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國際共識,共創美好未來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談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
上司人第十六次峰會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習近平主席以視訊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上司人第十六次峰會,并發表題為《團結行動,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主席繼近期密集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司人峰會、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後,再次出席重要多邊活動,是我國深入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重大外交行動。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複,世界經濟脆弱複蘇,氣候變化挑戰突出,國際地區熱點交織,全球進入新一輪動蕩調整期。在人類曆史的關鍵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舉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結合二十國集團的使命責任,系統提出國際社會團結戰勝疫情的正确方向、重振世界經濟的可行舉措、完善全球治理的長遠之策,為全球實作包容可持續發展凝聚廣泛共識,注入強勁動力,充分彰顯了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和責任擔當。
一、凝聚國際共識,推動深化全球抗疫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近兩年,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打赢疫情阻擊戰面臨重重困難。特别是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免疫鴻溝還在拉大,不僅遲滞了全球戰勝疫情的程序,更是對廣大開發中國家人民的嚴重不公。習近平主席最先提出新冠疫苗應該成為全球公共産品,做出了促進疫苗公平可及的“中國承諾”。中國采取一系列紮實行動落實這一莊重承諾,迄已向世界提供超16億劑疫苗,全年将對外提供超過20億劑,是世界上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為構築全球免疫防線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又鄭重提出了“全球疫苗合作行動倡議”,包括支援同開發中國家聯合研發,加大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支援世界貿易組織就疫苗知識産權豁免早作決定,加強疫苗及原輔料跨境貿易合作,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緊急使用清單推進疫苗互認,為開發中國家擷取疫苗提供金融支援等6個方面重要舉措。這一倡議充分展現出中國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将有力推進國際疫苗合作,為早日戰勝疫情注入信心和動力。二十國集團彙集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和疫苗生産國,如果能齊心協力踐行這一倡議,落實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的共識,在疫苗國際合作上先行一步,将會有力促進全球疫苗可及性和公平配置設定,為人類早日戰勝病毒做出更大貢獻。
二、堅持标本兼治,推動世界經濟穩定複蘇。疫情給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格局帶來了複雜深刻影響。通脹攀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産業鍊供應鍊不暢等因素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複蘇勢頭有所減弱,下行風險和不确定性明顯上升,國際社會擔憂情緒不斷加劇。針對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影響,習近平主席指出,二十國集團要發揮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作用,促進全球主要經濟體間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避免對開發中國家産生負面外溢影響。要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帶動作用,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更多豐碩成果。習近平主席還在會上宣布倡議舉辦産業鍊供應鍊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邀請二十國集團成員和相關國際組織共同參與,彙聚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的強大合力。
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世界經濟重回增長軌道并實作中長期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不僅立足目前,更着眼長遠,明确指出要在采取措施應對疫情沖擊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全球經濟體系和規則,彌補日益突出的治理赤字。要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為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提供政治指引,保障開發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和發展空間。要落實好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份額檢查、特别提款權增發、國際開發協會增資等程序,不斷擴大開發中國家資源和話語權。
習近平主席還宣布,中國願将特别提款權轉借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低收入國家,再次展現了中方與廣大開發中國家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一貫立場,将為開發中國家集中資源抗擊疫情和恢複經濟提供有力支援。
三、倡導共同發展,推動建構全球發展共同體。疫情給國際社會帶來多重危機,吞噬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南北“發展鴻溝”持續擴大,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也是各國民心所向。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起“全球發展倡議”。羅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進一步闡述了“全球發展倡議”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強調要将增進人民福祉、實作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包容性,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呼籲将發展合作置于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二十國集團議程的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對接,助力實作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主張得到衆多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的歡迎和響應,認為“全球發展倡議”為國際社會落實2030年議程、推進經濟複蘇描繪了合作藍圖,同二十國集團推動全球發展的宗旨和重點方向高度契合,有助于凝聚全球合力,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加快實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
四、完善數字治理,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刻重塑人類社會,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加速創新,疫情背景下新技術、新業态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個别國家大搞科技“高牆”和技術封鎖,破壞了國際創新合作氛圍,阻礙了數字經濟正常發展。對此,習近平主席強調,人為搞“小圈子”,甚至以意識形态劃線,隻會制造隔閡、增加障礙,對科技創新有百害而無一益。二十國集團要共擔數字時代的全球責任,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幫助開發中國家跨越“數字鴻溝”。
規則缺失是目前全球數字治理領域面臨的突出挑戰。習近平主席在會上宣布,中方已決定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這展現了中國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及相關規則制定的建設性姿态,也反映出中方緻力于擴大開放、對接國際高水準規則标準的堅定決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于全球前列,中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不僅将為各成員提供廣闊市場,拉緊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紐帶,也将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并将為維護和完善全球數字治理機制、挖掘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做出中國貢獻。中方此前還提出《全球資料安全倡議》,我們願在此基礎上探讨制定反映各方意願、尊重各方利益的數字治理國際規則,積極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
五、呵護地球家園,推動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此次峰會适逢《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前夕,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指出了國際氣候合作和全球氣候治理的原則和方向,強調二十國集團應秉持“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全面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發達國家要在減排問題上做出表率,充分照顧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困難和關切,落實氣候融資承諾,并在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支援。這些重要主張指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力推動了國際社會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各國特别是廣大開發中國家不僅要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還肩負着推進工業化、改善民生福祉、實作發展的重大使命。近期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劇,給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帶來直接沖擊。這充分說明,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和社會民生密不可分。在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深入闡述了統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兼顧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民生等重要主張,深刻回答了如何守護好生态、發展兩條底線的時代課題,呼籲二十國集團在這方面加強合作,為各國探索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智慧,赢得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援和贊賞。
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高度重視生态文明建設,始終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從去年二十國集團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氣候雄心峰會”,到今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習近平主席站在人類永續發展的高度,一以貫之推動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重申中國将力争2030年前實作二氧化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這意味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将在最短時間内,完成碳排放強度全球最大降幅。羅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建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等重要舉措,展示了中國言必行、行必果的大國擔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潮起東方,風正帆懸。我們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赢,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深入參與二十國集團合作,為全球團結抗疫、促進世界經濟複蘇發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新的貢獻,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