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傳說中有不少被詛咒過得曲子,聽者或亡命,或滅家,最嚴重的甚至有亡國之曲。據筆者所知,最早記載受到詛咒的曲子誕生在商朝。曆史的記述是這樣的:
<h1 class="pgc-h-center-line">1</h1>
根據《史記》記載,商纣王帝辛是個極聰明的人,他學習能力強,力大無窮,且能言善辯。然而他并沒有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而是專搞歪門邪道。

纣王喜歡聽淫蕩的樂曲。當然,我們現在無法想象這種樂曲是什麼樣子,司馬遷隻用了四個字來形容:靡靡之音。
帝辛在靡靡之音的伴奏下,和女子們赤身裸體追逐大鬧。帝辛和妲己發明了各種殘酷的刑罰,殘害生靈。
在上古時代,樂曲上可以通鬼神,下可以教化萬民。比如舜歌唱《南風》,使得天下得到治理。
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歡心。
因為《南風》這首樂曲是生長隻音,複合天地的意志,得到了萬國的歡心。然而纣王的曲子不符合天地的意志,是以國家滅亡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2</h1>
數代以後的春秋時期,濮水邊的驿站裡,衛靈公夜半無眠。就在他在房中踱步時,突然聽到了一陣奇怪的琴聲。那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樂曲,像是黑暗中的誘惑。
他問身邊人有沒有聽到琴聲,身邊人說沒有。他又叫來了樂官師涓,他給師涓說:
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為我聽而寫之。
師涓聽到了。他讓師涓仔細聽,把譜子記錄下來。師涓端坐下來,仔細聽着,竟然真的把譜子記錄了下來。
師涓給衛靈公說,譜子已經記下來了。但還不熟悉。衛靈公就允許他再多練習一晚。第二天師涓說可以了,于是他們起身去了晉國。
<h1 class="pgc-h-center-line">3</h1>
晉平公在施惠台上擺下酒宴招待衛靈公。飲酒到酣暢淋漓時,衛靈公說,我帶來了一首新曲子,請為您演奏助興。然後指令師涓取琴彈奏。
一曲還沒彈完,晉國的樂師阻止了他。晉國樂師說,這是師延為纣王做的靡靡之音。纣王死後,師延投濮水而死。這是被詛咒過得曲子,聽到這首曲子的國家,必然要滅亡。
但晉平公說,我就是喜歡這樣的音樂,讓師涓把他演奏完。晉平公轉身問自己的樂官,有沒有更悲傷更動人的曲子。樂官說,黃帝祭祀鬼神的曲子更動人,但您德行太淺,不适合聽。
晉平公執意要聽,樂官隻得演奏。突然間狂風暴雨而至,瓦片被刮地滿天橫飛。随後三年晉國大旱,寸草不生。
“大風至而雨随之,飛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懼,伏于廊屋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
在這之後,晉國逐漸衰弱,六卿皆大,趙韓魏三家分晉。
<h1 class="pgc-h-center-line">4</h1>
真的有被詛咒的曲子嗎?筆者覺得不然。太史公所要表達的,并非是說真有詛咒這回事兒。所謂被詛咒的曲子,不過是精神鴉片。
上古的帝王演奏樂曲并不是要娛樂自己,而是為了治理人民。在儒家的觀念中,樂曲是宣傳德行的工具,所演奏的樂曲必須複合規範。
“夫上古明王舉樂者,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将欲為治也。”
當纣王和晉平公沉迷于這種靡靡之音時,便不能再把心思放在治理國家之上。繼而不再聽取忠臣之谏,不再聽百姓之聲。國家必然會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