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作者:蠟筆小芯135

引子:全運會主會場坐落在灞河東岸,這條河在昨天的文章裡,我們聊了兩百多萬到二千年前河兩岸人類活動的曆史,似乎距離我們太遠了,大家隻是感覺很悠久,并沒有文化共鳴。今天我們從秦朝開始,一定與大家知道的曆史有碰撞。

兩千年曆史上的灞河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東岸洪慶溝裡的秦坑遺迹

不願提起的焚書坑儒。這個曆史事件時間和地點都非常明确,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就在灞河東岸不遠的洪慶原下,也就是灞橋區街子村北的洪慶溝,谷内是一片莊稼地,立着政府部門立得一塊碑。洪慶這個地名也有兩千多年,洪慶溝以前也叫過洪坑溝,你細品吧……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電視劇芈月傳劇照

芈月墓所在秦東陵。我們看的《芈月傳》中芈月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惠文王的寵妃,秦昭襄王的母親,史稱宣太後,她是嬴政的爺爺的奶奶。她創造了中國曆史上兩個第一,她是第一個自稱太後的,也是第一個太後臨朝的,而且長達三十六年,就像電視劇所說,她滅掉了存在幾百年的義渠國,為秦滅六國打下堅實基礎,非常厲害!她的墓就在灞河東岸的秦東陵。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亞字型一号大墓:據說秦昭襄王與芈月合葬墓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的确有位叫“唐八子”的妾,後執掌朝政近四十年,死後被追封為唐太後,“合葬于先王(秦昭襄王)”。考古人員由此推測,秦東陵“一号陵園”應為秦昭襄王和唐太後合葬的芝陵。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鴻門村,北臨渭河 西南骊山,東南秦始皇陵

秦漢争霸鴻門宴。這一曆史事件就發生在灞河東岸骊山腳下的鴻門堡村,這裡有個一公裡左右的峭塬,被骊山上下來的雨水沖刷,從中分為南北兩半,看起來就像一座門一般,因為形似鴻溝,是以取名鴻門。《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四十萬大軍來到鴻門,劉邦赴營請罪,項莊舞劍,劉邦逃席。附近兩個地名民間相傳都與鴻門宴有關,斜口和豁口。老人說:樊哙背着劉邦爬上一段坡,累的休息一會,這一坐就是斜口鎮來曆,繼續往前跑,不小心摔了一跤,磕了門牙,這裡後來名為豁口,有意思吧。現在西臨高速東出西安第一個出口就是豁口。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今天樂遊原上的青龍寺

西漢樂遊苑。灞河下遊西岸高地上漢代就建有宮殿,史書記載漢宣帝偕許皇後出遊至此,迷戀于絢麗的風光,以至于“樂不思歸”。後來在此處建有皇家樂遊苑,也是唐長安城的最高點,唐代後成為老百姓遊玩賞景的好去處,李白說“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杜甫說“樂遊古園翠森森,煙綿碧草萋萋長”,最有名的是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現在樂遊原上還保留着青龍寺遺址,也就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始建于隋文帝,原名靈感寺,後成為唐朝皇家護國寺廟。陝西省著名中學鐵一中分校也在這裡。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兩岸飄揚了兩千年的柳絮

盛唐長安八景之一:灞柳風雪。唐宋時期,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别相關聯,每到暮春時節,灞橋之畔總是綠柳低垂,柳絮飛舞,宛如漫天雪飄,唐時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别是以”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幾乎你熟悉的詩人都寫過與灞柳送别有關的詩句,你可以關注一下。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曾叫捉蔣亭,現叫兵谏亭

西安事變捉蔣亭。位于灞河東岸骊山上的這個亭子由于西安事變而聞名天下。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蔣介石來到西安剿共事宜,張、楊兩位将軍在該亭附近捉拿到老蔣,解放後這裡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為了緩和兩岸關系再次易名為“兵谏亭”。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世博會标志性建築-長安塔

西安世博會會址。位于西安市灞河東岸,浐灞生态區廣運潭,總占地面積418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88公頃,始建于2008年。是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園區内主要建築有長安塔、珍寶館、自然館、萌寵館和各類植物館,是國家4A級景區,東郊老百姓遊玩常去之處。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全運會主會場航拍

正在進行的全運會。2021年9月中旬的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主場館全部建設在灞河下遊東岸,成為西安又一經濟文化熱點地區。主會場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呈“品”字形布局。體育場取名“長安花”,和鳥巢一樣功能;體育館取名“長安鑽”,負責體操、冰球、籃球、羽毛球等賽事;遊泳跳水館取名“長安鼎”,類似水立方。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地鐵14号線,全運會主會場一站到西安北高鐵站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地鐵内運動感十足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主會場夜景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這是我在2021年8月31日拍攝的全運會主會場夜景,是從灞河西岸東望拍攝的。

被灞河隔開的兩個高地

灞河流入西安東郊後,從兩個高地中間流過,河東邊是洪慶塬(古稱銅人塬),現在是西安最美盤山路網紅地,河西邊是白鹿塬,陳忠實的小說就發生在這裡,張嘉譯也是在這裡拍攝了《白鹿塬》。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洪慶塬夜景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白鹿塬電視劇裡可以看到原上與原下相差一二百米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還記得張嘉譯吃的那碗油潑面嗎?

灞河四季風景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中遊從洪慶塬和白鹿塬中間流過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到處可見灞柳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立夏時節的灞河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兩岸長達30公裡的運動長廊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夕陽下的長安塔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到處可見的迎春花

西安發洪水的灞河曆史你知道多少?

灞河下遊水面寬闊,水流變緩,慢慢流入渭河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主要介紹的是灞河下遊,也就是西安城東這一段灞河曆史,而它的上遊藍田縣境内那一段沒有什麼可說的嗎?不是,是太多了,我怕文章過長,我們以後再聊,喜歡人文地理,和我一起喝茶聊古……