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是中國古老的果樹之一,長期以來人們食其果,觀其花。
梨花潔白秀麗,微有淡香。開花時有綠葉托襯,更顯現其素潔淡雅。常讓人有幽雅飄逸之想,極大地豐富了古人的精神生活。
清明賞梨花是文人的閑趣雅事,溫庭筠有詩曰:“梨花雪壓枝,莺啭柳如絲”,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描繪京城遊春時寫道:“緩入都門,斜陽禦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
文人多稱贊梨花的高潔素雅,甚至以此花自比。詩人王維與好友丘為,曾作《左掖梨花》詩互相唱和,丘為詩曰:
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王維應和:
閑灑階邊草,輕随箔外風。
黃莺弄不足,銜入未央宮。
這兩首唱和詩,都以梨花的品性自比。
梨果在中國古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徐光啟的名著《農政全書》載:“上可貢于歲貢,下可奉于盤珍”,曾被人稱為“百果之宗”。
唐代人很喜歡把梨蒸着吃,貫休有詩《田家作》曰:“田家老翁無可作,晝甑蒸梨香漠漠”。
吃梨的行家對不同品種梨的可口性分的很清,宋代邵雍就是吃梨的行家之一,他在《食梨》中寫道:
願君莫愛金花梨,願君須愛紅消梨。
金花紅消兩般味,一般顔色如胭脂。
紅消食之甘如饴,金花食之颦雙眉。
詩中極言梨之味美與差別,也隻有真正愛梨者才能體味并寫出這樣詩。
▲ 宋人邵雍比較推崇的紅消梨
梨,不但是古人愛吃的水果,還很适用于合藥,尤其是鵝梨。蘇轼的《與歐陽知晦四首》中提到用鵝梨合藥:“合藥須鵝梨,嶺外固無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
鵝梨氣味芳香清郁
也是香家常用來制香的材料
香類書籍中記載的小龍涎香、江南李主煎沉香、笑梅香、小宗香、仙茰(萸)香等,都使用了鵝梨。
仙茰(萸)香:甘菊蕊一兩、檀香一兩、零陵香一兩、白芷一兩、腦、麝各少許乳缽研,右為末,以梨汁和劑撚作餅子曝幹。
小龍涎香:沉香一兩 龍腦半錢。右為細末,以鵝梨汁作餅子爇之。
清人王訢在《青煙錄》中有對小龍涎香的評價:“此獨幕喜劇之最清厚者。以唐時宋清三勻煎較之。減麝臍而濟以梨汁,煞有思意。”
三勻煎,是唐代京城長安藥商所調制的合香,以龍腦、麝香、沉香調和制作香丸名為“三勻煎”,焚此丸香有富貴清妙之意。
常被古人用來合香的鵝梨,很有可能屬于現今河北一帶的鴨梨品種,宋代無鴨梨之稱,而以鵝梨著名。
宋人董弅的《閑燕常談》中記載“河朔十厘清氣,為鵝梨占了八分。”可見鵝梨在河北的地位之重要和名氣之大。
如今,在河北一些地方也将鴨梨的一類品種稱為“鵝頭梨”。
鵝梨在宋代備受宋人推崇,宋代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有:“自從北郡無人到,不見鵝梨今幾年”,描寫對這種佳果的懷念;而另一著名官僚洪适也有詩:“新鵝借顔色,甘蜜添滋味”。
用鵝梨制作的香中最著名的
當屬江南李主帳中香
前幾年熱播劇《甄嬛傳》中的安陵容最擅長用梨做的“帳中香”,就源于江南李主帳中香。
江南李主帳中香:沉香一兩細剉,加鵝梨十枚切研取汁,右用銀器盛蒸三次,梨汁幹即可爇。
另一方,
沉香末一兩,檀香末一錢,鵝梨十枚。右以鵝梨刻去瓤核,如甕子狀,入香末,仍将梨頂簽蓋,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勻,久窨,可爇。
把裝有沉檀香屑的鵝梨放入密封器中蒸之,讓沉、檀諸香染上鵝梨的果香,互相交織出帶有果香的複合香型。
沉檀與梨汁蒸制後,可以中和沉檀焚燒時尾煙的燥氣。《青煙錄》的作者王訢在“帳中香法”中講到他曾用花露或梨汁、頻果(蘋果)汁、榠楂汁與沉檀蒸之,焚燒時香氣清潤可喜。
在宋代梨的品種很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梁市面上的飲食果子有河北鵝梨、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栖梨、漉梨等。
除了鵝梨古人也曾用沙梨合香,在《陳氏香譜》中有一方 “廬陵香”就使用了沙梨。
廬陵香:紫檀七十二铢(三兩,屑之,蒸一兩半)、棧香十二铢(半兩)、沉香六铢(一分)、麝香三铢(一錢一字)、蘇合香五铢(二錢二分,不用亦可)、甲香二铢(一錢,制過)、玄參末一铢(半錢)
右用沙梨十枚切片研絞,取汁。青州棗二十枚,水二碗濃煎汁,浸紫檀一夕,微火煑滴。入煉蜜及焰硝各半兩,與諸香研和,窨一月爇之。
沙梨屬于梨品種的一個大的種群系列,多種植于在溫暖多雨的區域,主要産于長江流域的華中、華東和西南各省。
沙梨大多數品種果實近球形,果皮褐色或淡黃色。
如今,像浙江義烏山花梨、嚴州雪梨、福建正和大雪梨、廣西灌陽雪梨、四川蒼溪梨、雲南呈貢寶珠梨、貴州鹹甯大雪梨,都屬于沙梨系統的品種。
除了梨汁與果肉,物盡其用的古人也用梨渣與其他果皮、果滓制作“小四和香”,與沉檀龍麝制作的“四合香”相呼應。
小四和香:香橙皮、荔枝殼、甘蔗滓以及榠楂核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分,為末,調和成丸。
這種以樸素的自然材料制作的香,也被文人稱為“山林四和香”。
宋人陳郁的《藏一話腴》中記載“香有富貴四和,不若台閣四和,台閣四和不若山林四和”。可見文人還是比較推崇以果皮核滓制作,帶有山林之氣的自然之香。
在清代,皇宮中每逢大年初一,太和殿的香爐中也焚燒一種由梨及蘋婆等果皮制作的“四棄香”,清人況周頤在《眉廬叢話》中評價此香“清微澹遠,迥殊常品”。
吃水果時,剩下的果皮果核不要當垃圾丢掉。儲存起來制作一款小四和香,雖說味道比不上名貴的沉檀,但也别有一番雅趣。
萬物皆有“香”
就像《小窗幽記》中說的
取老松柏之根枝實葉,共搗治之,研風昉羼和之,每焚一丸,亦足助清苦。
關注公衆号香道:xiangdao100 檢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