

海州灣位于國家重點開發的沿海主軸線與新亞歐大陸橋沿橋經濟帶的交彙處、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資源匮乏,捕撈業由于國家燃油補貼政策的調整面臨嚴峻的考驗;陸域等工業發展,給整個工廠化養殖業帶來沖擊,養殖規模急劇下降,工廠化養殖産業被動壓縮;淺海筏式養殖以低值貝類為主,養殖品種單一,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風險高,近幾年由于海水水質變化以及種質退化等原因,貝類養殖受阻,急需探索海水新品種養殖。

正值國家大力發展海洋事業之際,山東省全面推進“海上糧倉”建設,海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發展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海水網箱養殖業可以由近海海域擴大到深水海域,可減輕淺海、港灣、灘塗養殖的壓力,充分發揮藍色國土資源給海水養殖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有利于産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漁民的轉業轉産;其高産、高效、大容量、環保型的養殖模式使海水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方向發展,有利于實作海洋農牧化的戰略目标;海域開闊,水體流動友善,有利于生态環境的保護,減少海水養殖自身所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提高商品魚産品品質,減少養殖病害。

綠鳍馬面鲀屬于硬骨魚綱,單角鲀科,俗名橡皮魚、剝皮魚、老鼠魚、豬魚、皮匠魚。分布于北韓、日本、印度洋非洲東岸以及中國東海、黃海、渤海、上海地區見于長江口等海域,屬于外海近底層魚類。其常生活栖息于水深50m~120m。鳍條墨綠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為綠色,故而得名。其肉味鮮美,含脂量高、營養豐富且生長迅速,經濟價值高,是我國優良的經濟海水魚類。曾經綠鳍馬面鲀是海捕亞軍,海州灣是其主要産卵場之一,産卵期在5月~6月份。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過度捕撈等原因,捕撈量急劇下降,1995年産量僅0.2萬噸,自然資源量大幅下降。

海州灣綠鳍馬面鲀苗種 小網箱養殖技術淺析

圖1 綠鳍馬面鲀

近年來,市面上很少能見到綠鳍馬面鲀的蹤影,并且市場價格不斷攀升。400g以上的活魚在青島、深圳、廣州市場售價每公斤150元以上,而250g到300g的冰鮮魚在沿海城市更是作為進階日料魚材料供不應求。為了豐富綠鳍馬面鲀資源筆者在海水網箱進行了綠鳍馬面鲀養殖探索,試驗證明:在海州灣内,進行綠鳍馬面鲀大規格苗種海水小網箱養殖成功。

一、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用魚來源

實驗所用綠鳍馬面鲀苗種由中國水産科學院黃海水産研究所魚類團隊提供,實驗中所有綠鳍馬面鲀苗種均來自于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健康幼魚。

(二)實驗設定

綠鳍馬面鲀苗種樣本:随機挑選兩個網箱分别作為兩個處理組,對每一個處理組的苗種進行取樣,每組随機采集20尾量體長和體重。

試驗從2019年5月底開始,2019年5月底至7月初全部魚苗進行網箱養殖。在魚苗規格達到8cm~10cm之間時分苗一次。

(三)試驗條件

網箱地點為海州灣北部日照市水産集團岚山分公司養殖基地,養殖海域水質無污染,海域環境品質總體狀況較好,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标準。養殖網箱為方形網箱,網箱規格為5m×5m(長×寬),深3m。

魚苗網目0.8cm~2cm(其中分苗前網目0.8cm~1.0cm、分苗後網目在1.5cm~2.0cm),單個網箱最大養殖水體積75m 3 ,有效水體積65m 3 。試驗期間試驗水域水溫在20℃~29℃。

(四)飼料投喂

綠鳍馬面鲀所用的飼料為配合飼料和小蝦皮,投喂量根據魚苗規格和水溫确定。詳見表1。

表1 投喂次數對照表

海州灣綠鳍馬面鲀苗種 小網箱養殖技術淺析

二、養殖生産管理

(一)水溫及水質名額

海州灣多年平均表層海水溫度為14.4℃。年平均表層水溫最高為17.4℃,最低為13.0℃。3月~8月為升溫期,以4月~7月升溫期最好,平均速率為4.8℃/月;7月~9月為平均水溫最高季節,其中8月份表層水溫最高,平均水溫為26.5℃。9月~12月為降溫期,以10月~12月降溫最快;1月、2月為月平均最低溫度月,其中2月份水溫最低,為2.9℃。綠鳍馬面鲀苗種養殖最佳水溫在20℃~26℃,實驗選擇5月~7月在海州灣内進行小網箱養殖。對鹽度具有廣适性,在鹽度為25~32的海水中都能快速生長。養殖期間每日定時(7:00、18:00)記錄水溫、餌料投喂量、養殖魚死亡情況以及天氣情況。

(二)苗種

1.魚體:放養苗種要求魚體完整,體表光滑無病竈,色澤正常,體制健壯、有活力,無傷、無蟲、無病。

2.規格:放養苗種規格3cm~5cm,規格整齊。

3.檢疫:從異地購苗時應進行檢疫,嚴防異地病原生物傳播。

4.運輸:苗種運輸前停食2天,長途運輸水溫溫差控制在5℃以内,運輸途中調整水溫在18℃左右。

5.苗種投放:選擇水溫在22℃左右的時候進行投放,并做好防護措施,防止魚苗受傷,確定成活率。

(三)養殖密度

詳見表2。

表2 不同規格苗種養殖密度

海州灣綠鳍馬面鲀苗種 小網箱養殖技術淺析

三、結論

實驗證明在海州灣進行綠鳍馬面鲀網箱養殖是成功的。綠鳍馬面鲀在海州灣網箱内生長速度最快的時間是5月~7月,其中6月中旬前後長勢最好,生長最佳水溫在20℃~26℃之間,綠鳍馬面鲀對鹽度要求不高,可耐受鹽度範圍比較廣。

苗種品質及苗種規格直接影響養殖存活率。選擇規格适宜、無損傷和無病害的綠鳍馬面鲀苗種進行小網箱養殖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小規格苗種(3cm~5cm)在海州灣内5月~7月之間的适宜水溫環境中平均日增長最大。待體長達到大規格(11cm~14cm)後,可以考慮放養到大網箱中進行養成。也可以采取陸海接力的形式,采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海水網箱養殖相結合,降低養殖成本和耗能,縮短養殖周期,提高産量,進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從目前來看,在海州灣内進行綠鳍馬面鲀網箱養殖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