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深不吃洋芋絲的原因是怕被尖刺破嗓子,我差億點點就信了

作者:南方都市報
周深不吃洋芋絲的原因是怕被尖刺破嗓子,我差億點點就信了

前幾天梗王周深又給大家貢獻了一個愚人節小幽默,說是自己為了管理嗓子,洋芋絲都不吃,因為怕劃傷聲帶。這個洋芋梗很快上了熱搜,也是非常歡樂了。

玩笑歸玩笑,它還是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畢竟廣大熱愛歌唱事業的網友,很多人平時也愛跟朋友去唱K,宅家還會錄錄全民K歌發朋友圈,相信大家都是資深麥霸(兼聲樂小白)了。

究竟洋芋冤不冤枉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還是去問了下專業的歌唱演員,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會因為要表演不吃特定食物;平時要怎麼保護嗓子;以及對于想要唱歌更好聽的普通人,專業人士又會有什麼管理聲音的建議。

專業歌唱演員真的不吃特定的食物麼?

唱歌似乎人人都會,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産生的。花腔女高音在表演時,聲帶振動頻率超過每秒1000次。喉嚨裡發生的億萬次微小碰撞,才能呈現出一場聲樂盛宴。聲帶位于喉嚨中部,由聲帶肌、聲帶韌帶和黏膜三部分組成,它是個左右對稱的結構,看起來就像是許願骨。當人們不說話的時候,聲帶是張開的,人們呼吸時空氣通過聲帶中間的三角裂隙(聲門裂)進入肺裡。而當人們說話或者唱歌的時候,空氣從肺部向上出來,聲帶向中間靠攏并産生振動,就産生我們所聽到的聲音。

聲帶包含了人體中最密集的神經組織,聲帶肌肉調節着聲帶的張力,進而改變振動的頻率。振動幅度越大,聲調就越高。每個人去到KTV都能吼兩嗓子,但想要唱得動人卻并非易事。對聲帶的不正确使用也可能造成一些損傷,影響到聲樂的呈現,是以專業歌手很注意聲帶的健康,這點并非是玩笑。

但為了保護聲帶什麼食物吃什麼食物不吃,就完全因人而異了,這個跟先天條件和飲食習慣都有關系。

好比很多廣東人,吃得太辣可能連說話都覺得不舒服了,更别說要去飙一段《青藏高原》。但你要生活在川渝,連炒菜的鍋都是辣的,别人從小這麼吃好像也沒啥問題。

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的副教授張玫瑰就是四川人,她每周都吃麻辣火鍋,不吃不舒服,嗓音的表現力依舊很出色。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出後則喜歡嚼冰塊,類似運動員比賽前冰敷一樣,用冰塊給聲帶降降溫消消腫。

吃什麼不一定影響嗓音,但喝水不夠一定影響聲帶健康。

喝水不是簡單吞兩口水,潤一下聲帶表面,而是要身體有吸收到足夠的水分,聲帶肌肉才能維持良好的有彈性的狀态。覺得口幹的時候再喝就已經不太行了,是以歌唱演員會随身帶着水壺,以便全天候地大量補充水分。

像歌唱演員很多不太喜歡坐飛機,因為機艙裡實在太幹燥了,長時間呆在過于幹燥的環境會影響到聲帶的狀況。但他們又經常要去各地演出,國際航班一坐十幾個小時也是常事,有些演員就會在飛機上戴上面具保濕,讓喉嚨始終保持在最舒服的狀态。

好聲音需要像運動員一樣的健康管理

普通人唱K可能開始很豪邁聲音洪亮,然後唱兩首就開始低下去了,聲音啞了也沒氣了。但歌唱演員一場音樂會下來兩個小時,而且可能各地巡演連演幾十場,為什麼總能保持這麼飽滿渾厚的音色呢?

保持聲帶的健康還需要整體的健康管理。放假在KTV唱歌大家可能先喝了兩杯酒,然後環境嘈雜之前講話聊天靠吼的,等到開始真正開唱的時候聲帶很快就疲勞了。歌唱演員一般會戒煙限酒,平時說話也會注意保護嗓子,然後也不熬夜,就像運動員一樣保持好的身體狀态。

我們平時說話時發聲用的是喉嚨,但聲樂訓練時很強調氣息的運用,要用共鳴腔發聲,而不是純粹靠嗓子喊。這就好像運動員需要肢體協調完成高難度動作,演唱時也需要讓歌者各個身體部位協調,調動全身上下不同位置的共鳴腔,盡量用最小的力氣去發出最恢弘的聲音,這才能有力氣連唱幾個小時。

氣息的掌控需要不斷地練習,隻有通過練習你才會知道自己聲音的優勢和極限在哪裡,進而用好這個工具。一場音樂會我們看到的演唱會隻有兩個小時,但準備工作可能長達數月,就像是賽車手适應不同賽段的路面和天氣狀況,歌唱演員也會對應不同的演出場地進行調整。

