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本章講述春秋戰國五大刺客:魯國人曹沫、吳國人專諸、晉國人豫讓、齊國人聶政、衛國人荊轲。

關于曹沫——
人稱“俠客之祖、刺客之首”。其典故是:曹沫劫齊桓公盡洗三敗之辱。
曹沫帶兵與齊國打仗三戰三敗,害得魯國割地與齊國講和。魯莊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然後準備酞血為盟。沒想到此時曹沫忽然拔出短劍,躍上盟壇,劫持了齊桓公,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直逼齊桓公,齊桓公左右被吓得目瞪口呆。曹沫凜然道:“齊強魯弱,侵略魯國,欺人太甚。現在魯國城破牆毀,幾乎快要壓到齊國。請齊君考慮把土地還給我們。”齊桓公沒辦法,隻得歸還魯國失去的領土。
關于專諸——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公子光的父親是之前的吳王諸樊,但諸樊沒有把王位傳給公子光,而是給了僚),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把魚進獻上去。
到吳王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匕首刺殺王僚,吳王僚當時就死了。公子光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阖闾 [hé lǘ]。
關于豫讓——
豫讓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
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豫讓為了給智伯瑤報仇,多次刺殺趙襄子,甚至用漆塗滿全身使自己面目全非,吞炭使自己的聲音改變,最後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為其所捕。
豫讓臨死時,求得趙襄子的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複仇,爾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典故。
關于聶政——
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人名)廷争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聶政說等我侍奉完母親再說。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為報答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于階上。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其姊在韓市尋認弟屍,伏屍痛哭,因悲傷過度,暴死于聶政屍前。
關于荊轲——
都知道荊轲刺秦的故事。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