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上海與電影一直有着不解之緣。而電影院作為城市的公共文化場域,也在魔都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細數上海的電影院,上至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的長者,下至移居不久的新市民,抑或曾經流連于此的過客,都耳熟能詳的,位于江甯路奉賢路口的美琪大戲院,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作為上海“孤島時期”最後落成的電影院,今年她即将迎來八十誕辰。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2020年,上海首次公布15個建築遺産保護利用示範案例,其中就包括美琪大戲院

自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第一座鉛皮影戲院于海甯路乍浦路口落成,電影院便如雨後春筍般在上海的各個角落拔地而起。到了解放初期,不論是數量、建築的華美程度、硬體的完備、片目的豐富,上海的電影院不僅領全中國的風氣之先,在遠東地區也是獨占鳌頭。

時至今日,上海的電影院數量,依舊遠超中國其他城市(據2020年的統計資料,上海有影院3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多80家)。然而,舊時都會中人流如織的“大戲院”(解放前大型獨棟電影院多以此命名),拆的拆,改的改,多數終究淪為曆史塵埃裡的刹那芳華。如今英姿不改、功能不變的,屈指可數,而依舊保留最初命名的,隻剩美琪大戲院一家。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為紀念落成八十周年紀念,美琪大戲院特意搜集舊刊,出了一期複古号外

美琪大戲院于1941年10月15日正式開門迎客,由亞洲影院公司籌建。開業之前,滬上的兩份報章《新聞報》和《亞洲影訊》(由亞洲影院公司自行發行)已是競相報道。

據1941年6月11日及7月2日出版的《亞洲影訊》刊載的消息,這座“上海正需要着最前進的戲院”籌備兩年有餘,耗資三百餘萬元。而在1941年9月20日及9月26日出版的《新聞報》的廣告上,則赫然寫着“三年籌備 四百萬金”。不論是兩年還是三年、三百萬還是四百萬,其建造曆時之久、所資之不菲,毋庸置疑。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範文照手繪的美琪大戲院舊貌

這座新式影院由著名建築師範文照設計,外觀呈裝飾主義風格,材料選擇鋼筋水泥等防火材質。而美琪開業之前的最佳宣傳,還是與影院本身密不可分,其影響也延續至今。

開業前,影院的英文名字早早确定為Majestic Theatre,但中文名字遲遲未公布。亞洲影院公司索性在自家的《亞洲影訊》上刊出廣告,有獎征名。最終,七位幸運的讀者平分五百元酬金,每人得七十元五角二分(根據上海總工會的資料,當年上海普通勞工一個月的平均工資約67元)。

之是以“美琪”二次能雀屏中選,“除與西名諧音外,字面上已有相當涵義。先論‘美’字,是象征該院外觀之善,論語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之句;至于‘琪’字,琪者美也,象征這時代最前線的戲院的一切設施配備,如美‘玉’之無瑕,而‘皎如玉樹(即琪樹)臨風前’地玉立于東方,雄視乎海上。再者MAJESTIC原有莊嚴,宏麗,王者之義,古之以‘玉’為喻的,有李華含元殿賦之‘玉宇璇階,雲門露閣’,鮑照詩之‘璇閨玉墀上椒閣’,水經注有‘金台玉阙’之句。然則此壯麗如玉阙金台之戲院啟幕之後,行見仕女如歸,左傳中‘……聞君親舉玉趾,将辱于敝邑’一語,将改為‘将辱于敝院’了。中獎諸君所注命名意義,我私人最欽佩的是居滋善君之‘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闾之珣玗琪焉”,貴院裝置宏麗,獨步遠東,故名’。”(《亞洲影訊》1941年7月30日)

名字是有了,接下來就是開業當天的首映影片該選哪部。彼時的影迷與今日并無不同,都以第一時間看到好萊塢大片為追求。但當時限于獨家放映的版權,上海的首輪西片影院隻有四家。

米高梅出品的影片,首輪隻在靜安寺路上隸屬遠東影業公司的大華大戲院(今南京西路742号,前身為夏令配克影戲園,後改名為新華電影院,1994年拆除)放映,就在美琪開業的前一年,《亂世佳人》在此地的上映可謂盛況空前。

隸屬于亞洲影院公司的南京大戲院(今上海音樂廳)、大光明戲院(今大光明電影院)及國泰大戲院(今國泰電影院)承包了二十世紀福斯、派拉蒙、華納、環球、雷電華、哥倫比亞、聯美七家好萊塢公司的首輪放映。是以,美琪大戲院的首映影片無疑是上述七家好萊塢公司出品的新片中的一部。

最終,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彩色歌舞片《美月琪花》(Moon Over Miami)中選。該片于1941年6月18日在美國上映,在交通不便捷的八十年前,僅時隔四個月,便能讓上海的市民一睹為快,可算名副其實的好萊塢新片了。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當年,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刊登的《美月琪花》的廣告

這部由沃爾特·朗(《國王與我》《小公主》《康康舞》)執導,唐·阿米契、貝蒂·格拉布爾、羅伯特·卡明斯主演,圍繞着一對想要釣金龜婿的姊妹花展開的浪漫喜劇,如今在“豆瓣”上的中文名為《情定邁阿密》。雖然《美月琪花》的譯名,一聽就是故意貼合新影院的名字,但也不輸信達雅,畢竟影片裡既有邁阿密度假勝地的美景明月,也不缺如花似玉的美人。

《美月琪花》首映當日,全場爆滿,美國駐滬海軍麥令司樂隊擔任現場伴奏,部分放映收入捐助上海盲童學校。到了第二年的9月,美琪首度放映國産片——根據巴金原著改編的《春》,一天三場,連日爆滿。1945年11月,平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在抗日戰争之後的首度登台,便是在美琪。

解放之後,美琪作為影院的功能漸漸被劇院取代,重要演出不斷,并曾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一度更名為“北京影劇院”。好在她的公共文藝場所的職能,始終保持不變,未曾挪作他用。而在改革開放後,美琪也是幸運的,未如張愛玲鐘愛的平安大戲院那般被經濟發展的浪潮吞噬,徹底消失不見。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1970年代,美琪大戲院更名為“北京影劇院”

2016年,經過長達五年修舊如舊的改造,美琪大戲院重新開門迎客。2017年,美琪恢複電影放映,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指定影院外,不定期放映藝術影片。重裝上陣以來,美琪舉辦了“王丹鳳影片展映”“西班牙電影大師展”“向大師緻敬:西奧·安哲羅普洛斯”“2020西班牙電影大師展”“意大利電影大師展”“英倫電影大師展”等多項活動。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2021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影片票根

2021年,美琪開辦“藝述電影”講座,通過講述、對談等形式,從電影作品出發,延展到文學、音樂、繪畫、建築等相關藝術領域,讓影迷得以深入電影背後的文化與藝術故事。此外,美琪推出的電影文創産品,也是影迷的心頭好,尤其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影片票根,更是受到影迷的廣泛歡迎并競相收藏。

走過了八十載芳華的美琪大戲院,曆久彌新,正迎來她最好的時光。

走過八十載芳華,美琪大戲院迎來最好的時光

根據八十年前的設計,整修一新的美琪的大廳頂部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