從三四百人的室内樂演奏廳,到上千人的大劇院劇場,再到幾千人的演藝中心,發聲方法都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在小廳用力過猛就會讓觀衆感覺太過了,少了那種娓娓道來的溫柔诠釋;同樣的力度在大劇場可能又會顯得欠火候,聲音的穿透力不夠無法直擊人心。

而且歌唱演員也會像賽車手一樣去反複推敲每個作品的小細節,什麼路面用什麼技術,怎麼過彎時間最短風險也可控,作品演唱也是需要一點一點做調整和規劃,在音樂會開始前就設計好了每一個作品需要采用的技術和可能的風險。

平時網友們在家自己上APP唱歌,錄音前也可以多練習幾遍,哪句歌詞用什麼樣的情緒,哪裡輕快哪裡高亢,在正式錄之前大緻有個藍圖,錄出來效果也會比随便唱要好很多。

心态跟壓力也會對嗓音有影響。有時大家碰到公司年會表演,或者去KTV發現有新認識的朋友,唱歌都容易感到緊張,而且是越唱越緊張,唱到後面難免聲音越來越小,氣息不穩還有點顫抖。這種壓力其實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像帕瓦羅蒂那樣世界知名的男高音,他也會覺得緊張,帕瓦羅蒂喜歡在演出前去音樂廳裡找彎的釘子,找到了他就會很高興,認為這次的演出會很順利,這就是給自己的積極心理暗示。

表演本身就是壓力很大的事情,在鎂光燈下毫無保留地展示你自己,甚至是展示内心最柔軟的地方,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以專業歌唱演員也會像運動員一樣去學習調節壓力,像是看一些運動心理學的書,學會自律和韌性。自律才能完成千百次的訓練,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像是舞台上演出服出狀況,或是麥突然沒有聲音,演唱能力穩定才能更好地處理危機。

普通人想要唱歌更好聽的技能點

很多歌唱愛好者在家也會經常唱唱歌,沒事上上全民K歌、唱吧什麼的錄個音發個圈,節假日約上小夥伴們去K房釋放一下壓力,甚至是小型聚會慶典上去給親朋好友們唱首歌助助興。那如果普通人想唱得更好聽,有什麼技能點可以加持呢?

1、靈活利用家裡的空間

通常家裡沒有專業的錄音室,在開放的陽台上唱歌就感覺音質不是很好,因為聲音擴散出去不會被反射回來,也不會有混響。要是在開放的陽台上APP錄歌,可能還會有噪音幹擾,比如錄的時候突然有輛車開過摁喇叭,偶爾傳來一兩句鄰居小孩響亮的哭聲,甚至樓下裝修的聲音也錄進去了。在家練歌其實可以選擇家裡的衣帽間,密閉的空間起到降噪的效果,而且還加入了一點混響,音質會更好。

2、學習一些聲樂技巧

無論是跟聲樂老師學習還是網上找資源自學,了解一些樂理知識,學習正确的發聲方法都很重要。歌唱演員其實也需要不斷地跟着聲樂老師學習,因為老師能給予中肯的評價和回報,會在曲目編排和演唱風格上給到更多的指引。普通人覺得自己唱歌不好聽,很可能是因為選擇的歌并不适合自己的音域,唱着當然感覺吃力。

3、适時讓聲帶休息

大家平時不要在聲帶狀況不好的時候勉強唱歌,像是感冒了或者疲勞時,唱歌都容易影響聲帶健康。歌唱演員經過了長達十年的訓練,才能夠在聲帶狀況不佳的時候依舊呈現一場完整的演出,但普通人沒有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像很多歌壇巨星有些時候演唱也是有瑕疵的,但瑕疵也是現場魅力的一部分,那些帶着個人印記的現場演出也成就了很多經典。

4、唱歌尋求的是突破自我

作為音樂愛好者,學會享受每一次演唱的樂趣,别覺得自己唱不好就氣餒不想唱了,不需要人人都唱得跟帕瓦羅蒂一樣,你隻要比起自己有進步就可以了。

唱歌其實是個自我發現的過程,專業人士也會不斷嘗試突破自我,青年歌唱家洪之光最近也在用當下流行的短視訊方式去演繹經典歌劇《卡門》。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年紀去演唱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因為你的審美、閱曆和心境都不一樣了。

大家平時有空可以多聽各種不同類型的歌,尋找最适合自己演繹的作品,也多點跟朋友們一起唱歌切磋交流,這個不斷去突破邊界的過程就會讓自己很有成就感。

本文專業指導:南楓,青年男高音歌劇演員,美國西北大學、耶魯大學歌劇專業雙碩士,湖南衛視《聲入人心》第一季成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