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再聊了一下日本的九三式魚雷時,有朋友提議介紹一下二戰時期主要海軍國家的艦載魚雷,是以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美日英三國主要的艦載航空魚雷。相比水面艦艇和潛艇搭載的魚雷在技術上和性能上存在的巨大差距,當時主要的航母使用國家——美日英三國在艦載航空魚雷的性能上差距并不大,而且都有過輝煌的戰績。

大和鎮樓圖
說到使用艦載機進行魚雷攻擊,不得不提英國的1940年10月使用劍魚攻擊機偷襲意大利的塔蘭托軍港,英國艦載機出動21架魚雷機, 以損失2架和耗用8條魚雷及少量炸彈的代價, 就擊沉、擊傷意大利海軍3艘戰列艦,直接廢掉了意大利海軍一半的實力。但英國最早使用艦載機攻擊水面大型主力戰艦并不是在塔蘭托戰役中,而是在同年6月的“弩炮行動”中,皇家海軍“皇家方舟号”航母的12架劍魚攻擊機用魚雷攻擊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奧蘭軍港裡的法國艦隊,雖然此時主力戰艦的炮火發揮的作用更大,但航空魚雷也同樣給法國軍艦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劍魚在攻擊德國俾斯麥号戰列艦時,因為魚雷打壞了舵機,導緻俾斯麥無法逃回法國的軍港。但值得注意的是,劍魚在針對法國和意大利的的攻擊中,也同樣打壞過黎塞留号戰列艦和維内托号戰列艦的舵機。而劍魚使用的魚雷就是MK-XII型航空魚雷,這款航空魚雷直徑450毫米,長度和速度未知(沒找到資料,有找到資料的可以評論區補充一下),重量為702公斤,内部裝藥172公斤TNT炸藥。是以這款魚雷的高光時刻其實就是擊毀俾斯麥号戰列艦的舵機,為英國艦隊直接創造擊沉俾斯麥号的條件。
而用航母攻擊對方主力戰艦的方法也被日本人學去,1941年日本也用相同的戰術偷襲夏威夷的珍珠港,直接廢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艦。而日本海軍97艦攻使用的魚雷是91式航空魚雷,這款魚雷最早是在1931年(日本皇紀2591年,是以也被稱為91式),這款魚雷全長5.27米,直徑450毫米,魚雷全重785公斤,魚雷彈頭裝藥150公斤,擁有36節、42節、44節三個檔位的調節速度,在36節的航速下最高可擁有3公裡的射程。由于技術上的限制,它的最大投放速度被限制在480km/h内,且投放速度最高為50米。
是以日本對這樣的魚雷性能并沒有太大的滿足,于是在技術上進行突破更新,在整個太平洋戰争時期,日本所有的航空魚雷都是在91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前後共有10個改型。其中以“九一式改三”型最為典型,它是太平洋戰争日軍主要使用的空射魚雷,與前面生産的魚雷相比有不少改進的地方。由于裝藥和航行機構的改變重新設計魚雷重心,并借此修改穩定舵以及魚雷彈頭構型,并再次增加彈頭重量以及小幅增加投擲速度限制。其彈體重量達到了852公斤,彈頭裝藥量達到了240公斤,長度拉長到5.47米。最重要的是它的最大投放高度提到了200米,而且可以在648公裡每小時的速度下進行投放。不過最大射程限制在了1.5公裡,航速為42節。
比日英國和日本的航空魚雷,美國的MK-13型魚雷。不管是體積還是裝藥量上都是最大的。以MK-13原型為例,它的直徑達到了56.9厘米,魚雷裝藥為178公斤。雖然該型魚雷早在1932年就成功通過測試,但是一直拖到1938年才傳遞海軍,而且魚雷很多毛病都沒有解決,如航行會向左偏航、定深失效,螺旋槳入水時損壞等故障,至于引信不佳,是各國航空魚雷的通病。在電影《決戰中途島》裡就有美軍艦載機的機對日本軍艦投放該型魚雷,但擊中目标後沒有引爆而是魚雷撞壞了引信。
美軍自己也将魚雷不斷的改進,一直改進到MK-13 Mod10型,這個型号的魚雷重量達到了1噸,彈頭中藥達到了275公斤,雖然航速隻有33.5節/3.6公裡的射程,這是它的最大投放高度達到了910米,而且最大投放速度也高達759米。所有航空魚雷當中投放限制最小的一款魚雷。這意味着魚雷機可以快速抵近,并且在相對高的高度高速投放,打完就跑極大的提高了魚雷機的生存能力。這種相對較好用一點的魚雷,一直到1944年才傳遞美軍使用。而MK-13這款航空魚雷最令人驕傲的戰績,那就是擊沉了武藏号和大和号兩艘巨型戰列艦。武藏号在兩側中雷的情況下扛了19枚魚雷,大和号在單側中雷的情況下扛了10枚魚雷。
都說開魚雷機的是勇士,開轟炸機的都是瘋子。這是因為魚雷機在進行投雷的時候要将高度降低,并且進行低速平穩的飛行,此時極易遭到敵方防空火力的攔截,是以損失率是非常大。太平洋戰争初期日本海軍的魚雷機飛行員戰死率就高達在30-50%,到戰争後期面對美國高效強有力的防空火力時候,日本海軍進行晝間攻擊的魚雷機飛行員戰死率高90-100%,基本上隻要是駕駛魚雷機的基本都得玩完。從上面簡單的數字可以看出。美英日三國在航空魚雷上的差別,三家都有擁有不俗的戰績,但對于誰更勝一籌,你又有如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